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信芳的两个“不传”

2018-06-27刘连群

北广人物 2018年15期
关键词:武戏周信芳武生

刘连群

当年周信芳先生曾说:“文戏是有戏无曲不传,武戏是有武艺无人物不传。”抚今追昔,深感大师基于极为丰富的舞台实践,确实点到了关乎文、武两类剧目生命力的突出症结。

剧目,是戏剧各项艺术元素集中体现的载体,也是传承、创造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因此剧目能否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历来是业内外高度关注的话题。就戏曲而言,每当议论及此,大家都会想起周信芳先生的两句话:“文戏是有戏无曲不传,武戏是有武艺无人物不传。”抚今追昔,深感大师基于极为丰富的舞台实践,确实点到了关乎文、武两类剧目生命力的突出症结。

周信芳,京剧表演艺术家,出身艺人家庭,名士楚,字信芳,艺名麒麟童,浙江慈城(今浙江省慈溪市)人。周信芳的代表剧目有《徐策跑城》、《乌龙院》、《萧何月下追韩信》、《香妃》、《董小宛》等。

周信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担任上海京剧院院长期间,与戏剧家吴石坚谈艺聊天时讲的,針对文戏强调说:“靠情节取胜只能眼前景……但唱段可取,台上唱,台下学,唱入人心,其戏必传。”并且回顾自己的创作体会:“我弄的戏多了,灯光布景、机关布景,就费心机,追求上座率,大家分钱多。我演《文素臣》后,人们称之为‘文素臣年,别的剧场,别的剧种,及至评话、弹词都演《文素臣》。可现在呢?我连一个折子戏也没留下来,怎么唱的,我自己也忘了。”

时代不同了,当今的戏曲剧团有国家政策扶持,减少了旧时名角挑班、“大家分钱”的压力,但周信芳“戏以曲传”的经验之谈并未过时。新时期以来,一直大力鼓励、支持新剧创作,也涌现了一些优秀剧目,但遗憾的是鲜见剧中唱段流传,戏曲爱好者们经常唱的还是往昔经典剧目的著名唱段,制约了剧目的影响和传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新戏的创作过程中,对声腔重视不够。往往剧本可以反复修改数年,一旦通过,似乎就大功基本告成,而包括唱腔设计在内的各道程序只经数月,戏就推上舞台了。这和历史上的经典剧目创造周期恰恰相反。程派名剧《锁麟囊》,翁偶虹先生编剧用了40天左右,程砚秋先生研磨唱腔、身段达7个月之久,两者仅从花的工夫长短相比,就可见效果的差异了。文本作为一剧之本固然重要,但好的内容还要有好的艺术形式表现,好词还要有好腔,相得益彰,才能唱响、流传。

针对武戏,周信芳讲“有武艺无人物不传”。文戏、武戏都要演人物,为什么对武戏分外强调人物,提升到传与不传的高度?这应和武戏更为侧重形体动作有关,往往只要功夫过硬,开打冲猛,翻跌惊险.就能够赢得喝彩,由此容易满足于单纯显示武技,忽视技与戏的结合。这样的武戏,只能火爆一时,长久活在人们心中的还是大师们精心创造的“活赵云”“活武松”等丰满、鲜活的艺术形象。应当肯定,武打艺术是武戏演员塑造特定人物的必要条件,离开它就不能体现这类人物的特点,然而这不是唯一条件,相对于文戏而言,武戏需要运用的唱、念、做、打反而更加全面,多种艺术手段的密切结合,才能塑造出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武生一代宗师杨小楼,倡导“武戏文唱”,把武生艺术提升到了更高的崭新境界,影响深远。继起的武生大家李少春、高盛麟、厉慧良等,在回顾自己的代表剧目创作时,都是从服务于人物塑造的角度总结的。我曾经多次看厉慧良的《长坂坡》,60年代,他饰演的赵云出场走的是大圆场,显示了行云流水般的脚下功夫,帅美可观。但到80年代再演,改为了只用沉稳的步子出来,悄然立在刘备身旁,显然更符合赵云稳健恭谨、不事张扬的性格,以及乱军中需时刻精心护佑主公的戏剧情境,由此可以看出艺术家对准确塑造人物的执着追求。

文戏、武戏,京剧的两大类型;“曲”与“人物”,如果分别都能兼有且又精彩,将大有助于增强剧目的生命活力,使其得以唱响和流传。

猜你喜欢

武戏周信芳武生
晚清宫廷与民间武戏的交流融合
武生跨书
大师排练也不含糊
“海派”视域下的王芝泉武戏研究
近现代川剧改良运动中的武戏改良
“戏子”和名媛的传奇恋歌
武术在武戏演进中的作用——对昆曲武行名角王芝泉、张铭荣的采访及对其弟子娄云啸、钱瑜婷武戏的考察
周信芳旧藏反响热烈
刀马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