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革命周期看工联网本质
2018-06-23王一鸣
王一鸣
如今,全球各国都认为以工业物联网为基础的工业产业革命即将到来。这并不是被事后观察到的,而是第一次被各个国家和组织机构事先预测到的工业革命。
作为工业革命的领导者,美国和德国都认同新技术创新周期到来,也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和工业的融合会引发新的工业革命。但是在如何划分工业革命的“周期”上他们有不同的见解。
德国认为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工业革命,未来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的英国,蒸汽纺织机的发明为这一次革命的标志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期的美国,电力作为能源实现了汽车工厂的流水线生产,生产效率获得飞跃;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70年代,信息技术被整合进生产流水线,工业机器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的出现,实现了流水线的自动化运作,并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第四次工业革命 : G P S 出现,德国将新工业革命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工业4.0”予以命名。
美国将工业“革命”称之为“浪潮”,并认为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两次浪潮,第三次则就在当下。第一次浪潮:18世纪末英国的工业革命;第二次浪潮:互联网革命。
20世纪后半页,互联网应用的蓬勃发展,产业价值从“资源密集型”向“知识/信息密集型”转移。第三次浪潮:工业互联网。分布式信息网络、传感设备和人工智能的高度融合,助力传统行业技术,增强生产设备自动化的运营能力,提高商业组织对行业趋势的分析预测水平。
美國更多关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而德国看重的是工业生产流水线的整体发展。
德国政府和企业都希望能够改变固化的、传统的“硬件式”的生产思维模式,将新一代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入工业体系,为“定制化生产”和“个性化服务”创造条件。
通过德国政府的牵头下,集结德国各工业巨头,参与“工业4.0”的研究和框架制定,帮助德国中小企业降低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德国中小企业优先发展,形成工业4.0生态。
如今的美国面临着许多领域的工业萎缩问题:“产业的空心化”。美国希望改变“研发在国内,制造在国外”全球化产业布局,从擅长的信息领域入手,突破现有的格局,重新获得工业领域全盘的掌控力和创新能力。
本质上,德国和美国对工业的展望,都是一条工业信息化、互联网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