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笔笑录

2018-06-27曾眧安

幸福·悦读 2018年5期
关键词:明月照古史断魂

曾眧安

古人写诗作文十分重视锤炼字句,至今流传着许多精心修改诗文的佳话。但是,也有一些改笔是弄巧成拙甚至令人捧腹、喷饭的。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是王籍的两句名诗。诗人以“噪”衬“静”,益显其静;用“鸣”衬“幽”,愈见其幽,这两句诗把静景写活了。王安石看了却认为大谬不然,于是挥毫将它改成“一蝉不噪林逾静,一鸟不鸣山更幽”。王安石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把诗句改得韵味全无,无怪乎黄庭坚讥笑他是“点金成铁”。

相传,古時苏州有个秀才,善诗工文。一天晚上,皓月当空,秀才触景生情,即兴作了一首咏月诗。适逢太守来访,秀才请他修改。当太守看到“一轮明月照苏州”一句时,便说:“偌大的月亮,如何只照苏州,不照别处?”于是便在“苏州”后面添上了“无锡等地”四个字,变成为“一轮明月照苏州无锡等地”。这位太守根本不知诗为何物,无知妄说,弄得秀才啼笑皆非。此事传出去,闻知者无不捧腹。

苏轼写的《古史》,对《史记》所作的修改,有不少是因为苟简而顾此失彼的败笔。例如《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写道:“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古史》却说:“母,韩女也,滑稽多智。”删去三字,语意不明。再如:“甘茂者,下蔡人也,事下蔡史,举,学百家之说。”《古史》省去动词“事”,就与原意迥然相反。

唐代诗人王维写过一首五绝《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休采撷,此物最相思。”《全唐诗》收录这首诗时,将第三句中的“休”字改成“多”字。这样改虽然不错,但过于坐实,把原诗句“欲扬故抑”的含蓄手法改掉了,由“浓茶”变成“白水”,读来索然无味。

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清明》,是一首千古流传的绝唱。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纪昀(字晓岚)却以为杜牧的这首《清明》不够精炼。他说诗贵含蓄,太啰唆了就不是好诗。因此要改一改,全诗只要20个字就可以归纳这28字的诗。他改道:既然“清明时节雨”,当然“纷纷下”,何必再说?“路上行人”句,不在路上何谓行人?所以“路上”二字可以删去;再说第三句,省去“借问”二字同样有借问之意,不必累赘;至于“遥指杏花村”的也不一定非要牧童不可,谁遥指都一样,用“牧童遥指”反把诗意限制住了,所以无须指明,因此“牧童”二字也是多余的。经他这一改,《清明》就成了:“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好好一首七绝,被纪昀改得面目全非。从字面上看,似乎改得去冗精炼,确实比原诗简洁、古朴。但仔细吟咏,味同嚼蜡,感到别扭,终不如原诗生动、迷人,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摘自《思维与智慧》

猜你喜欢

明月照古史断魂
相见欢·明月照两端
五绝•赏月
刘 宁
每期谜语
蝴蝶(1)
近年出土戰國文獻給古史傳説研究帶來的若干新知與反思
赞清官郑板桥
“视角转换与史实重建——第二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会议综述
朝花夕拾
“首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会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