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之所以成为他们
2018-06-26陈莉莉
陈莉莉
采访王石那天,北京室外气温41度。从采访时空里出来,网络空间里,人们在说“芒种”。这一天之后,就要进入仲夏時节了。
可能是感知到年岁渐长给精神带来冲击的原因吧,最近总容易产生幻觉。所谓的幻觉,就是对正在发生的当下有似曾相识感,既真实又不真实。觉得这人生真是幻梦一场。
大概是2000年前后,商业登山潮在中国兴起。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探索在大众视野里又迈了一步。人们意识到原来攀登、探险等,虽然需要专业知识,但是并不是只有专业人员才可以尝试和抵达的。
到了2010年,10年的过程中,很多商界里的人如王石、黄怒波、王秋杨从一众登山爱好者中脱颖而出。他们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去了南极、北极,完成了“7+2”。
大几岁的王石创业于上世纪80年代,后两位创业于90年代,一定意义上都算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早期的企业家。他们在财富积累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在此之上,愿意去做一些与企业管理看似无关的事情。
那时,关于企业,关于财富积累,社会话题探讨最多的是“原罪”。在如火如荼的经济浪潮中以及相对粗犷的野蛮发展境况下,他们更愿意谈的是攀登珠峰带来的与死亡面对面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在当时的语境里尤其新鲜。就像炎热的天气里,突然伸出来几支冰淇淋,滋滋冒着寒气。
在生死面前,名利、财富、地位等等,是否还有意义,是否还有如以前一样的意义?
也就是2010年之后,我系统地约访了完成诸多冒险行为的登山者们。与王石的采访,记忆中也是类似的VIP会客厅,他同样没有一丝疲惫和多余,一身深色西装,两眼炯炯有神地看着你。
那之后的很多年,王石的很多事情都在众目之下,无论是借助技术的自我披露,还是媒体报道,他都在控制与否间,往前走着。多年以后,虽然样子依如多年前的那样,但是言语风格以及表达方式有所变化,感觉得到他精神层面的嬗变,看得到他依然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好奇心。
世道如河床,我们就像是水。
采访马可,是5月底的一个凌晨完成的。
一定意义上,马可也是一位企业人、创业者,不同于王石,她低调、内敛,两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至今依然在为第一夫人设计服装的这种关联,让她身上多了一层神秘色彩。
她建议我第二天再去看一次“无用”展厅。原因是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因为要配合其他采访的拍摄团队,展厅里有点乱,“它的本质是安静的”,她说。
工作人员连夜整理,第二天展厅里的感觉也真的是不一样,于北京的中心地段,却像身处遥远的时空。
那个深夜,她过往的故事以及未来想要的某种坚持,在缓缓地叙述中生出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与我时隔几年再采访王石时瞬间来访的幻觉相互照应。这种感觉很奇妙。
她明亮、纯洁,神情像满怀憧憬又坚定的少女。
生于70年代初期,她的爱好成了创业的方向,她想做的输出看起来与现实有点格格不入,她在大家都急吼吼地往前跑时,试着往回退,退到最开始的简单、纯朴。
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采访对象,性格,教育背景以及大环境,但有一个共同点:对自己认定的事情特别坚持,并愿意付出行动。
时代滚滚向前,这是他们之所以成为他们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