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异国》中的战争主题分析

2018-06-23吕明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毁灭性战争

摘 要:《在异国》是海明威著名的短篇反战小说,本文作者从战争的残酷性、欺诈性和毁灭性三个方面分析了这篇小说中的战争主题。

关键词:战争;残酷性;欺诈性;毁灭性

作者简介:吕明(1992-),女,汉族,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理论、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2

《在异国》发表于1927年,是海明威最成功的短篇小说之一。在这个故事中,作者以冷静的心态、独特的视角和朴素的文字,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暴力绝望的世界。通过对一批不幸军官的肖像,作者强烈谴责战争的欺骗性和对人类的爱的感情的蹂躏,梦想和幸福。同时,作者颂扬的勇气和尊严,强调最重要的主题是孤独、死亡和痛苦。(王雅丽、管淑红:2006)通篇小说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晦涩的语句,更没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看上去像杯平淡的白水,但仔细品读却发现回味无穷、含意隽永。

这篇文章的题目可以有三种解释。首先,作为一个美国人,故事的叙述者当时身处另一个国家--意大利意大利。第二,军官应该在前线打仗,而不是无所事事地享受战争后方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后方就是战场之外的“另一个国家”。第三,军官身边围绕的全都是讨厌他们,不了解他们的普通人,对他们来说,这种使他们身心遭受折磨的环境无疑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本文作者从战争的残酷性、战争的欺骗性和战争的毁灭性三个方面对小说的主题进行了探究。

一、战争的残酷性

战争总是残酷的,但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并没有直接用“残酷”“残忍”“可怕”等字眼来描述战争,而是选择了用文中军官身上血淋淋的事实来向读者揭示战争的残酷性。小说第二段,军官们在傍晚时分结伴走进疗养院的大门时,会经常看见“葬礼的队伍从这里出发”,一句简简单单看似家常的话语,折射出的是战争超高的死亡率,以及在这种死亡阴影笼罩下的人心的淡漠--他们早已对死亡习以为常,甚至将死亡作为最终的解脱。

《在异国》是表现战争的残酷性的典型案例。这个故事的主角们是一群残疾军官,他们都在前线受伤,不能也没有必要再回到战场上去了。战争的残酷性贯穿小说的始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作者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不断提醒读者,战争在这一过程中是不断进行、从来没有停止的。在故事开始的时候,他告诉我们“在秋天,战争总是在那里”,在小说中间位置,他告诉读者“我们只知道战争一直都存在”,最后,当少校问解说员的未来计划时,他还说“战争结束了,战争结束了”。但其实战争越来越糟,越来越多的人被派往前线,“通常葬礼是从院子里开始的”。这是战争后的情况,也是战争最残酷的部分,其悲惨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从小说中的描述来看,即使是富裕的家庭也必须送他们的儿子去打仗,这意味着目前交战双方激战正烈,双方都需要源源不断的兵源走上战场。

第二,战争把整个世界弄得一团糟。在战争的后方,普通平民没有人为士兵祈祷,也没有人谈论这件事。他们往往忘记这件事,继续他们所谓正常的生活。但它再也不会是“正常的”了。普通人、公民和军官之间的关系都是扭曲的,甚至在军官眼中的自己也是扭曲的。(张宜波,刘秀丽,2004)市民讨厌受伤甚至致残的军官们,因为他们得到了“不必要”的治疗和看起来无比的福利,而与此同时,他们的儿子却在前方的流血和死亡。其他军官看不起故事的讲述者,因为他是个美国人,而他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获得了战争荣誉勋章。普通的世界和价值观已经全盘被战争推翻了。

第三,普通的平民百姓最终成为了士兵,而不是成為他们想成为的人,他们不得不放弃他们的理想工作,比如律师和画家,变成被战争机器所驱使的一个个零件,或者说武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在战场上被毁灭,不管毁灭的是躯体还是精神,整个人生都将被毁灭。这对参与战争的人来说非常残酷,因为即使能从战场上活着走下来,残缺的肢体和灵魂将伴随其剩余的生命,没有一刻能得到纾解。

