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堆积:古树茶之前世今生
2018-06-23
编者按:古树茶因其神韵受到无数茶人的喜爱,但茶友消费者没有方便可靠的渠道了解和购买到真正的古树茶。这样的矛盾或许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得不面对,但是,我们也仍然可以对古树茶和古树茶的市场充满信心,经过时间之河的大浪淘沙,最终,古树茶会揭开它的面纱,露出迷人的真颜。
古树茶的前尘往事
以当前的眼光来看,古树茶已经变得如此复杂。无数人因各种各样的目的和动机,为古树茶添加了太多的故事、背书、传说。然而,追本溯源,看看云南植茶、制茶的历史,却发现并非如此。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于尚书……丹、漆、荼、蜜……皆纳贡之。”记载中,所言“巴蜀之师”即为云、贵、川等地少数民族部落。武王伐纣时,击败这些西南地区的部落,因此“荼”,也就是茶成为贡品之一,上贡周武王。或许,我们现在很难笃定的认为此时的全部贡茶就是云南普洱茶,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管窥3000多年前茶已经成为贡品,而或许有那么一部分普洱茶已经来到周武王的嘴边,它的馨香已经回荡在周朝的宫室之中。
唐·陆羽《茶经·七之事》(公元775-780年)载:“晋傅巽《七诲》:“蒲桃、宛柰、齐柿、燕粟、垣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其中提到的“南中茶子”即为产自云南的普洱紧茶。“南中”系东汉末时对今全滇和黔西北、川西南的总称,其出产的普洱茶已经享誉盛名,与来自西域等地的名优特产并列而称。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三千年前的云南,彼时,云南不过是极边之地,处于尚未开化的混沌之中,采食茶树嫩叶,或制为茶,或为药用,已是惯常所为。这时的茶树,抑或已经生长了数百年,方才被先人所发现和利用。
唐代樊绰在《蛮书》卷七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说明,唐朝时,云南植茶普遍,许多当地少数民族的兴衰都与茶的种植收获息息相关。与此同时,这一片树叶的影响力,也随着茶马古道逐渐扩展。茶、马、盐、藏区出产的羊毛羊皮、来自印度的珠宝首饰、香料……一条条茶马古道盛况空前,成为普洱茶进入普通人生活的快捷通道。
明代万历年问谢肇涮《滇略》中提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此处所言,蒸而成团的普茶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普洱茶形态已经非常接近。到了清代,普洱茶正式成为皇家贡品,可以说是“名重天下”了。
嘉靖四年的《滇海虞衡志》中写道:“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日攸乐,二日革登,三日倚邦,四日莽枝,五日蛮砖,六日曼撒,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这文献中繁盛的景象与今日之云南知名茶山也不相上下。
古树茶再发现
或许,历史的轮回就是这样盛极而衰。当云南普洱茶成为贡茶,在全国名噪一时,这个国家却迎来了苦难的岁月。近二百年中国近代史,充斥着血腥、杀戮、占领、劫掠、战乱,国破家亡,谁还能记得云雾深处那一抹茶香?
