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和田玉籽料创作中皮色的存用与反思

2018-06-26陈逸敏

上海工艺美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玉料和田玉白玉

陈逸敏

白玉青花 我如意

白玉巧色 五子登科

Exploration, fusion and achievement of materials, themes,technologies, arts and crafts sufficiently prove the great value of contemporary jade carving. Retained use of skin color of Hotan jade pebble is a general method adopted by modern jade carving, which enjoys great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近十多年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财富得到了增长,文化有了自信,作为中国文化标志的当代玉雕迎来了玉文化上的又一次高峰。无论从材料、题材、技术、工艺和艺术上的探索、融合和成果,都足以证明当代玉雕的价值。其中,和田玉籽料的皮色存用,作为现代玉雕普遍采取的手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丰富。大家知道,在中国古代玉雕的发展中,众多的传世作品留皮的占很小的比例,绝大部分玉雕作品是不留皮的。这一方面与和田玉籽料的开采数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和田玉的功用,统治者的要求与审美,以及工匠对玉的理解有关。

俏色,成了现代玉雕区别于古代玉雕的标志,相反,也造成了市场的众多乱象,比如说籽料染色、造假、为了留皮而忽略美学的角度等等。客观看待和田玉籽料之皮,正确认识籽料与山料的关系,合理使用手中每一块不可再生的玉石,是玉雕界应该反思的。

白玉巧色 寿星

白玉巧色 花好月圆

中国传统的俏色之美

如果用市场价值衡量现在玉雕作品的价值,俏色作品的价值应该是很高的,“籽玉挂红,价值连城”,类似的市场话语深入人心。

纵观中国几千年来的玉雕,俏色作品确实在中国的玉器图谱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有史以来,和田玉雕中俏色的第一块作品,按照目前出土的记载,应是河南安阳妇好墓小屯北房子出土的一个玉鳖,背甲呈黑色,头、颈和腹部为灰白色,利用玉料的天然色泽雕刻而成 。这件作品可以说开创了中国玉雕俏色作品的先河,放在今天的标准,可能它皮色并不美艳,玉质也不够细糯,但其质朴纯真的设计和艺术价值永不磨灭。

同样,1966年在咸阳市周陵公社新庄村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的圆雕玉鹰、圆雕玉熊、圆雕辟邪,放到现在的眼光,就是“红皮白肉”,红色的璞玉皮子把白玉映衬得尤为美丽,其精湛栩栩如生的雕刻技法也让人叹为观止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玉雕,很多作品都是用璞玉的皮色表达出美好的含义,比如说春山秋水、宋元红等等。这时期的工匠喜爱巧色,但鉴于当时开采的玉料匀净度不够,所以俏色作品大多接近边皮,也就是说玉雕作品都是玉璞和玉肉结合在一起,这反而呈现出一种质朴的味道。到了明清时期,俏色的目的很大程度是为了仿古,用“琥珀烫”等工艺手法达到仿古做沁的效果。比如说,清代著名内廷玉工姚宗仁就是仿古的高手,他在养心殿造办处给清朝康雍乾三位皇帝做玉,其中一件“白玉烤琥珀色双童耳杯”,为仿制汉代玉器的佳品,其琥珀色沁之美之真一开始甚至瞒过了乾隆皇帝的双眼 。

清乾隆皇帝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玩玉的集大成者。他对于玉的理解和审美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乾隆工”成为了极品材质与工艺的代言词。但是,纵观故宫博物院里清朝的玉雕作品,很多是不留皮的,特别是玉质极好的玉雕作品。其实回首中国几千年来玉雕作品,留皮的作品还是不多的,绝大部分并不留皮,这很值得现今玉雕届深思“留皮”的意义和目的。

籽料之皮与市场乱象

“籽玉不留皮神仙难断”。这句话在行业内已经流传甚广,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许多玉质很好的青海白玉和俄罗斯白玉也都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留“假皮”。殊不知,人们到底是玩玉,还是玩皮;玩材料,还是玩地域。这涉及到当前人们对于玉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玉的产地的问题。根据观察,目前市场存在如下一些混乱的情况。

籽料染色是市场上比较常见的,现在籽料市场普遍存在真皮和“二上皮”之分,十几年来从来没有断绝过。为什么?因为大家知道市场喜欢有皮色的籽料,所以一些品质不好的籽料、光白料、僵白皮色的籽料、皮色不艳的籽料,都被染成假皮色,做成商户和玉雕工作室喜欢的样子大量出现在市场。特别是一些开过窗口的所谓“明料”,欺骗了很多商户,制假人把一块玉料玉质稍好的一角打开窗漏出玉质,而把玉质不好的部分全部上色,从而以次充好,侵害购买者。

白玉巧色 金玉满堂

其次,山料做假冒充和田籽料也层出不穷。“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论述一点不假,因为市场上白玉籽料价值高,很多不法商贩便把青海料、俄罗斯料、韩料滚磨成和田籽料的形状,以山料充当籽料,欺瞒消费者,这比把籽料重新上色还要恶劣。

