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企业发力乡村振兴
2018-06-25王哲
王哲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夯实产业基础,少不了企业的参与。
“互联网+”为乡村与企业扩大结合面
“中国的乡村从线下信息不透明的阶段,跳过PC、传统互联网,直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农村和城市在信息透明、产品流通方面的鸿沟会越来越小。”58集团首席执行官姚劲波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他几年前回湖南益阳农村老家,看到当地基本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和城里人用的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甚至70多岁的外婆都在使用微信,让他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的决心。
“2016年6月,我们就成立了58农服,打造‘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率先在我的老家湖南益阳进行实践并将成功经验往全国推广。”姚劲波告诉记者。在他的努力下,益阳市在“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智慧乡村”“互联网+精准扶贫”等方面进行了多方探索。在当地田间地头,到处布有远程监测设备,农民坐在家里就可以了解田里的水位和农作物生长情况。由益阳市政府与“58农服”合作开发的“益村”App线上平台,依托全市1184个村民服务中心,成为“互联网+村级综合服务平台”的一个实践样本,引导淘实惠、邮乐购等电商入驻村民服务中心,推动农产品上网销售。
58集团不是孤例,互联网为农村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为新经济领域的企业开拓了广阔市场。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移动支付用户数从2013年的3910万增长至2017年的9840万。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从2013年的50%增长到2017年的87%,农村电商市场预计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8.87%,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860亿元。“互联网+”的逻辑在农村和城市一样有了通行基础。
从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计划到苏宁的“下乡”计划,从京东的“县级服务中心”到顺丰与“供销e家”战略合作……从物流入手布局农村电商发展,新经济企业这几年在响应农村消费升级上着力不小,农村淘宝覆盖超过700个县的3万个村点就是一个生动的反映。
去年底,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还在河北省阜平县平石头村担任名誉村长,为平石头村定下发展目标:通过产业方式,5年内全村家庭平均收入提高10倍。京东利用自己的销售平台,帮助当地农民把农副产品集中售卖,打造网销品牌,建立京东农资服务中心,与其在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农具、农技服务等领域展开合作;为县里的贫困家庭建档立卡,并招收全职合同工人,提供五险一金,还积极吸引支教老师到乡村扎根服务。
苏宁也利用自身渠道和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打造新业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为了解决农村人才梯队与机制问题,苏宁成立农村电商学院,着重培养农户的电商意识以及电商运营的技巧,推动农户在意识上脱贫,让农村地区能够跟上电商的发展速度。
新经济企业疏通乡村金融“血管”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投入,除了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努力外,新经济企业也利用自身的平台结合农村金融,为乡村振兴提供雄厚的资金保障。
例如,蚂蚁金服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联合村淘、中和农信等合作伙伴,探索出一套激活农村、农民信用的方式,为农民提供包括信贷、保险、支付等在内的金融服务。蚂蚁金服服务农村金融有三种模式:数据化金融平台模式、“线上+线下”熟人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数据化金融平台模式,主要面向农村消费者、农村小型经营者,客群数量大、信贷资金体量较小;“线上+线下”熟人模式,以产业链下游经销商、农村种养户和小型生产经营户为主;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服务规模新型农业主体的生产需求,客户数量较小,但信贷资金需求最大。
而京东金融凭借“电商下乡+农产品进城”两条腿走路,为配合“农产品进城”的上行通路,京东农村金融开发出京农贷和农村众筹产品线,成立了重庆小贷企业,专注于农村信贷;为打通“电商下乡”的下行通道,京东农村金融推出乡村白条和农村理财。京东金融还推出“数字农贷”以农业生产过程的数据化模型,以及农民的历史生产数据为基础,对农民未来生产结果和收入做出预测,再以预测的结果为农民授信,形成“数据闭环”。
91金融CEO许泽玮认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未来在消费金融、农村金融以及不良資产处理等方面将会给相关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当然,农村金融的土地没有那么容易开垦,信用数据缺失,基础设施比较差,金融和信用意识淡薄等问题始终无法回避,这些始终是新经济企业致力于解决的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与城市相比,中国农村地区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成为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短板。乡村振兴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可以极大提高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标准和要求,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长久政策支持,也为企业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