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者来信

2018-06-26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楼盘子女银行

寻找夏朝

这期封面故事是带领我们追根溯源的一个过程。对于公元前第三千纪末至公元前第二千纪上半叶,这个时间段内遗迹的发现比几十万年前、几万年前的当然要容易得多,而且数量和密度确实也丰富得多。夏如果存在,而且是一个延续数百年、分布一定地域范围并已进入国家或文明阶段的政治实体,那么如何从众多遗存中辨识出夏,这个问题比发现、发掘遗存本身要复杂。如果你相信夏的存在,那么用邹衡先生的话说,就是“夏文化不是没有发现,而是用什么方法去辨认它”。

(@小东)

看房的连锁反应

为了给年迈的父母置换一套电梯房,让二老告别每天爬楼梯的生活,我深思熟虑后加入了由一家房产网站举办的看房团。此网站与多家房地产商都有合作,每个周末都会组织大批人员前去免费看房。参加看房团看房,不仅能够规避盲目,省去路费开销,而且还有礼品赠送,如能当场认购,更可享受九折优惠。

看房团规模巨大,主办方安排了5辆大巴,浩浩荡荡前去看房。来到第一家楼盘时,售楼部工作人员早就严阵以待,讲解员细致入微地向我们阐述了这家楼盘的绿化、物业、学区、地段、价位、房型优势,再三提醒我们现场认购优惠最大,实在不能现场认购的,可先填表登记,售楼部会根据客户所需,随时向大家发送优惠信息,所有填表的客户,都可获得精美鼠标垫一份。讲解员的热情让一心想买到好房子的人大为感动,于是大家便纷纷前去填表登记,等回去同家人商讨后再做购买决定。

第二家、第三家……都是非常热情。如此这般,我们一上午像打仗一样看了五处楼盘,表格填到驾轻就熟,礼物拿得腰痛手软。

第二天,接到一陌生来电,说是房产公司的,问我昨天看了他们的楼盘之后感觉如何。我说挺好,对方接着问我何时可以前去购买,她可以向经理申请给我最大优惠。待我表达完“再考虑考虑”时,对方似乎还不死心,报了一个手机号码和姓名给我,让我若有关于买房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向她咨询,她会给我最详尽的解答。我甚为感激,一个小姑娘,卖出一套房,不知要磨破几层嘴皮子。20分钟后,又接到另一家楼盘的来电,问题如出一辙,都是希望我能购买他们家的楼房。当我再度表达了“考虑考虑”的意愿后,对方不疾不徐说,没关系,买房是大事,他们随时恭候我的光临。言语颇为温馨。

安静的生活没过几日,再度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开口就问:“刘先生房子买了吗?需不需要装修?”我大为讶异,对方又说:“我们是一家专业权威的装修公司,有很多成功的装修案例和样本,上至政府机关大楼,下到普通百姓住房,我们都有业务涉猎,且收费绝对合理。”当我问他从哪弄到我的手机号码,并知道我的姓名和买房事宜时,对方笑称“自有渠道”,这不禁令我毛骨悚然。后来,除了售楼部的“穷追猛打”外,还有各种装修公司的“毛遂自荐”,以及家具家电、五金建材厂商的“友好搭讪”,真真不堪其扰。房子尚未买成,电话接了一筐。

两个月后,我去表姐从事的房屋装修公司请教新房装修事宜,并问她现如今为何装修推销电话屡禁不止。她从包里掏出一摞装订齐整的A4纸,纸上按城市片区用Excel制作的表格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刚刚购房和正在购房的人的姓名、性别、电话、住址等,且八成信息都准确无误。表姐说,这是他们公司通过“特殊渠道”从每家新开楼盘和房产中介购买的信息,她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将表格上的电话逐一打通,向客户推销装修业务,自己从中拿提成。表姐在表格的备注栏里,详细记录了每位顾客的装修需求、价格预算以及每天何时方便接听电话。待她将手里的信息资源挖掘一通后,再和同事交换其他片区的购房客户资料,并继续开启电话轰炸模式。

如此说来,房地产商手里该有多少购房人的信息,楼盤、装修、建材、家电等多方如何实现的“信息共享”,信息泄露的源头在哪儿,已经不言自明。(合肥 艾科)

激活社保卡

父母退休后就离开家乡,过上了随子女的异乡生活。退休地与居住地分离,每次有工资调整手续都要返乡办理。涨工资填表、重新工资卡注册,还有每年5月一次的年检:社保工作人员见到本人,核实无误后在社保证上盖戳确认,防止有人一旦亡故后继续领工资的违规现象。后来这项年检随着QQ群的建立,都在网上进行了:老两口拿着当日的报纸或日历、社保证,拍摄一张照片传过去,免去了奔波之苦,效率提高了很多。

