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困境中追求理想生活

2018-06-23王雪裴浩星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2期

王雪 裴浩星

摘 要:伯纳德·马拉默德是著名的美国犹太作家,作品多以描写个性鲜明的犹太男性角色而被学者广泛阅读和研究,但其中犹太女性角色的作用也同样重要。本文以《伙计》中典型第二代犹太女性形象海伦为例,分析她在当时受困于美国价值和犹太文化的两方面的影响之下,又无法真正适应美国或犹太任意一方价值观念,但仍然不懈追求自我价值和理想生活,追寻美国梦。

关键词:美国价值观;犹太价值观;梦想追求

作者简介:王雪,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学;裴浩星,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03

一、序

《伙计》是马拉默德的代表作,曾获得过罗森塔尔奖。这部小说主要围绕一个犹太移民家庭在美国以杂货店的微薄利润为生的辛酸生活,以及和杂货店有关的一些小人物的故事。通常学者对《伙计》的研究往往集中在男性角色上,对女性角色的关注较少。马拉默德的小说中女性角色同样重要,尤其是一些令人尊敬的第二代犹太女性移民形象。本文试图分析《伙计》中的第二代移民女性角色——海伦对美国梦的追寻过程,以此来进一步研究美国犹太第二代女性移民在受到美国和犹太两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对美国梦的不懈追求。

小说《伙计》中的女主人公海伦是一个有独立的思想并且有上进心的女孩,她希望可以过上理想的生活。她想要的,正像她自己说的:“我要一个更宽广更美好的生活。我要恢复我的成功可能。”[1]出生在穷困潦倒的家庭,她的志向和梦想被家庭的经济条件限制。但她不想过没有意义的生活,她想要有美好的未来。她的理想是,“教育、前途。我一直想要而没得到的东西。”[2]这也正是海伦的美国梦。海伦的美国梦包括对大学教育和真挚爱情的追求贯穿整篇小说。第二代犹太移民的困境,在于受到美国和犹太两种文化的影响,由于成长在美国,思想无疑深深地被美国文化所影响,但是又出生在犹太家庭,父母的犹太观念也必然对二代移民的言行造成影响,他们又不能完全归属其中任何一方,因此作为第二代移民,海伦在追寻美国梦的过程中,经历无数坎坷与磨难。

二、教育梦落空

教育,对于犹太人来说非常的重要,海伦的父亲莫里斯·鲍伯在梦里都对死去的儿子说会让他有一个好的大学教育,同样,海伦也很看重教育给人带来的巨大价值,这是犹太人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教育,美国认为教育应该为物质生活服务;而犹太认为教育属于精神世界,不应该与金钱有任何关系。在小说中,由于当时市面不好,日子难过,海伦家的杂货店生意也非常糟糕,导致海伦的家庭经济条件极差,以至于海伦不得不放弃读大学的机会而去做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来贴补家用。她微弱的工资的大部分花在了房子的分期付款上。虽然面临艰苦的家庭条件,但作为典型的第二代犹太移民,海伦表现出对知识的狂热,渴望受到良好教育并找到好的工作。她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期望和梦想。正如斯克莱尔·马歇尔所说,“传统中的犹太妇女是母亲和家庭主妇,而只隔一代人就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第二代犹太女性移民渴求提高教育程度,她们对旅行,攻读学位,追求事业成功有着浓厚的兴趣。[3]” 海伦就是这一典型代表。即使她没有机会去上大学,却在纽约的夜大上课,大多上的都是文学的课程,加起来差不多修满了一年大学课程的学分。在海伦家的生意稍有好转的时候,她下定决心尽量攒钱以争取在第二年秋天能申请上大学;上班的路上,她在地铁上读书;她平均每周去图书馆两次,每次只借一两本书,因为换借图书是她不多的几样乐趣之一;她在读书时,“仿佛毕恭毕敬捧着万能的上帝的著作。照她所说,你似乎能从这里面读到非读不可的内容——人生的真谛。”[4]

通过教育,海伦希望能够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和成为更有价值的人。第二代移民对知识的狂热与对未来的期待是她追寻教育梦想的原因,同时也是她教育梦想成真的阻力。作为第二代移民,海伦因为受困于美国价值和犹太文化的冲突,她的教育梦想也充满阻碍。美国的先进观念激发了她对梦想的追寻,同时她本身的犹太性又根深蒂固,虽然她的犹太性不像她父亲莫里斯那样明显,但是犹太的血液始终流淌在她的身体里。对于犹太人来说,学习和钻研知识是一种信仰。通过学习去领悟上帝的旨意。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犹太人认识到身为犹太人的责任,养成谦逊、节制、正直的品格,犹太人一直秉承为了学习而学习的理念。“一个犹太人的真正愿望,他的潜在思想,是提高自己的精神文明,这种把精神视为高于纯粹物质利益之上的意愿,在犹太人中间一目了然。”[5]而美国的教育观念,以实用性主义为原则,认为教育应该带来一定的经济回报。双重价值观让海伦树立两个目标:一是符合犹太观念的,通过高等教育提升思想境界,丰富精神状态;二是通过高等教育改善实际经济、生存状况的目标。要是想实现这两个目标,海伦要学习的课程就不一样。想实现第一个目标,海伦就要学习文学、历史和哲学方面的课程,可这些并不能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经济能力,因此第二个目标就会落空。想要实现第二个目标,海伦就要学习工程、会计等实用技能的学科,但这样海伦的第一个目标就无法实现。总的来说,犹太人认为受教育是幸福的目的,而美国人认为受教育是幸福的工具。海伦在两种矛盾的观念中徘徊,无法真正适应任何一种观念,尽管在小说末尾,海伦继续在上夜大,可是也不是她想要的高等教育,所以,海伦的教育梦还是落空了。

