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性三叉神经痛的MRI应用价值研究

2018-06-25朱大兵谢劲军刘丹刘兰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血管性

朱大兵 谢劲军 刘丹 刘兰兰

三叉神经痛主要指三叉神经分布区有刀割样、撕裂样、电击样等疼痛感, 以往对于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病史来确诊, 近年来研究显示产生三叉神经痛的因素主要为责任血管的分支畸形、搏动和压迫[1]。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MRI技术的开展使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得到新的进展, 该技术具有任意方位成像、多种序列、无创等特点, 能够将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清晰显示, 明确责任血管的性质[2]。本研究探讨分析血管性三叉神经痛的MRI应用价值, 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40例血管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试验组, 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和手术病理确诊;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中男17例, 女23例;年龄43~74岁, 平均年龄(59.2±7.6)岁;病程4~21年, 平均病程(13.2±2.7)年。对照组中男18例, 女22例;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59.8±7.2)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MRI检查, 检查仪器采用美国GE SIGNA TWINSPEED 1.5T MRI, 使用头部8通道线圈进行扫描,行桥小脑角区的3D-TOF、3D-FIESTA序列的横冠斜状位扫描。3D TOF序列重复时间[(TR) 68 ms, 回波时间(TE) 34 ms,矩阵256×512, 扫描视野(FOV) 21 cm×21 cm, 翻转角15°,层厚2.0 mm, 层间距2 mm], 3D FIESTA序列(TE 1.5 ms,TR 6.0 ms, FOV 240×240, 矩阵 256×512, 翻转角 60°, 层厚2.0 mm, 层间距2 mm)。扫描完成后随即抽取3名MRI经验5年以上的医师进行读片, 对血管与三叉神经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

1.3 观察指标 认真观察MRI图像, 以MRI检查同一平面内显示与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为阳性, 记录责任血管与神经的关系, 如关系密切、接触、压迫、推移或包绕, 比较两组MRI检查阳性率。三叉神经桥前池段可分为三叉神经根进入区、三叉神经节前段及近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段, 比较两组MRI检查阳性者血管压迫和接触上述部位占比。记录试验组患者血管压迫或接触分布情况, 压迫或接触血管包括小脑前下动脉(AICA)、小脑上动脉(SCA)、小脑后下动脉(PICA)、左锁骨下动脉及岩静脉等, 并计算MRI诊断血管压迫或接触的敏感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MRI检查结果比较 试验组40例患者的MRI检查结果显示阳性38例(95.00%), 患者均为单侧发病, 双侧三叉神经情况清晰显示, 所有患者中36例(90.00%)患者存在三叉神经压迫或接触, 2例(5.00%)为可疑接触, 2例(5.00%)无接触。发生神经血管压迫、接触或可疑接触的38例患者中,36例(94.74%)阳性症状侧有血管压迫、接触或可疑接触存在,其余2例(5.26%)为非症状侧发生。对照组40例研究对象的MRI检查结果显示阳性10例(25.00%)。试验组患者MRI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MRI检查阳性者血管压迫和接触部位比较 试验组MRI检查阳性者中三叉神经根进入区血管压迫和接触占比为76.3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MRI检查阳性者血管压迫和接触部位占比比较[n(%)]

2.3 试验组患者血管压迫或接触分布情况分析 试验组4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病理检查显示均有血管压迫或接触情况存在。患者MRI检查显示36例有明显三叉神经压迫或接触, 2例有可疑接触, 手术证实为AICA、SCA共同血管压迫, 2例无接触, 手术证实为岩静脉压迫。由此可见MRI诊断血管压迫或接触的敏感度为95.00%(38/40)。

3 讨论

三叉神经是由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组成的人体最粗大的一对颅神经, 该部位容易出现三叉神经痛, 即三叉神经单支或多支分布范围内间歇性、反复性或阵发性剧烈疼痛, 是临床常见的脑神经疾病[3]。该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甚至导致患者自杀,研究显示血管压迫使导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生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何明确责任血管, 充分掌握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临床重要探讨课题[4]。

以往在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上主要采用临床症状和病史,随着MRI技术在三叉神经痛检测中的应用,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该诊断方式是诊断血管性三叉神经痛阳性预测值、敏感度最高的一种手段[5-10]。在本研究中试验组的MRI检查结果显示阳性率为95.00%, 高于对照组的25.00%(P<0.05), 体现出了MRI检查在血管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积极价值。对两组血管压迫和接触部位进行进一步分析, 结果显示两组在三叉神经节前段、三叉神经根进入区和进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段区域, 血管压迫和接触部位均有不同表现, 试验组在三叉神经根进入区的血管压迫和接触占比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

MRI分辨率高, 能够将受检者颅内三叉神经各节段直观、清晰地显示, 不过只有采用特殊的MR扫描序列才能够使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出脑干段与血管之间的关系有效显示, 目前主要采用常规MRI平扫、3D MRA序列、桥小脑角区高分辨3D TOF、加上3D-FIESTA等。本研究结果显示,MRI检查血管压迫或接触的敏感度达到95.00%, 同时血管压迫或接触主要分布在AICA、SCA及岩静脉等, 程度各不相同,说明MRI对三叉神经痛诊断敏感度高, 能够将血管压迫或接触位置明确, 利于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 MRI诊断血管性三叉神经痛能够明确三叉神经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是否关系密切、接触、压迫、推移或包绕,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1]吴丙丙, 李桃玲, 耿然, 等.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 13(5):476-478.

[2]蒿景龙, 丁会, 康鑫崴, 等.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痛的MRI成像价值分析.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 25(2):327-328, 331.

[3]聂德红, 温真真, 黄卫明, 等.MRI显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华夏医学, 2016, 29(1):126-127.

[4]陈昱璨, 邹佳瑜, 李易, 等.MRI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价值.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5):111-112, 117.

[5]董凤龙.磁共振三叉神经成像在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9):97-98.

[6]钟洪涛.MRI 3D-TOF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治血管源性三叉神经痛.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10):78-79.

[7]吴立业, 黄祖平, 陈炜, 等.MRI3D-CISS序列在三叉神经痛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医师杂志, 2017, 19(10):1513-1516.

[8]黄晓霞.MRI 3D-TOF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治血管源性三叉神经痛.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4):121-122.

[9]殷亮, 喻思思, 龚良庚.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神经血管压迫的术前 MRI 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研究.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1):56-59.

[10]王清, 李宗芳, 张振光, 等.静脉压迫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MRI 序列研究及诊断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7, 33(2):169-172, 177.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血管性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带你了解“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罕见病因分析及手术方法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养脑复聪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