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言传身教教子有方
2018-06-27郑林华
郑林华
任弼时是中共七大选出来的“五大书记”之一,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在他30年的革命生涯中,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与子女们一起生活的时间比一般家长要短得多。但他言传身教,教子有方。因此,他虽英年早逝,其家风却影响至深。
疼爱子女,拒绝放纵
共产党人虽然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但也有人的七情六欲,疼爱子女自是人之常情。对任弼时而言,无论怎么疼爱子女都不为过,因为他对子女“亏欠”甚多。大女儿任远志出生不到百天就跟着母亲陈琮英坐了将近一年牢,后来被送回湖南老家寄养,直到15岁才见到自己的父亲。二女儿任远征出生在长征途中,随后也被送回湖南老家寄养,直到10岁时才又见到任弼时。三女儿任远芳出生在莫斯科,她一岁多时任弼时就奉命回延安工作,留下她像“野孩子”一样在苏联的国际儿童院慢慢长大。她对父母几乎没有印象,直到1950年她11岁多,任弼时到苏联养病,才得以与父亲重逢。只有1940年生于延安的幼子任远远与任弼时一起生活的时间最长,但也不过10年。而任远志、任远征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时间只有4年,任远芳与父亲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仅有5个月。
做父母的总是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延续,总是想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子女,总是想给子女多一分疼爱。任弼时也是这样一个普通父亲。当任远志初次见到父亲时,任弼时伸出双臂,把她拥进怀里,连连说道:“大女儿!你回来啦!大女儿,你回来啦!”任远志从未体验过的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任远芳见到父亲时,“刚开始很陌生,不知道这人是谁。但呆了一个礼拜以后就挺喜欢他。爸爸很关心我,问我学习、生活怎么样,这才体会到父爱的感觉。”她那时不会讲中文,任弼时就用俄文和她交流,还给她写了一张16开纸的中俄单词对照表,虽然一起生活的时间很有限,但两人经常用俄文通信,信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任弼时对女儿的挚爱。
任弼时疼爱子女,却不溺爱,也不会像有些家长为了补偿自己对子女的“亏欠”而放纵子女。任远志到他身边后,任弼时把她送到延安中学住校读书,吃的是延安当时规定的三种伙食标准的最低档大灶。只有周六回家和父母团聚时,任远志才可以解解馋,吃父母的小灶、妹妹的中灶和她的大灶合在一起的饭食。在西柏坡,傅锺找任弼时汇报工作,他留傅锺在机关小食堂吃饭。傅锺看见孩子们在身边,就要他们一同去小食堂吃饭,但任弼时不允许自己的小孩去享受首长待遇,硬要他们回家吃饭。土改时群众将地主家一只玩具老鼠顺手送给6岁的任远远,他玩得很开心,任弼时发现后,教育他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让他把玩具老鼠退回去。任远芳喜欢下象棋跳棋,一开始她经常因输棋就发脾气耍赖。任弼时并不因为她年龄小就迁就她,而是严肃地批评她,不但纠正了她的毛病,而且使她棋艺进步迅速。
任弼时从不娇惯子女。有一次任远志生病了,好几天吃不下饭。学校把她生病的情况通知了任弼时,建议接她回家治疗。可是任弼时既没派人去接她,也没派人去看望她。她心里很不痛快。她周六才被接回家,一见面,任弼时看她真是病了,人也瘦了,心痛地说:“我还以为你不习惯陕北的生活,吃不了苦,所以你的老师通知我时,没有去看你,也没有让叔叔去接你,希望你在学校锻炼得更好些,原来你是真的病了呀!”她这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心中怨气一扫而光。他留任远志在家休息几天,身体好一些了,又马上让她回学校去,并嘱咐说:“要能吃苦,要好好锻炼自己,要努力学习,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事,为人民服务。”