突然有一天,群里发了新通知:原来银行卡开工资的形式要统一升级为社保卡,需要在限定期限内去激活社保卡。社保所的答复是:需要在本地开户的银行激活。这让全家陷入了忙乱,老母亲前年突发脑梗,已经不能自理,语言表达受阻,无法走路。打电话咨询银行,说可以让子女代办,填写委托书,还要采集视频证据。于是,带上父母的身份手续,让弟弟开车返乡试办一次。回乡后县里的银行不敢承接这项业务:父母不来,子女代办,必须填写委托书,然后录制一段父母在委托书上签字的视频,连同代办人一起入框后再提交银行审核,一天奔波无果。

返城后再次考虑第二方案:社保卡既然是银联卡,在异地银行也应该能激活。到附近工行咨询,大堂经理给答复:还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可以试试。于是第二天上演这样的一幕:老父亲用电动车拖着患病的母亲到了街道分行,更换轮椅,推进了银行大厅,通过自动柜员机进行激活手续。银行工作人员开始一直坚持本人输密码、看回复短信、视频采集。对于这样一位不能说话、站立的脑梗老人何其难。子女不断交涉,给出的方案是:让老伴代办,握着老母亲的手签字,同时填写委托书。于是,老母亲被子女扶着站立,旁边老伴拿着她的手输密码、签字,上演了一次“活人木偶”。过程中,工作人员反复提醒:不能看密码键。从入银行到成功激活,用时两个多小时。

一开始,陪伴的长子本来提出代办要求,工作人员的目光马上变得狐疑,态度也变得严肃:子女代办必须公证!拿公证书!而老伴代办,显然更让银行有可信度。目睹这一过程心有余悸:少数子女“侵占”父母工资的不道德,让银行怕惹麻烦,于是各种代办手续从严,这样难免深陷各种“折腾”之中。如果行动不便、视力模糊、意识不清,面对电子化输入手段,如果再无旁人协助,银行手续成了高难度的一道坎儿。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老人突然变故,身后的遗产存款如果无法有合法的继承人证明,如果不成死账归公是否意味着更大的折腾?细思极恐之后,陷入深深的怅惘之中。面对老龄化社会来临,银行政策能否更加人性化?直系亲属代办能否有更便捷化的措施?公共服务应对老龄化社会,各种细节准备好了吗?(石家庄 浩歌)

要不要生二胎

关于要不要生二胎这个问题,老公和我的意见相左。他认为多一个孩子就是多一份负担,车子不够大要换,换了大车要不要换个大车库呢?且不说奶粉、尿裤,长大后上学、兴趣班就是一笔不小开支。他言辞凿凿,你想呀,一个孩子还可以省下钱偶尔去旅游,可一旦有了二孩,本可以小资的生活立马变成了贫下中农。

他还有其他顾虑,比如说精力。他至今仍不愿回忆女儿出生的头一年,觉得操了太多心,投入太多精力。

可我总觉得他有些矫情,我清楚地记得女儿出生的第一年,每天晚上是我起床换尿布、喂奶,而他在一旁呼呼大睡,偶尔还会吐出两句梦话。女儿一周岁断奶后,不愿意喝奶粉,一觉可以睡到天微亮。老公从未经历过夜起的痛苦。女儿一岁多时,有一次让他换块尿布,他折腾半天,依然无果。被嘲笑一通后,有点恼羞成怒,信誓旦旦地说:“这不都是你负责的吗?”

不过作为一枚孝子,老公心里最怕看到的是,公公婆婆太过操劳。他不希望因为多一个孩子,绑架自己的父母,让他们前半生为了儿女活,后半生还得为了孙子孙女活。他希望二老可以有更多时间,看看电视、跳跳广场舞,可以随时去新加坡看看我的大姑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老公不是独子,我也不是。从小我就有哥哥姐姐的庇护,虽然小时候常常跟姐姐拌嘴作对,可长大后,姐姐却成为我生命中最依赖的人,心里有任何不可承受的事,都可以找姐姐诉说。所以,我始终没有体会过独生子女的孤独感。

想起大学舍友有个独生子多多。一次,舍友讲起多多小时候的故事,那时候多多还很小,不过已经长大到渴望伙伴的年龄,他常常趴在阳台的防护网上,对着外面的小朋友喊:“哥哥、姐姐,要不要进来玩呀!”

小小的人儿,冰冷的防护网。这一幕一直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我害怕我的孩子也会有这样的孤独感。特别是在我和老公百年后,这个世界上,是不是可以为她留下另外一位至亲的人,相望着变老?

但说起来惭愧,我并不是铁腕的二胎捍卫者。那么多个无法安睡的夜晚,那么多个分身乏术的日子,让我在吐出想要生二胎的话语时,连字句都是飘忽的。心里越纠结,就越发体会到父母当年的苦。现在的物质条件优越多了,生活也并非到了多一个孩子就捉襟见肘的地步,只是因为自己怕苦累,就对二胎有所顾虑,或许有些自私了吧。(福州 午昭)

猜你喜欢

楼盘子女银行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番禺:江景“楼王”+全城热卖 TOP1+“巨无霸楼盘”齐登场!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银行激进求变
北京地区1月打折楼盘一览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