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老龄化背景下企业年金制度实施

2018-06-25陈斯怡

中国经贸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实施途径重要意义老龄化

陈斯怡

【摘 要】养老保险制度包括3个方面:一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个人储蓄制度;三是企业年金制度。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变革企业年金制度,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应用现状,然后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特征,最后阐述了发展企业年金的重要意义,以及该制度的实施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老龄化;企业年金制度;重要意义;实施途径

企业年金也被称之为退休金、雇主年金,是在公共养老金、国家养老金制度以外,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情况,自愿建立的、具有补充性的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企业作为缴费主体,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是企业对职工的一种激励措施。以下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老龄化背景下企业年金制度的实施。

一、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应用现状

1.应用现状

1991年6月26日,《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实施,标志着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正式建立;1995年《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出台,明确指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基本框架;2000年,颁布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试点方案》,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改名为企业年金。此后在2004年、2006年、2017年,国家分别颁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管理工作的通知》、《企业年金办法》等,对企业年金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提高了实施和管理的规范化。依据人社部的统计资料,2000年我国建立年金的企业有1.6万家,参加职工560万人,企业年金数额共计191.9亿元;2016年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有7.6万家,参加职工2325万人,企业年金基金积累额共计1.1万亿元;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经有近8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积累基金总额近1.3万亿元。虽然企业年金实现了逐年增长,但是投资收益不理想,在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作用有限。

2.有利影响

企业年金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养老保险事业的有利影响如下:(1)从国家角度看,能完善养老保险体系,拓展养老保险渠道,既增大了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又提高了养老保险水平。(2)从企业角度看,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职工在激励作用下,会更加努力工作,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通过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3)从社会角度看,企业年金制度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4)从个人角度看,能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尤其是能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提升个人幸福指数。

3.负面影响

企业年金制度的负面影响如下:(1)在国家层面,国家要指导该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并且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监督体系,从而增加了行政成本。一旦制度设计不合理,就会产生资金管理风险,危害国民经济的运行。(2)在企业层面,企业年金制度不科学、不合理,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特点,不仅会降低企业的运行效率,还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3)在个人层面,职工个人必须缴纳一定数额的资金,个人负担加重,可支配收入减少,降低了消费需求和生活质量。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

1.老龄人口基数大

按照国际标准,人口老龄化指的是60岁以上人口占比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比7%。我国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人口不断增加。

依据民政部门的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14.3%,老龄化人口数量居于世界首位,可见老龄化处于严重水平,这为我国的养老事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必须尽快完善养老体系。

2.老龄人口增长快

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本世纪我国将发展成为深度老龄化社会,从2001年至2100年共计经历3个阶段:一是2001年—2020年,该阶段老龄人口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28%,到2020年老龄人口占比17.17%;二是2021年—2050年,该阶段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到2050年老龄人口占比30%以上;三是2051年—2100年,该阶段老龄化程度趋于稳定,老龄化人口占比维持在30%左右。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快速增长,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就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负担。

3.社会养老压力大

相比于欧美国家,老龄化社会的出现和城市化发展相伴而行,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生产总值在5000-10000美元。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均生产总值为1000美元。我国居民生产水平为中等偏上,整体生活质量不高,但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现未富先老的状况,会带来诸多社会矛盾,尤其是社会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

4.养老改革有难度

我国之所以养老改革工作的开展有难度,很大一个原因是地区发展不均衡,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差异大,因此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均存在明显差异,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不同。举例来说,上海地区1979年老龄化人口占比就超过了10%,但宁夏和青海地区在2010年才进入老龄化社会,前后相距30年时间。因此,养老改革工作不能全国统一进行,只能根据地域发展特点因地制宜进行,切实满足当地经济、人口的发展需求。

三、老龄化背景下发展企业年金的重要意义

1.提高养老金替代率

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在2000年是72.9%,到2005年降低至57.7%,到2011年降低至50.3%。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要想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养老金的替代率要控制在70%以上;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最低標准是55%。因此,要想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应该增加养老金的来源,建立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替代率约为5%,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30%~50%。从三大支柱的替代率比例来看,合理值是4:3:2,而我国则是6:1:3,企业年金比例明显不足。

2.促进经济增长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的社会消费能力也会随之降低,不利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可以增加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提高养老金替代率,继而增强消费能力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年金基金会用于基础设施、股票、贷款等领域,能提高市场资金的供给能力,促使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3.增强企业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发展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均明显改变,尤其面对实力强大的国际企业时,必须不断学习先进的技术经验、管理方法,才能和国际接轨,满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求。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实施企业年金制度,能完善收入分配和福利制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促进企业健康长远发展。此外,企业年金制度的运行,将职工个人账户的缴费水平,和企业的经营发展水平相挂钩,职工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会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继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4.减轻养老财政压力

