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词”背后的宋朝社会及历史变迁(上)

2018-06-25吴钩

读书文摘 2018年6期
关键词:宋人蹴鞠插花

吴钩

这里要介绍的“宋词”,不是我们常说的唐诗宋词,而是指宋代的词汇。词语是记录历史信息密码的文化DNA。一个词语的诞生,可能反映了一种生活方式的流行,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一种制度的施行;而一个词语的消亡,也可能见证了一些事物的失踪,一段历史的终结。

宋朝产生了许多只有宋人才使用的词语,它们一一对应着宋代才有的生活、社会、经济与政治特色,是宋朝文明的体现。这些宋“词”的消失,或者词义改写,也绝不仅仅是语言学的现象,而是宋朝文明发生了断裂的表征。

下面是一组我挑选出来介绍给读者的宋“词”,从中我们能够看到宋朝社会生活的无数片段,并可以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立体的宋朝。而从这些词语在元代、在明初、在清代退出社会用语领域的语言学现象,我们更是看到了一场令人唏嘘的历史变迁。

瓦舍勾栏

宋时瓦舍,又叫“瓦市”、“瓦子”、“瓦肆”,是宋代城市的市民娱乐中心,瓦舍内设有酒肆、茶坊、食店、摊铺。勾栏,勾栏是商业演出场所,每天表演杂剧、滑稽戏、讲史、歌舞、傀儡戏、皮影戏、魔术、杂技、蹴鞠、相扑等娱乐节目,“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可以说,中国传统社会的市民文化,是到了宋代才蓬蓬勃勃发展起来的,是从宋朝的瓦舍勾栏与市井间生长出来的。

元代时,瓦舍勾栏犹存,但入明之后,瓦舍勾栏作为一种城市建制,已经销声匿迹,城市中不再有瓦舍勾栏。在明人的语境中,“勾栏”也从商演场所变成了妓院的别称。这里的原因,一方面是改朝换代之际,大部分瓦舍勾栏毁于战乱;另一方面是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严厉限制市民娱乐,但凡“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都要干净将赴官烧毁,敢有收藏的,全家杀了”,导致城市娱乐业迅速衰落。要等到中晚明时才恢复繁华,但瓦舍勾栏则再未复活。

关扑

关扑,又叫“缴扑”、“关赌”,是盛行于宋元时期的博彩活动,既有赌博的性质,又是一种市场交易方式与市民娱乐方式。宋朝的商店或小贩,流行用关扑吸引顾客,假如你是宋朝人,在市场上看中某样商品,你可以按市价买下来,也可以只掏一点钱参与关扑,赢则得物,输则失钱。北宋时,法律禁止市民赌博,只在春节、寒食、冬至等节假日放开赌禁。南宋时,禁赌的法令已被突破,关扑成了市场上天天都有的促销手段。

明初朱元璋以严刑酷法禁止民间博彩,“造逍遥楼,见人博弈者、养禽鸟者,游手游脚者,拘于楼上,使之‘逍遥,尽皆饿死”。宋元时盛行的关扑买卖,自此消退,连“关扑”一词也退出了日常用语领域。

蹴鞠

蹴鞠,又叫“蹴球”,是宋朝盛行一时的足球运动。宋人对于蹴鞠的热爱,半点不亚于现代英国人对于足球的热情,不但城市中有蹴鞠比赛的热闹场面,“宝马嘶风车击毂,东市斗鸡西市鞠”,农村人也很喜爱蹴鞠,“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不但有商业性的蹴鞠表演,还出现了“齐云社”、“打球社”、“蹴鞠社”等协会,每一年,“齐云社”都要组织一届全国性的蹴鞠邀请赛,叫做“山岳正赛”,类似于今日的“中国足球超级联赛”。

蹴鞠的衰落也是发生在明代。明初朱元璋发布圣旨:“在京但有军官军人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双陆的,断手;蹴圆的,卸脚;作卖买的,发边远充军。”这里的“蹴圆”,即指蹴鞠运动。到了天启年间,还有禁令:“严禁民间举放花炮、流星,击鼓、踢球”。清初也禁止蹴鞠:“谕礼部,闻满州、蒙古、汉军汉人及诸色人等,年当幼少,皆踢石球为戏;本朝平素学习艺业,骑射之暇,穷涉书史,各该旗中牛录及衣牛录,即行严禁。”中国蹴鞠运动遂一蹶不振。

脍,指生肉片,传入日本后称为“刺身”。脍在宋人饮食中非常时尚,“野鱼可脍菰可烹”,欧阳修、苏轼、陆游都是鱼脍的发烧友。明清之际,脍作为一种食物不再流行。有人统计过,“脍”明清在小说中出现的频率远低于在唐宋诗词。

