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写意人物画的意象表现
2018-06-27缪肖俊孟林绘
缪肖俊 孟林绘
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中的核心范畴之一,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的情感活动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单从字面来讲,“意”是意思意义,“象”是形象的意思,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象”是手段,“意”是最终目的,通过形象来书写意趣,表达情感,从而达到“以形写神”的最高境界。当代写意人物画是文人画家们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在作品中释放情感、个性和对不似而似的追求。
1 当代写意人物的发展状况
写意人物画就是水墨人物画,也可以说是“减笔”水墨人物画。写意人物画产生在院外,即院体画的工整细腻画风同路,所以以它本身独特的风格个性而出众。中国写意人物画是从中国传统绘画发展而来,中国传统绘画从战国“龙凤人物”帛画和西汉马王堆墓室帛画算起,已经有二千多年历史。宋代画家梁楷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先河,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形式,突破了以往用笔细勾的绘画方式,用泼墨的方式来绘画,表现简略放逸的风格,突出水墨表现力,逐渐走上了写意水墨道路。此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画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吸收各种表现方法和艺术语言,形成了具有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更突出了写意人物画的“意”味。
2 当代写意人物的意象表现
2.1 笔墨意象
笔墨是中国绘画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图1)中被认为是“减笔画”的代表,以大笔泼墨的方式来绘画人物的衣服,在人物肩部用泼墨和破墨的方式来书写,寄情水墨之中,但这浓墨不是一团黑墨,而是具有浓淡变化,远肩则是用淡墨简单概括,一远一近,一虚一实,使画面更加丰富精彩,又以寥寥数笔刻画人物眉宇面目,挥就一位特立独行的仙人形象,充分表达出仙人飘逸的气质,是南宋水墨画在人物创作领域的新推进,是写意风格在南宋宫廷画院中的渗透提升。石涛说“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脘受心。如天之造成,地之造成,此其所以受也。”它“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是“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产物。黄宾虹凝重、浑厚华滋的笔墨,只出于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体认,也是他热情豁达心境的真实写照。画家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不同,虽然时代在变化但不变的是中国画精髓的笔墨精神,它是画家传达自己生命的最佳载体。
图1 梁楷 泼墨仙人图
图2 戴顺智 某艺术家
图3 张江舟梦里红尘
2.2 造型意象
当代写意人物画在造型意象的表现是“以形写神”。南朝谢赫《古画品录》序“六法论”中“应物象形”是将客观的“物”经主观提炼后形成尚意的“形”,以情应物,不是以物造形,主观感受与客观物象相统一,注重主观感受,追求人物的本质神韵。顾恺之的人物画强调传神,尤其注重眼睛的刻画,据文献记载,他画人物曾数年不点睛,人们为其原因,他说:“四体妍蚩,本亡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可见他已经深刻认识到眼睛对于刻画人物精神气质的重要性。这是在古代中国画对“以形写神”的追求,在当今时代的写意人物画对此的追求只增不减。画家戴顺智的水墨肖像画很有特点,通过自己的哲学思考和对生活的体验并采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来表达自己情感。比如,有的表达出了憨厚朴实的人物形象,有的表达出了对生活的思考和美好向往,通过这些形象,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的特点、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特有的精神状态。他在《某艺术家》(图2)创作过程中对形象进行了抽象分析,通过着重对表面的肖像绘画来体现被画者的内心活动,从而形成了一种奇特的造型方式,并且形成了一种符号,以至于这种奇特的造型形象比他的笔墨更具有魅力。画家张江舟的写意人物画具有三个系列,第一个系列他的思考倾向着眼于当写的生存状态,于是很自然地将艺术眼光投向了中国的西部,那里的名族风情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和思绪;第二系列张江舟认为人们可以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现代文明以及这种文明的生存状况,但是批判不等于回避;第三系列他又发展出一种令人高瞻远瞩的人物画风。《梦里红尘》(图3)保持人物造型严谨和准确,又能将笔墨的抒写性充分强调出来,并且把人物形象上进行适度的夸张变形,笔墨酣畅淋漓。张江舟尽情畅游在水墨中,在水墨语言上他借助传统水墨并且结合当代的视觉文化效果,在造型上用不失严谨的抽象形象,表达对现状的看法,借助笔墨和造型表达自己的情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具有时代感,造型和笔墨语言也变得丰富多彩各式各样,对于意象的理解和表现也是多种多样,显得更为直接和个性,多元化水墨语言更为盛行。我国写意人物画历史源远流长,水墨语言、表现方法、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质。我认为,对于我们现代的艺术创作,脱离时代的作品,不会是好作品,没有个人感受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作品。艺术家们以他们非凡的敏感捕捉,留下了时代的写照。希望在今后的创作中,当代写意人物画不抛弃传统,更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抓住当今时代的形神,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在画中。
[1]唐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
[2]贺西林,赵力编著.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著.中国画学研究形神与笔墨[M].杭州:中国美术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