而玉雕作品刻意留皮,又给市场造成了不小的混乱。玉雕很大的功能只为了给玉治病,把玉本身的脏绺棉絮筋合理除去,以便呈现玉最美好的一面,简言之:玉雕是为了追求美。但是,眼下市场上流通的很多玉雕作品,料都还不错,但是为了刻意留皮所雕刻而成的作品就显得有些差强人意,甚至不伦不类,从而忽略了玉雕本身追求的目的,也忽视了美学的意义。

皮色成为鉴定籽料真假的标准,俏色成为作品好坏的条件,是今天才有的现象。这种共识也是买玉卖玉、赏玉玩玉和投玉藏玉的人们慢慢形成的,具有合情合理的实际需求。而市场的各种不正当行为的出现,伤害了和田玉、玉雕爱好者,阻碍了中国玉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予以阻止。

玩的是皮色下的文化

历经千年的和田玉及其玉雕作品,呈现出如此丰富的品种和风格。而现如今人们爱玉的出发点跟古代人已经完全不同。现代人的眼光集中在玉的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上,而古人则对玉的文化内涵给予更多的关注。玉是什么,石之美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概括为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也就是说,古人玩玉,“首德而次符”,把玉德看作第一位,“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玉是中国人精神和德性的化身,至于留不留皮,谁会在乎。

从更为广泛的角度而言,几千年的中国玉文化凝结了它独有的精神属性。田荣伦认为,和田玉载体高度概括和凝聚史前史后历史,文化,文字,艺术,美学,经济,工艺,科学技术,生产力,神学,图腾,愿景,人文,各民族融和,自然,资源,气象,水文,地理,物种等等。所以说,每一块玉,它不单纯是一种矿石资源,它远远超过自身的物质属性。和田玉籽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优质的透闪石矿物,对于中国和中国人而言,和田玉籽料是国宝,是凝结了中国人几千年文化和传统的精神象征。对于玉雕界而言,籽料也是最好的雕刻材料之一,它如凝脂一般的结构,坚不可摧的韧性,美轮美奂的皮色,千奇百怪的形状,都是其他材料无法超越和替代的。今天,和田玉籽料的皮色概念和俏色玉雕的价值体现,都是当代审美、艺术、文化和财富价值的体现。相比和田玉籽料,和田玉山料、产自俄罗斯的玉料、青海料似乎都变成了丰厚的同盟军,之前描述的市场乱象,往往是没有正确看待和田玉籽料与山料之前的关系所造成的。

笔者认为,从价值角度和材质的规格,和田玉籽料都是无法撼动的。但是从玉雕角度而言,无论俄罗斯料还是青海料,无论白玉还是其他颜色的透闪石,都有其材质和雕刻的价值和意义。只要是结构细腻,玉质纯净,都可以通过玉雕的创作发掘出玉石最美的一面。比如说,这两年产自辽宁的河磨料,已经被一些玉雕工作室接受并赋予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青海青玉雕刻出的一些器皿件也备受行内和市场推崇;奥运会奖牌的选材也是细腻纯净的青海玉。这都说明了,材质的选用与玉雕艺术的价值并不相悖,只有我们发现了它们的个性,并且运用人类的智慧表现出它们的价值,才是我们的责任。

也许再过100年,回首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这几十年,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现在是中国历史上出产和田玉籽料最多最好的年代,也是和田玉产品最多最丰富的年代,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辉煌。

其实,无论是和田玉籽料,还是青海山料,或产自俄罗斯的玉石,挖掘的数量应该都是历史上最多的时期,即使是乾隆年代,从叶城到若羌,从叶尔羌河到玉龙喀什河,大的矿脉的出产量也无法与现在相比 。尽管昆仑山系(包括阿尔金山、萨彦岭等玉石成矿带)可探明的矿藏储量不小,但有条件开采的矿却很有限,所以“资源的枯竭”并不是危言耸听,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和田玉籽料,还是俄罗斯玉料、青海玉料,好的玉料会越来越少。而珍惜手中的每一块玉,是所有产玉、售玉、雕玉、藏玉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当今,我们不但身在和田玉产量最多、质量最优的年代,也处在中国历史上玉雕技术最先进、工艺最丰富的年代。我们拥有了中国历史上生产作品、创作作品和创造艺术品最多最好的年代,我们更享有了中国历史上商业、文化、收藏、金融参与度最大的年代。我们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努力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运用到和田玉籽料、和田玉皮色和和田玉山料创作中;我们应该具有历史的责任,创造出时代个性、文化、审美、价值的丰富作品。回归玉器雕刻的本意,让皮色运用成为发现美、创造艺术的手法,使得当代玉雕在传承中国玉德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玉料和田玉白玉
玉雕作品分析与欣赏
春 笋
白玉羊首瓜棱形壶
和田玉子料特征
玉器之美
浅析玉雕人物形象与用料选择
随形就势 顺色立意
浅谈和田玉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
浅谈和田玉的发展前景
A White He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