三、爱情梦破碎

《伙计》中的犹太女性海伦共经历了三段感情,分别是与糖果商的儿子奈特,酒商的儿子路易斯和意大利流浪汉弗兰克。从海伦分别对他们三个人的评价和感情,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海伦如何在犹太美德和美国价值之间受折磨。在此处我们暂且先讨论海伦的前两段感情,而与弗兰克的爱情我们另做单独的重要讨论。

海伦所追求的爱情梦,同样受着美国和犹太两方面的影响,在享乐与节制、身体满足和精神追求之间左右徘徊。美国的恋爱观是一种以肉体享受为核心的个人享乐主义,肉体属于自己,愿意和谁发生性关系,任何人都无权干涉。而犹太的恋爱观却节制保守,如果人对性爱关系不加控制,那么人和兽类就没有什么区别。同时,美国的价值观念更加现实,因此海伦面对爱情一边有着很实际的想法:那就是嫁给一个有经济能力,能夠改变她糟糕的生活状况的男人。而犹太的理想主义观念也影响着海伦,因此海伦对爱情又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原则,希望有一份纯粹的爱情。

海伦与纳特的第一段恋情的开始与结束反映了海伦受美国和犹太两种恋爱观的影响。海伦只有高中学历,只上过夜大,念的大半还都是文学方面的课程。而海伦的第一个男朋友纳特·帕尔,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荣誉毕业生,法学院研究班学生,有着锦绣前程,又有阔朋友,他从来不屑把海伦介绍给自己的朋友。对于海伦来说,他是上流社会的人,有高的社会地位和好的经济能力,一旦和他结婚,她的生活将会发生变化,她期待这个变化。在与纳特的交往之中,作为犹太人,本应该保守禁欲,但她失身于纳特,同时期待事情有所发展。虽然她与纳特交往是为了前途,但是受着犹太观念的影响,她又希望自己与纳特的关系是真爱,而不是始终停在情欲上,她要的是充满爱情的婚姻,而不是情欲伴侣。虽然在与纳特亲热的时候有过快感,但事后却带来良心责备、自尊心受挫,当她后来意识到了奈特只是贪恋她的身体,并不是真正的爱她,她觉得白白地浪费了青春,痛下决心再也不会为了身体的快乐就和男性在一起,她选择结束与奈特的关系。纳特的轻视让海伦成长,她更加明白自己对爱情的要求与期待,海伦所要的爱情:是精神上有共鸣的真爱,而不是停留在情欲,只是肉体的爱情。

海伦的第二个追求者是酒商的儿子路易斯·卡普。路易斯是个富二代,物质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极度空虚,没有什么理想和追求,每天像行尸走肉一样的活着,生命就是生存而已,毫无意义。他每天坐在酒店里“剪他那倒霉的指甲,直到剪到肉隐隐作痛。听到一笔生意成交,就抬头看看,和蔼可亲地笑笑。”[6]根据海伦的观察,路易斯自从中学退学以来,最大的改变就是发型的改变,可见他的活着才是真正的浪费生命。正如海伦的爸爸博伯对于路易斯的评价“一个傻瓜。”[7]对于海伦来说,路易斯可以为她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供她上大学,她心存感激,但是路易斯却始终无法理解海伦的精神世界,因此不能与海伦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海伦所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富足还有精神上的沟通,就像当海伦和他讨论生活的意义,他却说,“嗨,乖乖,我们别谈这种深奥的哲学,还是去弄点夹肉面包吃吧。我的肚子在咕噜咕噜叫了。”[8]他劝海伦想要的东西要少一点,要学会让步,而海伦的回复是,“在理想问题上,我决不让步。”[9]这段对话表明了海伦与路易斯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路易斯的庸俗让海伦无法忍受,所以,海伦宁愿贫穷寂寞地生活,也不肯降低标准嫁给路易斯。观念的不同注定了关系的破裂。最后,海伦拒绝了路易斯的求婚,这段感情破裂。

海伦在经历了纳特与路易斯的交往过程之后,对自己的爱情理想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她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不再幻想物质生活可以给她带来精神上的富足,而是真正地期待爱情,这也是海伦的爱情理想的进一步升华。