我国养老金的运行模式,是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实践证实会诱发养老金空账问题。以2012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账户空账数额达到2.6万亿元。分析空账问题的原因,是政府利用在职员工的养老金积累,来支付没有个人账户积累的退休职工,通过他人个人账户积累资金来填补社会统筹资金的缺口,因此产生了空账问题。

四、老龄化背景下企业年金制度的实施途径

1.完善企业年金政策法规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缓慢,原因之一就在于发展环境差、缺少优惠税收政策,对此可以采用缴费投资免税、退休金征税的模式。第一,税收优惠时,应该遵循适度原则,确保优惠幅度能带给企业和职工个人利益,同时满足税收和财政的承受能力;遵循公平原则,采用弹性优惠政策,在年金税收优惠限额上,大规模企业要低于中小企业。其次还可以采用累进税率法,从收入水平和经营实力上划分个人和企业等级,保证税收优惠的公平性。第二,国家对企业年金的性质、定位不清晰,导致的结果是只有大型企业建立年金制度,中小企业不愿参与。对此,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企业年金的建立和实施进行强制性规定,通过律法规定,明确企业年金的性质、资金来源、运营情况、准入和退出等,为该制度的实施创造有利的法律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养老金的替代率,增强企业年金在养老保险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整合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账户

分析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发展趋势,强调企业年金市场的协调发展,对养老保障体系进行整合,这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提供了发展途径。要想对养老保障体系进行整合,要对政府、企业、个人的责任进行整合,具体措施如下:(1)企业年金市场中,年金的运营管理由商业机构执行,以往由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的企业年金计划,应该尽快移交给市场主体。(2)对养老保险账户、企业年金账户进行整合,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这两个账户是退休职工领取养老金的来源,整合账户可以对基金投资进行统一管理,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切实提高职工的福利水平。

3.建立企业年金运营监管体系

2013年,国家颁布了《关于扩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明确指出投资范围是:(1)银行机构的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2)资产管理计划。(3)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4)股指期货。随着企业年金数额的增加,合理运用这些资金,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对于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不够专业,而且缺少相应的监管体制。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要求,应该建立企业年金运营监督体系,将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有机结合,实现风险和收益控制目标。在具体做法上,应该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在行政、立法、司法等方面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框架,提高企业年金发展的效益性、规范性,满足经济金融制度的发展需求,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4.加大企业年金的宣传力度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处于转型关键期,暴露出诸多社会矛盾,以养老问题为例,如果不能科学有效处理,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分析可知,养老金是我国养老体系的基础,而企业年金是重要的补充,然而目前企业和职工对于企业年金的认识不到位,因此发展缓慢。对此,劳动保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应该加强宣传工作,提高企业和职工的认识,促使企业年金制度贯彻落实。只有年金计划深入企业和人心,才能减轻政府和社会的压力,提高职工的福利水平。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宣传工作的开展,一是开设咨询热线,解答职工的疑惑,告知企业年金制度的重要意义。二是编制企业年金手册,采用文字、图片相结合的形式,介绍企业年金计划的相关内容。三是定期组织职工开展知识培训,促使职工对企业年金有系统认识,增强对年金计划的自信心。

5.制定企业年金会计准则

2006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第10号,分别对应企业年金基金的会计管理和职工薪酬的会计管理。其中,前者主要针对企业缴费后,相关机构运营年金时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年金计划实施企业如何缴费、如何核算、如何记录,并没有详细的规定。后者则对养老金的会计处理提出新的规定,主要适用于设定提存年金计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下,年金计划实施企业会采用规定受益计划,这一点上并没有详细规定,成为下一步发展和完善的重点。

五、結语

综上所述,企业年金制度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社会、企业、职工个人均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弊端。分析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是老龄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增长快、社会养老压力大、养老改革有难度。发展企业年金,能提高养老金替代率、促进经济增长、增强企业竞争力、减轻养老财政压力。在具体做法上,应该完善企业年金政策法规、整合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账户、建立企业年金运营监管体系、加大企业年金的宣传力度,并制定企业年金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唐金成,刘鸿卫,陆昱江等.中国老龄化加剧背景下的企业年金制度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4(10):77-81,76.

[2]王晓芳,翟永会,闫海峰等.企业年金制度的经济效应——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0(5):46-55.

[3]王莉春.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企业,2016(11):59-60.

[4]李志伟.国外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2(1):103-105.

[5]唐金成,刘鸿卫.老龄化背景下的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4,28(5):20-24.

[6]冯倩,刘新春.企业年金制度的模式选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7):101-102.

猜你喜欢

实施途径重要意义老龄化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健康月历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养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