第四,战争的不公平也是其残酷的反思。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两件事,证明战争是不公平的。首先是前线士兵和后方军官的不同情况。二是军队和普通百姓的不同情况。这是一个战争时期,所有的物资都必须送到前线,这是少校的妻子死于单纯肺炎的核心原因。前线士兵处于生死边缘,军官们享受着自由、虚荣的待遇和舒适的生活。第四,少校和其他军官只有在他残废后才能结婚,几周后他的妻子就死了。主要面孔的矛盾局面也是残酷战争造成的。

二、战争的欺诈性

战争的欺诈性包含两个方面:战争对其参与者欺诈和军官的自我欺诈。军官们得到了疗养院对其身体上的治疗,但这些机器都是“新的”,这也就意味着并没有治愈的先例,也没有人能保证他们能完全恢复健康。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可能完全恢复因为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些仪器的治疗方法都是极其荒谬、没有任何依据的。因此,没有一个军官相信这些机器可以将他们治好,文中的少校自己也说那是“一派胡言”。然而,医生不断地给他们看其他人在治疗后治愈的照片,但可治愈的病例被工伤事故所伤害,而不是死于战火。少校的妻子死前和之后都有明显的比较。医生给了主要的不同的照片:以前是那些比较好的,然后是那些完全治愈的照片。事实上,医生和少校都知道他的手永远不会痊愈。(田传茂,2008)

文中,医生问 “我”战前喜欢什么运动, 而当“我”回答我最喜欢足球时,医生说道,“那好,你以后会再踢足球的,而且将能够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踢得更好”,还说“你是一个幸运的年轻人,你将来还会像冠军一样踢球”(作者译)。而事实却是,“我的膝盖不能弯曲,……”这显然是莫大的讽刺:身受重创还能算“幸运”,还能像“冠军”一样踢球!在文中另一个地方,作者再一次有意使用了反语:“卡瓦里的女孩非常爱国,我发现意大利最爱国的人就是那些咖啡屋的女孩子们——我相信她们依然是爱国的。”这里 “爱国” 这个词出现了三次,这并不是作者无聊的重复,而是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反语。 它暗示了除了那些咖啡屋的女郎之外,大多数意大利人其实都憎恨战争,而咖啡屋的女郎欢迎美国士兵只是因为她们能从他们那里赚到小费。除此之外,“勋章”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高达八次之多,这也是作者有意用来讽刺战争的毫无意义和毫无光荣可言的。我们知道“勋章” 是“无畏、光荣” 的象征, 然而事实上,“我……非常怕死, 夜里我经常独自躺在床上, 害怕死去, 一直在想如果我重返前线我将会变成怎样”,“我们都知道受伤真的毕竟只是意外罢了”,上校呢,“完全不把勇敢当回事”。(作者译)海明威早期对战争怀有深切的希望,甚至主动要求参与到战争当中,但后期尤其是受伤之后,他对战争嘎到失望,于是坚决地加入到反战的阵营当中。(王林、胡国敏:2007)这里海明威对勋章流露出的辛辣的嘲弄意味,显示他从一个满怀热情踊跃参军的青年转变为一个对战争深恶痛绝的人,一个认清了战争口号的欺骗本质的人。

医生的欺骗也许还有善意的因素,但军官的自我欺骗则意味着他们几乎失去了人生的希望。他们清楚地知道,无论他们接受多少治疗,他们的身体永远不会有任何变化,但他们选择了保持沉默,甚至机械地根据医生的谎言作出反应,这注定了他们作为军人的身份。他们必须假装相信治疗能治愈他们,因为他们有严格的纪律。如果他们感到绝望,做出任何不恰当的举动,他们将被军队的司法系统处决。因此,他们定期去医院,接受医生对他们身体的摆布,甚至可以和医生开玩笑,虽然在内心深处他们实际上早已失去了信心。他们只是在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所有的参战者、领导人、军官和其他战争参与者都像是在竞技场上,他们所有的行动都应该遵循剧本。他们深知战争的欺骗性,但他们必须成为它的一部分,甚至以牺牲他们的幸福为代价。在故事中,海明威说他们像猎鹰一样,这一比喻非常生动形象。在普通人眼里,鹰是自由而凶猛的。但实际上,他们只是机器的主人,他们听从战争机器的一切调动。(孙耀文,1986)在他们闪亮的外表下,埋葬的是一颗早已死去的心。

