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命名史
2018-06-26陶短房
陶短房
给宠物命名并非中国古代人的传统。尽管《诗经》中有数百个形容马的专有名词,清嘉庆三年(1798年)还出版过养猫专着——王初桐的《猫乘》,里面提到一本更早的、写作年份不详的养猫专着《相猫经》,其中也记录了对猫的众多称呼,但这些称呼大多数是根据马或猫的毛色、长相或性格所赋予的类称。
据史书记载,最早有自己名字的马,是周穆王的“八骏”,分别被命名为:“绝地”“翻羽”“奔霄”“超影”“逾辉”“超光”“腾雾”“挟翼”。虽然这些名字实际上仍然是形容马身体特征或特长的词,但已经与八匹马一一对应,而不再是同一類马的统称了。
自幼爱马、曾骑着骏马东征西讨的唐太宗李世民,恐怕是中国古代最热心给马起名的一位,他命名的爱马有“六骏”“十骥”。“六骏”为“什伐赤”“青骓”“特勒骠”“飒露紫”等,“十骥”为“腾云白”“皎雪骢”“凝露白”“玄光骢”等。其中“六骏”是他做秦王时征战所骑的立功马匹,地位特殊,其名字都为突厥语音译加上代表颜色、体貌特征的词组合而成。如“飒露紫”,“飒露”是突厥语“勇士”,“紫”则是毛色,这匹马在洛阳战役中曾经中了箭伤但不退却,因此得到这样的美名。
其实,中国古代最早被驯化的宠物是狗,但狗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看家、打猎甚至养肥了吃肉的“二等宠物”,因此有名字的并不多,即使有名字也都很随意。较早的记载如《搜神后记》中提到一只名叫“乌龙”的狗,还有西晋人陆机的狗叫“黄耳”,《南史》中提到梁朝大臣张彪有一只名叫“黄苍”的狗,直到张彪逃难时仍不离左右。溥仪逊位后住在故宫里穷极无聊,养了一百多只狗,这些狗都有名字,但平平无奇,如“紫球”“小闹”“三儿”等,稍微特别的是叫“佛格”和“台格”的两只德国牧羊犬。
家猫在中国是引进品种,其地位比狗更低。清咸丰二年(1852年),黄汉在《猫苑》中称:初唐人张博养了七只猫,皆有命名,分别叫“东守”“白凤”“紫英”“怯愤”“锦带”“云团”“万贯”;此外五代诗僧贯休有一只名叫“焚虎”的猫;北宋末年装神弄鬼、导致首都汴梁失守的道士林灵素有一只名叫“金吼鲸”的猫;明代有只猫叫“霜眉”;吴三桂的孙子、当过几年“大周皇帝”的吴世,据说有几只名叫“锦衣娘”“银睡姑”“啸碧烟”的猫……但这些记载几乎都出自《猫苑》,哪些是真的,哪些是黄汉杜撰的,实在无法辨别。即便都是真的,从黄汉对张博居然给七只猫皆有命名发出一声惊呼看,给猫起名字还是一种足以让人大惊小怪的特别行为。
不难看出,中国古人不喜欢给宠物命名,即使命名也绝不会像人类的名字,大概古人只是将它们看作“稍微特殊些的家畜”或“不会说话的奴仆”吧。
(孙烟雨荐自《格言》)
责编: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