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遭美七年禁令折射保守与后退:技术霸权重击产业生态
2018-06-23谭伦
谭伦
近日,中兴通讯遭遇美方七年禁令的新闻成为了全球通信业头条,由于事发中美贸易摩擦期间,美方突然抛出如此禁令,不仅引发了舆论对于事件的各种解读,也迅速在全球科技与金融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截至发稿,中兴通讯A股及H股仍在停牌中,同时,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也均已对此事作出回应,中方表示将密切关注事态进展,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根据此次美方公布的文件,如若禁令执行,中兴将在7年内无法向美国公司采购零部件产品,同时还需向美方缴纳3亿美元罚款。在中兴遭巨罚事件才近一年之际,风暴又如此猛烈袭来,换作任何一家企业或都难以招架,而其后果波及之大,影响之深,可能也将超出许多人的想象。
罪名依据难寻
追根溯源,此次制裁事件起因自2017年3月美国商务部与中兴通讯达成的和解协议。之前,美方称中兴违反了美国出口管制政策而对其施以重罚,最终,中兴通讯与美国商务部达成认罪和解协议。
但为何已达成和解,又重新宣布禁售?美国商务部此番给出的理由是,根据当时协议,中兴通讯承诺解雇4名高级雇员,并通过减少奖金或处罚等方式问责35名员工。但中兴通讯只解雇了4名高级雇员,而未处罚35名员工或减少其奖金。
可蹊跷的是,根据目前公开能找到的材料,美方司法部2017年3月6日作出的判决中只有要求中兴开除4名高管的条款,而只字未见扣罚35名员工奖金的内容。
据一位不愿具名律师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表示,如果35人的处罚问题没被提及或另有其他非纸面协议,那美国商务部对中兴执行禁运的裁决就值得商榷,至少在法律层面上存在一定问题。同时,业内人士认为,在贸易战特殊背景下,美方此举无疑是在增加己方的谈判筹码。
未被提及的中国5G势头
尽管美国商务部在声明中强调“这只是一次监管行动,与正在进行的贸易行动无关”。但在这个关口,很难让人不产生联想。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在5G方面投入巨大,并提出了“5G领跑全球”的目标。而作为中国通信设备商巨头,喊出“5G先锋”的中兴通讯在全球5G领域扮演着角色越加重要。仅在2017年,中兴就在5G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2月,中兴发布了5G全系列预商用基站,并首发基于IP+光的5G承载方案Flexhual;10月,中兴又在意大利启动了欧洲首个5G预商用网络;12月,中兴推出了基于服务化架构的5G核心产品。因此,2017年也成为中兴通讯近年来业绩最好的一年,在其1088亿收入中,欧美及大洋洲的营业收入为273.04亿元,占到中兴通讯营收的25.09%,同比增长22.07%。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对中兴乃至中国5G强劲势头带来的威胁感正与日俱增,这从今年3月被美国政府叫停的博通/高通并购案细节中可得到证实。在高通方面公布的一份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所写的信件中,后者曾公开称干涉此次并购的主要原因在于担心该并购会削弱高通的竞争力,使得中国公司在5G标准制定上的影响力扩大,从而影响到美国“国家安全”。
因此,美方此次禁令的真实目的很难让人不产生猜测,在阻击中国5G威胁的氛围下,中兴也显得更像是博弈下的“牺牲品”。而截至发稿,《华尔街日报》再次爆出猛料,美国当地时间17日中午,美国聯邦通信委员会(FCC)举行匿名投票,以5:0一致通过一项限制中国电信公司在美国销售自己产品能力的新规:禁止美国的移动运营商使用联邦补贴购买中国企业生产的任何电信设备。这无疑令中兴在此次事件中的“背锅”色彩更加浓重。
全球化下贸易摩擦无赢家
裁决既已成定局,其对产业的影响与启示为本次事件的另一大焦点。
一方面,大国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已日益密切,“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生态已趋形成,一个国家的品牌产品,其零部件也许来自全球多国,对此,《通信产业报》(网)总编辑辛鹏骏评论:“通信产业的国际化合作、供给是产业常态,在高技术的大生态中分工协作砥砺前行。一个企业不可能“包打天下”。以携关键技术为贸易壁垒大棒“敲打”产业生态,是典型的技术领域的霸权主义,体现的是保守和后退。”在禁令发布后,美国光学设备概念股集体暴跌,其中,将30%的产品卖给中兴通讯的Acacia Communications暴跌36%,市值蒸发超过三分之一。中兴占其销售份额14%的Oclaro公司股价也暴跌了15.2%。因此,贸易摩擦下无赢家,破坏生态者将遭自惩,此次事件即是明证。
另一方面,防人之心断不可无,随着中国崛起,遭遇类似事件在未来或是常态,如何应对才是中国企业需要深思之处。除了近来媒体强调的发展自研芯片摆脱依赖外,辛鹏骏表示,通信产业企业在产业链合作政策上也要注意多元供给。避免“独家依赖”或“店大欺客”。在全球范围优选供应商,才能分散供应风险。惟其如此,在遭遇类似事件时,才能将更多主动权掌握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