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对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治疗的效果差异
2018-06-26杨康华
杨康华
(厦门儿童医院,福建厦门361000)
川崎病是一种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该疾病具有发病急、严重等特点,将会对患儿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皮疹、眼结膜充血、手足硬性水肿等,若未予以及时的治疗,则将引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使患儿承受更为严重病痛[1]。依据相关的临床报道可知,该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并且男患儿多于女患儿[2]。目前临床中主要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将会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将重点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对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3月到2017年9月90例川崎病患儿,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为典型川崎病患儿组,共45例,男39例,女6例,年龄为 2-5岁,平均年龄为(3.5±4.9)岁;实验组为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组,共45例,男42例,女3例,年龄为1-4岁,平均年龄为(2.3±5.2)岁。纳入标准:①符合川崎病的临床诊断症状;②未患有其他心、肝、肾等合并症。排除标准:①患儿家长不同意此次研究目的与方法;②未患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或者先天性疾病。告知两组患儿及其家长此次研究的目的与方法,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录入至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儿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当患儿入院后分别进行相关的检测,确诊后对患儿予以阿司匹林与静脉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方式。具体措施与剂量如下:对患儿进行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剂量为1g/kg,滴注时间约为5-6h;阿司匹林的剂量为每天45mg/kg,服用3d后若患儿的发热症状消退,则将剂量减至每天4mg/kg,直至患儿的血沉与冠状动脉病变完全消失后停止用药。同时医生还需要依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为患儿予以抗生素或者止咳化痰等药物治疗。除此之外,当患儿入院后与治疗后分别对患儿抽取3ml静脉血以备血液指标的检测。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症状好转情况,主要包括观察退热时间、粘膜充血、手足肿胀、皮疹消退时间与淋巴结肿大的好转情况。②各项血液指标的检测情况,主要包括对白细胞、血小板、CRP与血沉等指标的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8.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患儿与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好转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好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对照组患儿与实验组患儿的各项血液指标的检测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各项血液指标无显著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各项血液指标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好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好转情况比较(±s)
?
表2 两组患儿的各项血液指标的检测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的各项血液指标的检测情况比较(±s)
?
3 讨 论
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该疾病的观察研究在不断的深入,同时也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案,其中较为有效的则为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依据相关的临床研究可知,静脉滴注2g/kg的丙种球蛋白对于治疗急性期的川崎病具有显著效果,然而仍有部分学者对于使用的剂量存在相应的争议[3]。
静脉丙种球蛋白之所以能够有效的治疗川崎病,其主要作用机制如下:①静脉丙种球蛋白能够使体内的免疫细胞产生负反馈作用,从而使体内的CD8含量不断增多,并CD4含量不断减少,因而有效的抑制了IgG的合成[4]。②免疫细胞的反馈作用有效的降低了分泌型B细胞产生抗内皮细胞抗体的能力。③有效的降低了血管内皮细胞与淋巴细胞表面FC的受体数量,并且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免疫细胞的活化度,从而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细胞炎症因子的生成。④有效的降低了血液内血小板含量,进而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了血栓的形成。⑤该药物可为人体提供某种能够抵抗疾病的特异性抗体,因而可在较大程度上对川崎病形成抵抗[5]。依据本项研究结果可知,当患者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与常规的阿司匹林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并且各项血液指标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此研究结果与王晓玲[6]的关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儿童不敏感川崎病的临床价值分析的研究结果相似,主要原因在于静脉丙种球蛋白能够有效的对于体内的炎症因子,并且有效的预防了冠状动脉病变,使得冠状动脉病变得到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我相比于治疗典型川崎病,静脉丙种球蛋白对不完全川崎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可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同时能够有效的对患者形成保护,更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治疗不完全川崎病的首选方式。由于本次样本容量有限,因而关于静脉丙种球蛋白对不完全川崎病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除此之外,临床医师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以便研究出更佳的治疗剂量。
[1]吴菱,邱海燕,李蕴言,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不完全川崎病血清sFas水平变化[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2):159-162.
[2]李红霞.儿童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不敏感川崎病16例的临床特点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3):48-48.
[3]路军英,王丽君,刘丹.静脉输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3):129-130.
[4]史长松,杨中文,程艳波,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不完全川崎病并巨大冠状动脉瘤一例[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6,23(9):647-648.
[5]梅翎.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7,9(4):308-311.
[6]王晓玲.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儿童不敏感川崎病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4):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