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熙皇帝与罗马教廷

2018-06-25张国刚

百年潮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廷徐光启传教

张国刚

中国古代有兩次大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一次是汉魏六朝的佛教文明冲击,宋明理学吸纳了佛教精华而获得更化。另一次是明清以来欧西文化的冲击,这一次有些复杂。从徐光启一直到康熙,都对西方文化有兴趣。徐光启带着很明显的目的,即想用“天学”来丰富发展儒学。康熙学习西方科技,对西方的医学、数学以及自鸣钟、钢琴等都很感兴趣,康熙对自然科学的重视,使他对传教士也很重视。1692年,康熙皇帝颁布过一个容教令,强调不得限制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但是,当时我们学习西方的方式却受到了西方的反对,发生了“中国礼仪之争”,即在中国传教士与罗马教廷之间展开的传统祭祀礼仪的争论。1704年,罗马教皇发布禁令,不允许中国天主教徒祭祖祀孔,甚至不得观看祀孔典礼,上坟扫墓不得行礼。中国人不祭祖、不祀孔,那还是中国人吗?所以,康熙皇帝就很烦恼,亲自与罗马教皇交涉,但罗马教皇表现得很蛮横,派来特使铎罗。铎罗与康熙见过三次面,气氛一次比一次紧张。康熙直言警告铎罗,不要干涉中国人的习俗,天主教必须与儒学和谐相处,若反对祀孔祭祖,西洋人将很难再留居中国。1721年11月,康熙皇帝下令禁止天主教传播。两百年后,1939年罗马教皇下旨,中国人可以祀孔祭祖了,可是连个道歉也没有,一个和平的文化交流被迫中断了。

他们不准中国人祀孔祭祖,因为是偶像崇拜。它的背后其实是最世俗的利益,因为法国人觊觎葡萄牙在中国传教的利益,不愿意其被葡萄牙所占有,所以利用葡萄牙人传教离经叛道这一点来打击葡萄牙人,染指中国的传教事业,实际上这是以神圣的名义包装的世俗利益。

(晏苏摘编自《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版)

猜你喜欢

教廷徐光启传教
台“外交部”回应中梵建交传闻
简述明清之际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
近代英国圣公会在浙江的传教活动
试论徐光启对明代科学逻辑的新构建
试析传教活动主体的伦理正当性
1922-1953年间甘肃、青海和新疆的“圣言会”传教使团:书目研究
你知道“几何”的由来吗
徐光启的军事改革思想
徐光启军事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