四、嫁接梦难圆

海伦与弗兰克的交往是海伦教育梦与爱情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此称之为嫁接梦,也就是说,海伦在弗兰克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梦想——希望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获得幸福的爱情。弗兰克进入大学的梦想,这与海伦的打算不谋而合,海伦开始认为弗兰克可能就是她期待的真爱,因此海伦对于破碎的教育梦与爱情梦又重新燃起了希望,让自己的美国梦以另一种方式呈现了出来,并且将它们嫁接在弗兰克身上,打算通过自己去影响弗兰克改变,进而实现自己的美国梦。海伦与弗兰克的交往,因为海伦的犹太纯粹爱情观念开始,又因为美国现实价值观念徘徊,最终因为犹太保守禁欲观念而破碎。

弗兰克祖籍意大利,身世悲苦,艰辛的生活让他有了邪恶念头,希望靠犯罪发财,因此阴差阳错地抢劫了莫里斯的杂货店,事后感到后悔,来到莫里斯的杂货店请求免费当伙计。弗兰克作为一个来历不明的异教徒和流浪汉,无论海伦受着美国还是犹太哪种价值观念影响更多,弗兰克都对海伦没有任何吸引力。而弗兰克却倾心于海伦,并想方设法与海伦接触,弗兰克希望得到海伦的爱,但是海伦面对他起初是拒绝的。后来,海伦总在图书馆遇到弗兰克,心里开始对他好奇。直到圣诞节过后不久,弗兰克穿着新衣服急急忙忙去了图书馆找海伦,并且在海伦离开图书馆,大胆的请求海伦去公园散步,他向海伦表达了自己对大学教育的渴望,他说希望找到一个晚上的工作,而白天全部用来读书,他对教育的渴望触碰到了海伦的内心,海伦在弗兰克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渐渐地,海伦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并且感觉弗兰克可能是他期待的那个人。此时,海伦忽视社会地位,金钱实力,而去靠犹太纯爱观念去选择爱情,并期待进展。

在海伦与弗兰克有了稳定的关系之后,海伦开始考虑支持弗兰克进入大学,她想象弗兰克会邀请她去校园约会;她会见到弗兰克的大学同学们;弗兰克可能会当上工程师或药剂师;弗兰克挣的钱,也许会供自己读大学。在海伦父母知情之后,坚决的反对,让海伦犹豫,美国价值观念的影响,也让海伦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在与弗兰克的交往中,海伦多次拒绝弗兰克的无理性爱要求,但是弗兰克对海伦的施暴,使他们的脆弱感情迎来了终结,海伦骂弗兰克是不行割礼的狗。海伦经历了两段失败的感情,受着犹太恋爱观影响,海伦更加看重爱情的质量,她把自我价值寄托在身体上,她认为恋人之间应该拥有爱情,然后欢爱,而弗兰克的粗暴闯入,破坏了这个载体,也摧毁了海伦的个人价值。海伦与弗兰克感情的破裂是海伦美国梦的真正破碎。

在最后,作者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结尾。弗兰克皈依犹太教,用行动默默忏悔和救赎。他白天看店夜晚打工来维持海伦母女的生活,并希望能帮助海伦完成教育梦想。看到彻底洗心革面的弗兰克,受到触动的海伦似乎原谅了他。预示着在她的不懈坚持和追求下,她的教育和爱情梦想有可能在未来成真。

结语:

作为上值的受到好莱坞电影的影响,他来到了布鲁克林希望靠犯罪转运。作为第二代移民的缩影,海伦一方面追求美国主流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一方面又无法真正脱离犹太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追求教育和爱情梦想的过程中,也受着美国和犹太两种价值观的影响,经历了无数困难与坎坷。但是海伦却不放弃希望,勇敢追求理想生活。不仅是第二代移民,即使是当代人们也应该在荆棘中不断追寻理想生活和自我价值。

注释:

[1]伯纳德马拉默德. 伙计[M]. 叶封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50.

[2]伯纳德马拉默德. 伙计[M]. 叶封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50.

[3]Marshall Sklare. American Jews: a Reader [M]. New York: Behrman House, Inc,1983 :83.

[4]伯纳德马拉默德. 伙计[M]. 叶封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125.

[5]茨威格. 昨日的世界: 一个欧洲人的回忆[M]. 舒昌善,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6.

[6]伯纳德马拉默德. 伙计[M]. 叶封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17.

[7]伯纳德马拉默德. 伙计[M]. 叶封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10.

[8]伯纳德马拉默德. 伙计[M]. 叶封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51.

[9]伯纳德马拉默德. 伙计[M]. 叶封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54.

参考文献:

[1]傅勇. 寻求自我意识——论马拉默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 当代外国文学,2007,(02):140-150.

[2]李践. 痛苦、爱和希望──读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店员》[J]. 外国文学,1999,(01):91-94.

[3]敬南菲. 出路,还是幻象:从《应许之地》、《店员》、《美国牧歌》看犹太人的美国梦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4]Marshall Sklare. American Jews: a Reader [M]. New York: Behrman House, Inc,1983 :83.

[5]伯纳德马拉默德. 伙计[M]. 叶封译. 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0.

[6]茨威格. 昨日的世界: 一个欧洲人的回忆[M]. 舒昌善,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