三、战争的毁灭性

战争的残酷也值得仔细研究。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典型的战争受害者。小说的作者海明威把他作为样本,探讨战争对一个人的毁灭性的影响。在这个故事中,海明威描述了这位少校的眼睛八次。除了三次“眨眼睛”,“仔细看照片”和“低头看机器”,其余五次都是“眼睛直视着前方,目光投向虚空”。所有这些都表明他的内心非常绝望。他曾经是这个国家最伟大的击剑选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最终在战争中失去了他的右手。他不相信医生,不相信机器,甚至连他自己也不相信。他什么都不看,好像在想着什么,但其实他没有什么可考虑的。他本人就是战争机器的一个零件。妻子死后,他一再告诉讲述者“男人不能结婚”。他知道自己的生活已经毁于战争,作为一名军人,他必须服从军队的纪律和规章,甚至接受军队的精神控制。但最终面对故事的讲述者时,他的情绪终于崩溃了,而这次情绪的爆发就是本文的高潮所在。在此之前,作者一直在用平静的语调讲述整个故事,似乎作者、故事的参与者和旁观者都对周围的一切非常淡漠,不在乎战争,也不在乎战争带来的灾难性影响。(王亦萌,2010)看起来故事中的所有角色没有任何感情,只是默默的生活,默默地履行自己作为军人的职责,即使这份职责包括了被普通民众歧视。少校的爆发表明他还是一个是血肉之躯,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也有抑郁的感觉,当痛苦累积到他无法忍受的时候,他只能像一个普通人释放它,因为在遭受身体、精神和爱情的创伤之后,他的内心世界早已分崩离析,无法重建了。这次爆发最终将小说的节奏从死气沉沉中唤醒,告诉读者这一切都是在真实地发生着,不是虚构更不是危言耸听。(胡天赋,1996)

然而,“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正如海明威一直描写和倡导的,少校是海明威故事中典型的“压力下的英雄”之一。在身体健康、梦想和爱妻的压力下,他只能忍受短暂的情绪失控,像往常一样按时去医院。苦难不能战胜他们,反而使他成为强者。在另一个国家是海明威现实生活的写照。起初,在政府的宣传鼓动下,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久他就认识到“战争就是战争”。战争的真相总是令人感兴趣的。最坚强的人懂得一切,他又努力站起来。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三个角度分析了海明威《在异国》中的战争主题:残酷性,欺诈性和毁灭性。这些黑暗的战争大部分都隐藏在军官和普通人的“正常”生活中,但实际上他们都痛恨战争。战争给他们带来的苦难是永远的,他们在战争中失去的宝贵的东西永远也得不到恢复。海明威实际上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战争期间和战后的经济萧条将继续下去。这个故事读得越多,他或她就越能从中挖掘出来。海明威过去常说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着可怕的印象,他花了十年时间写下来。战争在作家心中留下的创伤是难以治愈的,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故事是如此的深刻和迷人。

参考文献:

[1]Ernest, Hemingway. In Another Country. 1927.

[2]胡天赋. 现代荒原上的空虚与死亡—海明威《在异乡》的主题. 南都學坛. 1996.

[3]孙耀文. 海明威的《在异乡》详析示例. 杭州师院学报. 1986.

[4]田传茂. 海明威笔下军人形象解读—《在异国》个案研究. 电影文学. 2008.

[5]王林,胡国敏. 反战情绪的多角度多手法体现.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

[6]王雅丽,管淑红. 小说叙事的评价研究—以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在异乡》为例.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猜你喜欢

毁灭性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谁是战争的幸运之子
他们的战争
漠视气候变化会造成“毁灭性”影响
漠视气候变化会造成“毁灭性”影响
闲话酒吧惮——美国篇
阅读理解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