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会理县猴子洞遗址

2018-06-24刘化石

大众考古 2018年10期
关键词:石棺遗存墓葬

猴子洞遗址位于四川会理县新安傣族乡马鞍桥村六组,处于城河西岸二级阶地。2017年6月—2018年2月,为配合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凉山州博物馆、会理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对猴子洞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遗址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此次发掘4100余平方米。共发现石棺葬121座、房址19座、灰坑78座、灰沟6条、灶4座,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件(套)和大量陶片。最重要的收获是121座石棺葬和与之共存的聚落遗存,初步判断早期遗存年代最早可至距今约5000—4800年,是金沙江流域一处极为重要的早期文化中心聚落遗址。

遗址发现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该时期文化层共有3层,最厚堆积超过1米,同时发现了大量的遗迹现象和丰富的遗物,为遗址的分期提供了便利的物质基础。

遗址发现的上百座石棺葬根据地层层位开口、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的不同情况分析,存在明显的年代差异,初步判断年代为新石器晚期至西周时期。学界一般认为,川西北地区最早的石棺葬在茂县,年代约在距今3000年左右。川西南、滇西北地区发现的最早石棺葬为1982年云南永仁菜园子发掘的30座石棺墓,这批石棺葬与猴子洞遗址中晚期墓葬的形制和随葬器情况更为相近,年代也应相近。因此,猴子洞遗址年代最早的墓葬应为西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石棺葬之一。

猴子洞遗址航拍

M4出土陶罐

M9出土陶壶

石斧组合

纺轮组合

F1

M73

图片来源: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刘化石

成组分布排列有序的墓葬,反映了聚族而居、聚族而葬的社会组织形态,个别亲子合葬墓和夫妻合葬墓表明部分小家庭内的成员关系已日趋紧密。值得一提的是,在可统计人骨架的墓葬中,我们在17座墓葬中发现了明显非正常人骨架埋葬现象,包括身中箭镞、骨骼缺失、骨骼错位、骨骼破损、体态扭曲等表现形式,判断其中包含有“割肢葬”葬俗,但更多应为非正常死亡的埋葬现象,显示了该社会经常面临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剧烈人群冲突。

从墓葬的形制、规模来看,大多数墓葬大小仅能容身,无随葬品;个别墓葬却长达3米,石棺完整,随葬陶器、石镞、海贝、兽角等多达十几物品件,墓主人明显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体现了社会组织结构中成员个体地位已明显出现分化。但整体而言,墓葬形制规模和随葬品的差异显示出并不悬殊的社会分化,尚未形成固定的社会分层,仍处于比较平等的社会状态。

石棺葬文化的发掘研究工作之前大多局限于墓地,与墓地共存的聚落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主要因为与石棺葬墓地共存的聚落遗址少有发现或保存极差。猴子洞遗址发现了居住址与石棺葬共存关系的聚落,出土了大量类型丰富的陶片,为全面研究石棺葬人群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生活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刘化石)

石镞组合

M75合葬墓

猜你喜欢

石棺遗存墓葬
巴黎圣母院的神秘石棺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济南张马屯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研究
浙江海宁市(古盐官县)的盐业史料及相关遗存
春秋战国时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Who Designed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土耳其食肉石棺之谜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