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
2018-06-27杨美慧王宝娟
杨美慧 王宝娟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伟大目标,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这项伟大事业就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毫无疑问,文化自信已经上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层面。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自我确信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和这样的政党必定能够在时代变革中保持自我的充分自信,既对历史传统有充分的肯定又对外来文化保持高度的自信,对自身文化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这样的文化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种自信并不是自满自傲的捏造,更不是文化霸权的基石,而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的自信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自觉
提升文化自觉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前提。只有人人都对文化有清晰的认知,才能自觉承当起文化发展的重任,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提升文化自信。因而,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首先要增强国民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次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文化自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这种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才会有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也才会有文化自强的底气,一个真正的文化强国才是可期可达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文化自强。“文化自强是立足自身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增强本国文化的影响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使中国这一文化资源大国真正转变成文化经济大国,即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文化自强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保证,而文化自强的实现又会极大提升文化自信。只有对自身文化有充分的自信,才会相信自己具有推动文化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就能勇敢克服文化建设中的压力和挑战,积极寻求文化自强之路,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提高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构面临的挑战
(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对落后
一些地方、部门和个人尤其是地区相对偏远、经济相对落后、交通相对闭塞的乡村没有把文化放到应有的位置,还存在着对文化忽视、轻视、偏视的观念,例如“读书无用论”,认为付出了庞大的教育成本,置换来的却是较低的回报甚至没有回报,从而造成人们对读书的现实功效的一种否定与怀疑,没有把教育当做一项事业来对待。
此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文化市场混乱,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和文化惠民工程普及面不够广泛,特别是落后贫困地区的文化公共服务匮乏,更难以谈上丰富的文化活动。
(二)缺乏健全的文化自信衡量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建构离不开科学、公正的社会评价标准,正确合理的评价标准能够为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从而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而错误的文化评价标准则会误导人们的思想,错误的思想会使人们做出错误的行为。
目前较常见的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在对事物、现象或人的行为做出评价时,人们常常带有利益倾向。例如在对干部进行选拔和考察的过程中,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政绩轻道德的现象,甚至往往简单化地从经济方面衡量干部的政绩,认为能把经济搞上去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有些违纪、违规、违德的现象实属正常,都可以忽略不计,忽视了理想信念、文化修养和价值信念的考察。第二,文化评价标准混乱。由于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客体的多样性以及价值创造活动的丰富性,使得文化评价标准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这些现象导致社会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使人们对社会性的道德评价日益麻木、不予重视,社会性的文化与价值评价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
(三)西方文化的冲击
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多样化趋势愈加突出,各种各样的文化之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此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对传播进来的西方的价值观念及话语体系一味接受的不良现象。一些研究者有意无意地扭曲用西方话语体系来解读中华文化,不仅损坏了中华文化的经典的本来意蕴,还一味地照抄照搬西方的话语体系并视之为学术权威和思想高地。
(四)网络文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增强带来了冲击
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兴旺与普及使得信息传输变得快捷和方便,新兴传媒手段每时每刻都在把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多方面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以往基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我们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网民多是匿名在线交往,因此,“不同国籍和地域以及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年龄与经历的人在网上的交流相当复杂,这就给舆论导向的调控带来了很大困难”。信息网络化带来的人们价值观念的演变及群众思想的活跃,都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五、新时代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路径
(一)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2018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经之路:(1)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更加成熟。(2)积极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3)构建现代文化企业体系,推动文化企业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坚持文化引领,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家经济支柱性产业。(4)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增强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积极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有效引导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带领着中国人民踏过战火的洗礼,推翻了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历经艰苦奋斗、千辛万苦和百般磨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发展乃至于产生文化自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完全一致,具备了实现文化自信的巨大政治优势,能够充分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地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能够为中国特色文化自信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由此可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则。
(三)辩证对待西方文化,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理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面对西方文化在我国的广泛传播,要对其批判性的吸收,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对于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妄图掌控国民意识形态的卑劣行为要坚决反对、及时制止。
(四)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培育和谐网络文化
这就要求必须完善法律法规,采取法制手段规制文化市场的混乱现象和拜金主义色彩:(1)政府必须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对网络这一公共空间要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要加强引导,占领思想高地;(2)企业应加强自身监管,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实现良序互动,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自身应做到网络道德自律,善于用网络法律法规应对网络文化的色情和暴力等消极文化现象。通过这些举措来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外部基础。
六、结语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离不开对文化自信的坚定。文化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价值取向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时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建设与我国经济发展实力相匹配的文化强国,增强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夯实国民的精神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引擎和文化保障。
张猫 油彩亚麻布 桥下的风景
[1][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强调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N].人民日报,2016-05-18
[3]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15-22
[4]白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路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20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6]周向,高奇.核心价值体系——铸造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灵魂[M].济南:济南人民出版社 ,201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