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看上去很美
2018-06-23
作为一个时髦的标签,“斜杠青年”越来越受到广大年轻人的热捧。这是当下年轻一代追求生活自由、财务自由和梦想自由等迫切愿望的具体体现。然而,这个概念一旦泛滥,“斜杠青年”遍地开花,很有可能令人们对这个词的真正意义产生误解,浮躁的情绪也会逐渐凸显。
这一概念的提出者,作家麦瑞克·阿尔伯也许没有想到,“Slash”一词在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之后,硬生生地和“青年”一词捆绑在一起。而在我們的传统观念中,“青年”代表着涉世未深、阅历尚浅,要干好本职工作已属不易,更谈何“斜杠”?
工作和家庭的繁重压力,现实和梦想间的巨大差距,让年轻人迫切地渴望成功,这时候,“斜杠”似乎变成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不幸的是,欲速则不达。《荀子·劝学》中就有一个失败的“斜杠青年”——“梧鼠”。“梧鼠五技而穷”,五技谓:能飞不能上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看似灵活多变却无一精通,天敌一来,鼯鼠只能束手就擒。
主持了几场公司活动,大家夸声音不错,于是“斜杠”:主持人;一两篇文章在报刊发表,发朋友圈被点赞,于是“斜杠”:专栏作家;开了一个公众号,居然有几百号粉丝,于是“斜杠”:自媒体人……偶尔尝试似乎不错,但是要选择一项来安身立命,立刻捉襟见肘。
想要成为一个靠谱的“斜杠青年”,首先应该明白,其核心标准应是拥有两个以上能被他人认可的技能优势,仅仅只是接触了某个领域,是没有资格标榜自己为“斜杠青年”的。你可以“斜杠”,但别一拥而上。因为大多数“斜杠”,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磨砺。只有在坚实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添砖加瓦,“斜”出特色,“杠”上开花。这与时下大力提倡的“工匠精神”并非南辕北辙,而是殊途同归,它们都体现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工作态度。
成为“斜杠青年”还有一个隐藏条件:“斜杠”的拓展是有“门槛”的,“斜杠”左右的几个领域一般是相关的,且主业往往需要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副业则通常可以在实践和自学中习得。比如记者,往往需要拍摄照片,在实践中掌握了大量技巧和经验的他们,不一定会输给学摄影的科班毕业生。同样,长年的采访经历为记者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所以记者著书立说成为作家的不在少数,见多了悲欢离合,要成为编剧甚至演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所有想成为“斜杠青年”的人必须清楚,这终究是一个标签,而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更不是为了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有炫耀的资本,有吸引朋友圈点赞的谈资。抛去肤浅的理解,抛去浮躁的情绪,“斜杠青年”只是我们实现人生理想、追求人生目标的一种途径。
丽水中学 金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