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三维化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以《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为例

2018-06-25郭英轩

装备制造技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理论高职

郭英轩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北海536000)

0 前言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存在这样的尴尬:耗费了几年的时间、精力、财力和物力,培养出来的人才却严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1]。因此,如何解决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供需矛盾,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已成为摆在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在这里提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开展专业教学时,参照企业的岗位工作过程,把课程设计成能反映工作过程的三维化项目,以项目化的工作任务来驱动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不断提高。这种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式,实现了与企业需求的接轨,从而解决供需矛盾。

1 项目三维化的概念

项目三维化,是相对于单维化和二维化而言的。单维化,是单一的理论,或单一的实践;二维化,是某一个环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维化,是基于整个工作过程多个环节的知识与技能的项目化重组,是工作任务与项目流程的创造性还原。项目三维化,在项目的设计上,不停留于单一纯粹的理论或实践,也不停留于某一环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是从整个工作过程出发,揉合多个环节的知识技能到工作任务当中,形成既有横向又有纵深的系统性项目。以项目作导向,任务为驱动[2],在项目的持续推进中不断提高和强化学习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项目三维化设计,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从最简单的个体开始,逐步复杂,层层深入,立体式成长。

2 高职院校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三维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三维化课程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说

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突出技能水平的提高,理论的学习则以够用、实用为度。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三维化课程教学改革,学生有了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技能水平的提高不再是一句空谈,同时理论知识有了应用实践作基础,理解才会更深刻。

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大多数是三年制,比本科少了一年。加上顶岗实习的因素,部分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甚至不足2年。时间短,任务重。如果仍按传统的授课方式,分门别类地开展,时间不够用,老师和学生只能每天疲于应对,且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学习,理解不够深入,学习效果差。那么,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三维化课程教学改革,就可以把相同和相近科目,或类似的课题和任务,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创造性地整合起来。最后,该学的知识一样没少,还能在项目的开展中提高动手能力,在实践应用中理论知识也得到了更好的消化和理解。

(3)从高职的学生特点来说

高职学生普遍来说文化基础差,对纯粹的理论课程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不高,但活泼好动,有很强的好奇心,对动手实践有浓厚兴趣。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三维化课程教学改革,能很好契合学生的这些特点,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定位,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4)从高职当前的教学现状来说

目前的高职课程,大多数采用的是单维化或二维化设计,把理论和实践割舍开来。学生在学习中只见一斑却未见全貌,理论学习时不知道所学的理论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有何作用,漫长、冗繁、抽象而枯燥的理论过程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效果。等到动手操作时发现,前面的理论课白上了,涉及到的理论知识需要重新讲解,如此反复,学习效率极低,学习效果很差。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三维化课程教学改革,有望改变这一现状。

(5)从应用类技术的学习规律来说

根据工程类、应用类技术的学习规律,理论学习需要一定的动手操作和应用实践经验做基础,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高职学生不是在职人员,普遍缺乏应用实践基础,所以一开始就开展系统性的理论讲解,理解起来抽象、枯燥,学习效果很不理想。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三维化课程教学改革,可避免这一缺陷,学习效果能得到有效改善。

当地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预计10月底,小麦播种将结束。当地自进入9月之后,肥料市场陷入迟滞状态,部分地区复合肥销量较同年出现明显下滑。朱天虎表示,经销商代理的产品中,不同品牌的硫基复合肥价格差可达到600元/吨,目前市场对于肥料价格未来将持续上涨存在共识,购肥普遍不积极,以观望为主,待价格下降将少量囤货。

(6)从高职当前的人才培养效果来说

传统的单维化或二维化课程教学模式,学生兴趣缺乏[3],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与企业需求不接轨,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开展基于项目三维化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三维化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实施方案

以高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为例,说明课程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三维化教学改革思路和实施方案。

3.1 改革思路

3.1.1 改革前的课程模式

改革前的课程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改革前的课程模式

特点分析:

单维化或二维化设计,各个层面的知识单一,相互孤立,知识点零散;项目间相互割舍,联系少,没有连续性,未能体现所学知识在整个工作过程的功用。理论学习抽象、枯燥,未能和应用结合起来,学习效果差。

3.1.2 改革后的课程模式

改革后的课程模式如图2所示,具备如下特点:

学习方式开门见山、直接了当,能迅速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抓住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学习内容能直接反映工作过程,容易理解。将整个工作过程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创造性地融入三维化的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驱动学生知识技能提升,节约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果。在任务的设置上从简单到复杂,滚动式的学习,符合应用型技术的学习规律,同时体现了技能的成长性,有利于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成就感的形成。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进行探索式的学习,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锻炼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图2 改革后的课程模式

3.2 实施方案

3.2.1 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以绘制平口虎钳工程图为总项目,分8个零件图和1个装配图共9个子项目进行教学。具体项目名称、模型图、工作内容、学习内容及使用学时,详见表1.

表1 绘制平口虎钳工程图的教学设计

3.2.2 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设计

课程教学过程完成后,需要进行常规考核及项目考核与评价,详见表2.

表2 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

4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三维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从上述对高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三维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来看,主要产生了如下效果:

(1)实施改革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很大提高。

(2)实施改革后,原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被集中到工作任务中,学习更有针对性,知识内容没减少,掌握的时间却缩短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3)实施改革后,由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式学习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增加了动手实践和学生间的相互协作,提高了研究创新和相互协作能力,改善了学习的效果。

(4)以整个工作过程进行项目设计,还原工作任务和场景,以项目和任务驱动学习者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三维化培养方式更贴近企业的工作实际,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针对性培养,更能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毕业生受用人单位欢迎,初次就业率也大大提高。

5 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方式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供需矛盾,所培养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勇于探索与创新,大胆地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三维化课程教学改革尝试,实现人才培养方式和企业需求的接轨,是最终解决这一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1]杨海燕,茅蓉蓉,蔡厚平.高职院校基于项目化《船舶技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6):114-115.

[2]巩如英,崔力拓,张华师.高职《园林CAD》项目教学的实践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40-41.

[3]张金炜.CAD园林工程图制作项目式课程改革和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4):138-139.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理论高职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莲心宝宝有话说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