点茶

点茶,宋代特有的茶艺。在中国历史上,宋人的烹茶方式是独一无二的,汉唐人虽然也饮茶,但饮用的方式比较“粗暴”:将茶叶放入锅里煮,并加入姜、葱、茱萸、薄荷、盐等佐料。元明时期形成、流传至今的泡茶法,也过于朴实、简易,难以发展成一套繁复的烹茶工艺。

宋人烹茶,有一套繁复的程序:首先,用复杂的工序将茶叶制成茶饼,再用专门的茶焙笼存放起来。烹茶之时,从茶焙笼取出茶饼,用茶槌捣成小块,再用茶磨或茶碾研成粉末,还要用罗合筛过,以确保茶末都是均匀的粉末状。用茶釜将净水烧开后,马上调茶膏,每只茶盏舀一勺子茶末放入,注入少量开水,將其调成膏状。然后,一边冲入开水,一边用茶笕击拂,使水与茶末交融,并泛起茶沫。击拂数次,一盏清香四溢的宋式热茶就出炉了。这个烹茶的过程,就是“点茶”。

宋代点茶的技艺传入日本,形成日本保留至今天的抹茶、茶道。但在中国本土,元明时期,点茶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以致一位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学者,居然不知道宋人点茶的工具“茶筅”为何物:“祭礼无茶,今偶一用之,若朱礼每称茶筅,吾不知茶筅何物,且此是宋人俗制,前此无有。”

插花

插花,宋人又称“瓶花”,是文人士大夫把玩的雅道。宋代正好是插花艺术的鼎盛期,之前虽然也有插花,但一般只流行于宫廷与贵族家庭,或表现为佛堂供花;到了宋代,插花成为整个社会的生活时尚。

元代时,插花艺术转入“沈滞期”,明代中后期虽有复兴,但朱元璋的立国精神却以反对游畋、赏玩为特征,再不复有官民共襄花事之盛举。至清中叶之后,“由于战乱,经济困疲,插花已不流行,遇有节日,则以盆栽勉强充数,其作风多流行于装饰或因袭,故作风繁缛而庸俗” (参见黄永川《中国插花史研究》)。

烧香

“烧香”一词,我们现在还有用,但一般跟“烧香拜佛”连用,指民间宗教礼仪。但在宋朝,烧香是文人雅道,又称“焚香”。宋代是香文化的繁盛期,之前焚香只限于贵族与寺院,在宋代则成为文人的生活时尚。宋人在宴席、读书、雅集、博古之时,都会焚烧香药。

但在晚清时候,由于国民生活质量的下降,烧香之道日渐式微。倒是在日本,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三雅道”,即香道、花道、茶道,其实就是宋人的烧香、插花、点茶技艺。

奁产

奁产,字面的意思,是指女性的嫁妆。其实是代指女儿在娘家的财产继承权。按宋朝法律,“在法:父母已亡,儿女分产,女合得男之半。”女儿获得的财产,就是“奁产”,即以办嫁妆名义给予女儿的财产。宋朝女性随嫁的奁产,名义上为夫妻双方共同财产,但不归夫家所有,夫家分家析产时,奁产不可分。实际上,奁产的所有权与处分权,都归女方掌握,女方可以拿出来奉献给夫家,也可以自己保管。以后假如夫妻离婚,或者妻子改嫁,女方有权带走她的全部奁产。

宋朝之后,女性就失去这种处分奁产的权利了。元代 《通制条格》 收录的一条法令说:“今后应嫁妇人,不向生前离异,夫死寡居,但欲再适他人,其元 (原) 随嫁妆奁财产,并听前夫之家为主。”明律和清律都继承了这一立法精神,如 《大明会典》 和 《大清律例》 都明文规定:寡妇“改嫁者,夫家财产及原有妆奁,并听前夫之家为主”。

和雇

宋代的和雇,即今天我们所说的雇佣制。历代,政府修建的工程或官营手工业需要劳动力,通常都是采用徭役的方式,强征民夫服役。宋代开始转向和雇制,即政府出钱,雇佣劳动力。

但元朝与明前期又恢复了徭役方式,这就是元明时期的匠户制。明初大约有三十万工匠,包括轮班工匠、住坐工匠,这些工匠编入匠籍,世代为匠子孙相承,不得自由择业。轮班工匠必须定期赴京师无偿服役,路费自带,服役时间一般为三个月。住坐工匠则就地服役,每月服役十天,朝廷发给一点伙食津贴。成化年间,奴役性质的匠户制才趋于瓦解。

揽户

揽户,即税务代理人。宋朝时,代理缴税业务是合法的,政府给从事税务代理的揽户发放“身牌”,作为揽税的从业资格证书。税户纳税,可以自己交给官府,也可以委托给揽户代理。一些富商、富民也会聘请揽户代理他们的税务。

明清时也有揽户,但在法律上税务代理已属必须禁止的非法行为,在语境上“揽户”也是明显的贬义词。法律身份的非法定性、道德评价的一概否定,等于切断了揽户向更高形态进化的路径。如果像宋政府那样给予其合法身份,揽户未必不会演化为近代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

