APP下载

贵阳市省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现状初步研究

2018-06-27周儒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7期

周儒凤

摘 要:贵阳市作为近代革命和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了大量革命文化遗存,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将对研究贵阳地区的革命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文章旨在对贵阳市省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初步梳理,对今后保护和利用提出浅显思考。

关键词:革命文物;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和利用

贵阳市作为近代革命和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了大量革命旧址遗址。现贵阳市境内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1107处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66處,而其中就有55处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5处。本文所指革命文物为新旧民主主义时期的重要革命史迹和旧址。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贵阳市省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作初步梳理,对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并对今后可改进之处提出笔者浅显的思考,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1 文物保护单位概况

1.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明洞和阳明祠:2006年5月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明洞位于贵阳市修文县,是王阳明悟道最重要的历史遗迹,被学界称为王学圣地,包括阳明洞、玩易窝、龙冈书院、何陋轩、君子亭、宾阳堂。阳明祠位于贵阳市云岩区,始建于1534年城内白云庵,经两次迁建,终建于现址扶风山麓,是祭祀王守仁的专祠。1939年11月—1941年4月,张学良将军曾囚禁于阳明洞王文成公祠内。

马头寨古建筑群:2006年5月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贵阳市开阳县禾丰乡,始建于宋末元初,初名杨黄寨,元明时期成为底窝八寨布依族聚居村寨之一。1935年4月初,红军长征途中,红一、三军团经过马头寨等地,留下了“红军是工农的军队”红军标语等革命文化遗迹。

息烽集中营旧址:1988年1月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息烽集中营前身是1933年设在南京军人监狱内用于关押中共党员及爱国民主人士的秘密监狱,后来搬入新修的“南京新监”,设“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监房。1938年初,日军进逼南京,当局先后把“新监”迁到武汉、湖南益阳,1938年11月中旬迁至息烽,正式成立“息烽新监”,对外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先后关押杨虎城、黄显声等抗日爱国将领及共产党员等1000多人。

1.2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路军贵阳办事处旧址:1982年8月公布为第一批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云岩区民生路92号。八路军贵阳办事处主要活动时间是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的两年间,负责兵站的接送和转运工作,把从武汉、长沙等地撤退下来集中在衡阳、桂林的中共党政军人员、家属以及档案、物资等转运到重庆、延安等地。此外还负责联系当时在贵阳图云关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秘密中共党支部,负责联系贵州地下党省工委。

《新华日报》贵阳分销处旧址:1982年8月公布为第一批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云岩区富水西路,成立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九、十月间。《新华日报》在贵阳的读者绝大多数是地下党员和党领导的秘密读书会的群众,每天推销报纸500份左右。“皖南事变”前夕的民国二十九年(1940),白色恐怖笼罩着贵阳山城,党组织为了保存力量,立即决定结束分销处的工作。次年元旦,分销处的工作人员正式撤离。

贵阳地下党省工委旧址:1982年8月公布为第一批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文笔街。成立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九月的贵州省革命工作委员会,由林青、邓止戈、秦天真、缪正元、高言志等9人组成,党组织同意以高家花园作为贵州省工委活动基地。民国二十四年(1935)一月,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贵州省工委,林青任书记,邓止戈、秦天真为委员,高家花园便成为省工委秘密集会和部署工作的场所。

虎峰别墅:又称“王家烈公馆”,2015年5月公布为第五批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山东路,为民国时期贵州省主席王家烈所建。在红军长征期间,奉蒋介石“湘桂黔会剿计划大纲”,令黄道彬、谢沛生分别为省主席、军长代行,王家烈亲临东路督战。

麒麟洞:1982年8月公布为第一批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枣山路黔灵山公园内。1941年5月,囚禁于修文“阳明洞”的张学良因患阑尾炎到贵阳做手术,术后在麒麟洞养病。杨虎城也曾被囚禁在麒麟洞内长达7个月。

大觉精舍:俗称华家阁楼,2006年6月公布为第四批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云岩区电台街。民国十二年(1923)由当时贵州宪政发起人和重要资助人、贵州巨商、著名实业家、原省财政司司长华之鸿修建,为藏经修佛所用,其民国期间所藏的经书为西南诸省之首,一度成为贵阳的佛教中心之一。解放战争期间曾在此设置电台。

贵阳达德学校旧址:1982年8月公布为第一批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始建于元代,位于贵阳市南明区中华南路18号。该校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贵阳实业教育家黄干夫、黄齐生等创办的私立学校。该校近半个世纪的办学经历,融入贵州近代史上历次重大变革,始终站在争取民主、进步的前沿,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和专业人才,为贵州及全国革命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贵阳王伯群故居:1999年12月公布为第三批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贵阳市南明区护国路上,为护国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王伯群先生的旧居。

贵阳国际援华团医疗队旧址:即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故地,1985年11月公布为第二批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贵阳市南郊的图云关。抗日战争爆发后,英国援华医药会组织了一批外国医生来中国支援抗战,组成“国际援华团医疗队”,于1939年来到贵阳,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贡献。

贵阳“青岩教案”遗址:1985年11月公布为第三批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北街。清咸丰十一年(1861)端午节,青岩民众遵循传统风俗成群结队“游百病”。游至姚家关,与天主堂教徒发生冲突,民团总办赵国澍率众烧毁教堂,处决肇事教徒张文澜等4人,为贵州近代史上“四大教案”之一的“青岩教案”。