解放之后,和平的降临带来了茶再度兴盛的前提。而30年飞速的发展,则孕育了对高品质茶生活的追求。因此,再度发现古树茶成为必然。
古树茶之所以需要被再度发现,是因为它已经在深山中沉寂多年。而沉寂之因,则是大力推广现代茶园——台地茶种植方式后,国有茶厂对原料的收购标准从口感滋味转变为外形外观。一时间,古茶树采摘的茶箐,叶片肥大,长短不一,成为被弃之不用的原料。
1996年后,以台湾茶人吕礼臻为主的古树茶原料的加工制作。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普洱茶的价值,2003年到2007年,普洱茶經历了最为疯狂的四年,价格一路暴涨,无人关心自己买卖的茶究竟品质如何,只关心明日的价格能涨到多少。终于,2007年下半年,普洱茶市场迎来了泡沫的破灭,一时间,仓库里无数茶饼成了无人问津的树叶。
普洱茶到底价值几何?恐怕成为经历过2007年普洱茶危机的茶人心头的困惑。这一场崩盘,让普洱茶真的回归到一片树叶,回归于一行人深入古六大茶山考察。他们从台湾往云南溯源,循着文献的记载,凭借着古树茶之口感的引领,再度来到易武产区。在易武老乡长张毅的带领下,恢复传统七子饼茶的制作。
与此同时,传统国营茶厂陆续改制,部分民营茶企追求差异化,开始尝试部分茶的本质——这片树叶真的好喝吗?此时,具有口感优势的古树茶自然而然受到重视,大批的古茶园被发掘,制作方面也更加严格规范,形成单一片区、单一种群、同一寨子的纯料古树普洱茶的制作方式。到2011年之后,古树茶的光彩日渐显露,正因为传统大厂、大企业无法在“纯料古树”上做文章,不少以陈升号、古韵流香、岁月知味为代表的“小而美”的品牌出现,填充了市场的古树纯料茶空白,奠定了古树纯料茶的市场基础。
被再度发现的古树茶,竟然是如此年轻。十年光阴,让古树茶成为普洱茶领域的高点,受到全国大批茶人的喜爱与追求。或许,这就是从千年前一直绵延至今的古树茶之香吧。
从“普洱茶”到“古树茶”
我们为一事物命名,是为了什么?恐怕绝大部分时候是为了将此与彼区别出来。当我们习惯以“古树茶”三字称呼“此”时,与之相对的“彼”是什么呢?
当大规模种植的台地茶在云南出现,古树茶这一名称才如此强烈的被需要。
台地茶,即以现代管理方式种植的茶园,其植株以扦插方式繁殖,高密度、矮化种植,从而达到高产、外形统一、方便采摘的目的。这是将茶树规制于人类方便与习惯的方式,似乎是一种“战胜自然”的胜利。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已经如此习惯茶园便是如此模样,坡地层层延伸直至山顶,采茶姑娘娇羞的穿梭于鲜碧的茶树间,那一弯腰的风情万种,成为无数人对采茶制茶的理解与想象。
然而,人类因此得到的回报是茶叶滋味的退化。茶园看起来规整美丽,出产的茶叶却让人失望。要么滋味单薄、要么苦涩加剧,普洱茶在杯中,失去了它的光华。所以,当普洱茶经历了过热的炒作,回归饮品属性的时候,我们渴望找到的是一种滋味、一种感受,而这恰恰是普洱茶价值是根基与源泉。
在这种渴望的驱使下,古树茶,被适时的发现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斗转星移,村寨里的老人离去,孩子出生,茶树只是茶树,安静的生长在那里。有人采摘,它是如此,无人问津,它亦如此。改变的,只是茶人对它的态度而已。
从2003年开始,茶人们认知古树茶的价值,将其推向市场,让更多人知道它,喝到它,了解它。十余年之后的今天,云南普洱茶名遍天下,古树茶似乎已经成为高价的必备加持。
然而,对于面对普洱茶的普通消费者来说,古树茶的真实市场到底如何呢?
我们先从最直观的感受说起吧。“古树茶”三个大字几乎在所有的普洱茶经营者店里出现,倘若你走人店中,自然会收获一大串关于古茶园、古树茶的故事,唯独没人提起的是古树茶的标准是什么。因为时至今日,古树茶的国家、行业标准,仍没有任何定论。茶农有自己的说法、经营者有自己的套路,独消费者一头雾水,不知何去何从。
根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云南茶企工商登记数量约4000家左右,其中,营业额过亿元的有十几家,过千万元的百家左右。市场上还有更多的小店,是只有招牌,谈不上品牌。所以,古树茶行业的现状就是品牌集中度极低,难以形成龙头企业和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
不仅如此,我们还不得不遗憾的发现,很多品牌不仅不爱护自己的美誉度,反而以不负责任的行为不断透支着品牌的价值。因此,在普洱茶行业找到一个可以长期信赖的品牌并非易事,需要消费者不断花费精力、时间,甚至金钱不断摸索和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