局院坊园

局院坊园,宋朝政府创设的四类国家救济机构:慈幼局、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宝庆四明志》 记录的“制府两司仓场库务并局院坊园等”,其中“局院坊园”便是慈幼局、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局院坊园正好对应人的四大难题——生老病死:慈幼局是收养弃婴的机构;居养院是收留贫乏不能自存之人的福利养老院;安济坊是收治贫困病人的福利医院;漏泽园是收葬孤寡、贫寒逝者的公墓。宋政府建立的福利体系,基本上涵盖了“生有所养,老有所依,病有所医,死有所葬”诸个层面。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国家福利最为发达的时代,不但超越了汉唐,后面元明清政府建立的国家救济模式,也未能超出宋人创立的“慈幼局+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范畴,甚至在规模与管理上反不如宋代。

潜火队

潜火队是宋朝政府设立的消防部队,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职的、公共的消防队。在北宋东京,街巷每隔三百步有一所“军巡铺屋”,每所铺屋布置“铺兵”五人,负责“夜间巡警”。城中高处又建有“望火楼”,“楼上有人瞭望”,楼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还有“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等消防设备。一发现哪处起火,马上驰报,潜火兵即刻出动,“汲水扑灭,不劳百姓”。其他城市也设有潜火队。

但这种专业化、职业化的城市公共消防机构,宋后便不复存在。明代的“火甲”虽然也有防火之责,但“火甲”并不是专职的消防机构,实际上它是按照里甲复制出来的劳役,若干户编为一甲,甲中人户轮值应役,巡更守宿,防贼防火。

郡圃

郡圃,是宋人对于州郡政府建造的園林的称呼,也叫“公园”、“州园”。宋朝的每一个州郡,通常都修建有郡圃,韩琦说:“天下郡县无远迩小大,位署之外,必有园池台榭观游之,所以通四时之乐。”这些郡圃,基本上都是或长年或定期对公众开放,任人游玩。可以说,宋代的郡圃就是城市公园。

只是宋亡之后,这样的公园建制便宣告结束了,明代士大夫甚至对宋人广修郡圃的行为很不以为然,“计其供张尊俎之费,取给于公帑者,一皆民力之所奉也;而狱讼征徭,且无暇以修职守;导吏民以相习于逸豫,不忧风俗之日偷,宜其为治道之蠹也滋甚”。到晚清时,人们几乎已经完全忘记了“与民同乐”的公园传统,端方等五大臣率团出洋考察,第一次看到西方的城市居然普遍设立公园,不由感慨万端:“每至都会繁盛之区,必有优游休息之地,稍得闲暇,即往游观,辄忘车马之劳,足益见闻之陋。”

坊郭户

坊郭户,即宋朝的城市户口,与“乡村户”相对。凡居住在城市的官员、士绅、商人、小商贩、城市手工业者、雇佣工、一般居民,都计入坊郭户。坊郭户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后来的元明清均未再将坊郭户划出来,则显示了元明清当局对城市化的漠不关心与城市化进展的迟缓。历代城市人口比重的数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据赵冈先生的研究,西汉的城市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17.5%,唐代约为20.8%,南宋达到22.0%,元明时期城市人口的比重严重下滑,清代嘉庆年间降至6.9%,到了光绪年间才缓慢回升至7.7%。

小报

小报,北宋时出现的市场化民办报纸,又叫做“新闻”。刊印的内容一般是办报人自己刺探来的时政消息,以及约写的意见评论。严格来说,宋朝小报属于非法经营,但朝廷一直拿它没办法,到南宋时,小报的规模更加壮大,每日一期,“遍达于州郡监司。人情喜新而好奇,皆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经营小报的人竟能“坐获不赀之利”。宋朝大都市的早晨,每天都有人卖新闻小报。

明清时期也有传播于民间的报纸,但基本上都是翻印“京报”的内容,没有自己采写的消息与言论。相较而言,明清京报只是传统的邸报而已,而宋朝小报则更接近于近代新闻报纸。

房廊

房廊,是宋人对房地产业的称呼。宋人说:“房廊之家,少者日掠钱三二十千,及开解库、店业之家,家计有数十万缗者,营运本钱动是万数”;“豪右兼并之家占据官地,起盖房廊,重赁与人”;“富家巨室竞造房廊,赁金日增”;“兼并之家物业不一,或有邸店房廊,或有营运钞物,初无田亩”。这里的“房廊”就是房地产业,“房廊之家”即房地产开发商。宋代是楼市最繁荣的一个历史时期,明初则进入楼市的萧条期,以致典当行几乎不接受房契的抵押。(未完,待续)

(选自《随笔》2016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宋人蹴鞠插花
蹴鞠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Song in a cup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插花吟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蹴鞠趣“史”
插花由易到难
插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