修文索桥:1982年8月公布为第一批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横架于猫跳河上,连接修文县和清镇市的通道。桥为东西向,河水自南向北流,桥为竹索桥。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在贺龙、肖克的率领下,由此渡河北上到陕西与中央红军会合。

开阳钟昌祚墓:1985年11月公布为第二批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贵阳市开阳县双流镇。钟昌祚(1870—1912),又名钟玉山,青年时留学日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参加贵州自治学社,被推选为主要领导成员之一。1911年11月贵州辛亥革命成功后任樞密院议员。1912年2月,为阻止滇军唐继尧入黔夺权,由海路赶到昆明,向自治党澄清事实真相。1912年在由昆返筑途中,于安顺遇刺身亡,归葬双流故里。

2 保护和利用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保护和利用工作现状

2.1.1 建立健全文物“四有”工作

对全市范围内的革命文物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设置文物保护标志碑;对已列为省级以上革命文保单位的信息进行充分收集、整理,建立文物“四有”保护档案,实现信息管理的电子化、规范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设立管理机构。

2.1.2 加强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

坚持制度管理和日常管理相结合,探索多种方式实现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效管理。贵阳市各区县文物部门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和安全管理制度,层层抓落实,与村镇、社区签订文物保护单位安全责任书,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事。贵阳市文物部门高度重视文物安全,每年会同公安、消防、旅游等部门对所有革命文保单位在节假日进行巡查,并每月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整改。在多种方式的有效管理下,革命文物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整体保存情况较好。

2.1.3 加强文物保护修缮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2013—2017年底,中央、省市财政共拨付文保经费7000多万元,完成或正在实施阳明洞和阳明祠、息烽集中营旧址的消防、防雷、安防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马头寨消防、防雷和修缮工程,贵阳达德学校旧址、《新华日报》贵阳分销处旧址和麒麟洞修缮工程,贵阳地下党省工委旧址陈列布展工程等。

2.1.4 充分发挥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教育价值

将息烽集中营旧址、阳明洞和阳明祠、贵阳达德学校旧址和贵阳地下党省工委旧址申报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陈列布展,免费开放,加强对外宣传,切实发挥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教育作用,起到较好的社会效果。

2.2 存在的问题

2.2.1 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未作整体规划,没有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合力,保护力度和资金投入不足

截至目前,贵阳市还未编制革命文物整体保护和利用规划,致使在具体文物保护和利用过程中无序可循、各唱各调。保护力度和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国保单位保护修缮方面,国保单位的利用方面和省保单位的保护与利用资金投入不足,保护利用情况均不理想。八路军贵阳办事处旧址因为历史原因,居民进住,又迟迟无法对居民进行搬迁,导致年久失修,已严重朽坏塌陷。

2.2.2 合理利用方式简单粗放、内容形式单一

省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的合理利用方式主要是开设免费对外开放的博物馆或纪念馆,如息烽集中营旧址、阳明洞和阳明祠、贵阳达德学校旧址等。有些文物单位还先后进驻过餐饮、茶馆等多种商业模式,商业气氛过浓;延续原有功能的,未做合理利用的,如马头寨古建筑群和贵阳王伯群故居等;失去原有功能,也未作有效合理利用的,如八路军贵阳办事处旧址和虎峰别墅等。整体来看,以上的利用方式与文物的文化主题存在严重出入,方式简单,内容单一,缺乏长远和合理的规划,未能充分利用贵阳市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不能很好发挥社会教化功能。

2.2.3 文物保护工作缺乏专业人员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需要文物工作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以及扎实的文物保护管理专业知识。目前贵阳市文物系统存在编制不够、体制不顺、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专业技术人才上升通道不畅等不能适应文物保护和利用需要的现象,无法有效掌握、保护、利用区域内文物家底。部分文物工作者缺乏科学管理和主动服务意识,不能与当前文物保护需要相适应,严重制约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无法支撑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长远发展。

3 下一步保护和利用思考

编制贵阳市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利用规划,避免过去在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出现的资金重复使用、资金投入分布不均、利用方式严重同质化等问题,针对各个文物点的共性和特殊性做好整体规划。在文物保护和利用资金的落实上,省级政府应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督促地方政府建立属地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基金,积极多渠道争取资金,解决目前贵阳众多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及管理经费。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研究已经长期倾向于多学科的联合研究。加强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深造,省市级文物单位邀请相关专业专家进行教授的再教育培训,开展联合培养工作,吸收外省和其他科研院校及单位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培养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各方面的人才。应建立适应文博界自身行业的人才引进政策和机制,制定合理的人才鼓励机制,打通文博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行业渠道的上升空间。尤其是基层文物管理机构,使之能引得进和留得住专业技术人才,夯实人才建设队伍的基石。同时应扩大文博管理机构的编制和提高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职数,新招和引进文物管理、保护和利用等各方面的人才,解决目前贵阳在文博管理、保护和利用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均严重匮乏的问题。

在革命文物的合理利用上,要充分利用其独特优势,与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相连接,成为贵州旅游的一个重要节点。开发有特色的文创产品,在利用上要吸取贵阳地区文物保护单位利用的经验教训,避免展览内容同质化,展览主题平庸化,探索一条文物单位科学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