任弼时很重视子女的学习。任远远7岁时,任弼时就为他写了大字模:“小孩子要用心读书,现在不学,将来没用。”任远志17岁时,任弼时在信中写道:“学习要靠自己努力,要善于掌握时间去学习。你们这辈学成后,主要是用在建设事业上,即是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事业,需要大批干部去进行。建设事业就是要有科学知识。当好一个工程师或医生,必须先学好数学、物理、化学,此外要学通本国文并学会一门外国文,有了文学的基础,又便利你去学科学……”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任弼时就是这样一位理性与感性并存的父亲。
应有尽无,一生三怕
无论妻子还是子女,都知道任弼时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
任弼时曾两次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并遭受电刑,严刑与工作过劳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后,他曾在市郊养病。他规定不准子女们随便要车进城,须把要办的事积在一起,进城集中去办,以免浪费汽油。
进城后,任弼时住在景山东街,房子比较狭小,办公室离马路才两三米,噪音很大。组织上为了照顾他工作和休息,要他搬家,但他坚持不搬:“搬家要用很多的钱,而且还要另一个机关让出来,一个人怎么好去影响一个机关呢?”組织上想把他住的房子修缮粉刷一下,他说能将就着住,就不必整修,免得给组织上和同志们增加麻烦。就这样,他在景山东街一直住到逝世。
在生活上,哪怕是一些很小的事,他也要求很严。他经常嘱咐子女们:一定要节约水电,电灯要人走灯关,还在每个房间电灯开关处写上“人走灯灭”;用自来水时不要开得太大,用完水龙头要关紧;不要在墙上随便钉钉子挂衣服;窗子开了,一定要钩好,不然风一吹就要打破玻璃。
一天,陈琮英让子女们把一些旧衣服找出来做鞋底,大家就把在解放区时发的破衣服从包袱里翻出来。任弼时看他们在翻包袱,走过去一件一件地仔细翻看他们挑出来的衣服,从里面挑出两件破得还不太厉害的对他们说:“这还可以补一补再穿,进城了,我们还要注意节俭呀。”
在任远芳看来,父亲任弼时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应有尽有不算有,应有尽无才是有”“那些得名得利的人不算‘真有,爸爸不追求那些虚浮的东西,而是一辈子为党和人民操劳。看似什么都没有,其实他是活在人民心中的。”
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任弼时给子女讲大道理的时候并不多,他事事处处用自己的行动教育他们,使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对民族对人民有用的人。
转战陕北时,任远志姐妹曾经跟着任弼时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住在王家湾一孔窑洞里。一天晚上,任弼时把姐妹俩叫到身边再三叮嘱:“这里是毛伯伯、周伯伯我们办公的地方,为了解放全中国,任务很艰巨、很辛苦,要保证他们休息好,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工作。你们住在这里千万不要大声讲话,更不能随便打闹,走路时,脚步一定要放轻……”任弼时不但这样告诫她们,他自己更是十分注意。有时他早上起得很早,惟恐影响周恩来休息,索性就从窑洞窗口爬出去。当他要咳嗽时,如果忍得住,就走到离窑洞远远的地方咳,实在忍不住,就用毛巾捂着嘴咳。
任远志从小在湖南老家吃惯了辣椒,到北方生活后,由于气候干燥,她常常因为吃辣椒引起身体不适。无论在国内还是在苏联疗养时,任弼时都惦记着她吃辣椒的事。为了让她改掉吃辣椒的习惯,在去苏联养病前,他曾和任远志订立“条约”:他从此不吸烟,任远志从此不吃辣椒。此后他自觉地遵守条约,真的没有再吸烟。
得益于父亲的教导,任弼时的子女们都很自立自强。任远志在读书时从不主动向母亲要一分钱,有时父母忘了给她车票钱,她身上有三分钱就乘三分钱的车,其他路程就步行,如果一分钱也没有,就全程步行。她参军后,里里外外一身军装,从未做过赶时髦的衣服;成家后经济比较紧张,她带着孩子平时艰苦度日,病时借贷吃药,顽强地度过了最艰苦的时期,这一切都得益于父亲对她的教诲与影响。任远志感怀:“尽管这一生中,我从认识父亲,到父亲病逝,才仅仅四年多。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是屈指可数的,但父亲的教诲让我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