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建、发展和前景
2018-06-27拉希德·阿利莫夫
拉希德·阿利莫夫
世纪之交国际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证明,尽管“冷战”和集团对抗已经结束,但世界并未变得安全。只是威胁的特点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挑战外,又增加了新的挑战,而且因其难以预测而变得更加危险。
显然,在21世纪,单凭一个国家的力量难以保障安全。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非法毒品贸易和武器走私相互交织,这些活动跨越边界,全球互相联系。只有协作行动和集体努力才能成为有效对抗的保障。
上海合作组织最新阶段的特点是,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倾向。本组织的议事日程不断扩大。成员国的领导人们不仅定期讨论地区形势,而且讨论全球性质的问题。上海合作组织的文件越来越多地反映战略稳定和全球安全的题目。
制定并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到2025年的发展战略。在成员国宪章和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基本内容基础上,根据对今后十年全球和地区发展的预测,上海合作组织确定了新的方向,把保障地区安全与稳定作为自己活动的重点。同时,本组织将继续作为全方位的地区组织发展。
在解决安全领域的任务时,上海合作组织在自己的活动中越来越注重共同发展的问题,把它看作多边合作的综合指标。而且首先是注重社会问题,把保障人民福利和提高物质水平作为主要任务。
理解上海合作组织本质的一个看点是,在到2025年的发展战略中表示,该组织将不是一个军事和政治联盟,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建有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中亞是欧亚大陆的心脏,自古以来就具有最重要的、远远超出其地区界限的地缘战略意义。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许多新的独立国家在这个地区出现,开始了建立新的国家交往体系的进程。
1996年4月以“上海五国”载入史册的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领导人每年一次的会晤模式,翻开了地区历史的新篇章。起初,这些会晤讨论的问题比较窄。由于所讨论问题得到顺利解决,会晤的议题逐渐扩大。业已开始的谈判进程不仅是利用多边对话的新模式,而且实际上在对国际合作任务采取进步立场的基础上,确定了新的地区轮廓。“上海五国”工作的主要结果,在欧亚大陆中心形成了开放、信任和相互尊重的机制。五个国家表示,要本着相互拒绝冲突、共同利益高于个别利益的原则,在共同安全观基础上团结起来。它们宣布,在解决国际冲突时无条件地放弃使用武力。
采取这样的立场是因为五国领导人深刻地理解新时代的要求。正是这样的理解决定了建立专门的共同机制的必要性,以便有效应对业已显示的全球倾向、保障本地区逐步发展。
2000年7月,五国领导人在杜尚别峰会上宣布,将努力把“上海五国”发展成为一个多边和多方面合作的地区机构。
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宣布,准备在信任、稳定和相互理解的原则基础上,与五国发展合作。2001年6月14至15日,在上海举行的六国峰会上宣布成立完全符合条件的国际组织。这样,在世界政治版图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注定要在事关紧迫的国际问题和地区任务问题上,根据睦邻协作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在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目标方面,促使主权成员国调整立场和态度,保持一致。上海合作组织的这一特点及其运作的民主原则,使它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对象。希望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活动的国家不断增加就是一个证明。
“上海精神”创造了共同性和共同协作的气氛。在上海合作组织不可能存在什么支配力量、施压和强制的因素,也没有胜者或负者,有的只是共同团结一致的结果。该组织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地区合作体系之一,重点放在保障成员国的政治稳定,巩固安全,扩大经济协作,促进人民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如今,上海合作组织已成为属于不同文化和民族传统的国家实施不同规模、不同分量、不同安排的榜样。它为结合各成员国的目标观和价值观、有效进行和发展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建立互利的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所有这些鲜明地证明,上海合作组织的确是一个新型国际组织,是一个建设平衡、公正、有效国际关系体系的有发展前景的模式。因此,这个组织具有久远和光荣的未来。
——摘自《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建、发展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