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家校合作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
2018-06-23席艳
席艳
【摘要】家庭与学校是小学学生两大成长环境,对学生未来发展与道德素养的培养具有影响作用。虽现如今农村小学教学设备等方面均发生极大转变,但在农村家校合作中,仍普遍存在校方与学生家长缺乏沟通、交谈少的情况,继而导致父母未能全面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校方同样难以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农村小学中,学生父母大多未经过高等教育,为此,在教育孩子方面常存在众多缺陷。为保障小学学生能健康、稳步的成长,校方应承办起家校合作的义务,对家长做好思想准备工作,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让学生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中得到素质与品德的教育。为此,在此过程中,应对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继而有效促进家校合作的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家校合作;问题;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对农村小学教育的不断投入及农村学生家长知识水平的提升,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的观念已有所转变。但若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法、能力、观念上仍存在偏差。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通常以孩子的考试情况作为唯一评价指标,将教育重担全权推给学校。过于依赖学校对孩子的教育,而忽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认知上仍存在误差,认为只有提高自己子女的分数,才能让孩子成才。为此,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一旦在学校出现错误或学习成绩下降,便会以打骂的形式教育孩子,忽略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未能给予孩子一定的尊重与关爱,使孩子人格缺失,道德素养偏低。由此,便可看出家庭教育对教育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基于此,校方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从家校合作中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发挥家校合作教育的作用与优势,提高学生父母教育水平,告知学生父母家庭教育与学校共同教育的意义,建设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通过亲子活动,组织家校合作委员会等形式,推动家校合作的作用机制,继而促进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同步,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育观念过于传统,忽略品德教育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家长大多对孩子有着较高的期望,将自身所想的想法与目标强加于孩子身上,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与心理负担。家长对于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即考试分数过于看重。认为孩子分数没考好就是没有好好学习,将分数作为教育孩子的参考标准,却忽略了对孩子道德方面的教育。当孩子考试分数较高时,便以物质奖励的形式鼓励孩子,虽能起到一定的成效,但却缺乏对品德的教养,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三观走向误区。在学习与生活中不顾及他人感受,逐步养成坏习惯,影响身心发展。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或总是提不上时,部分家长便会以打骂、责骂的形式进行教育,继而使孩子心理产生恐惧感,难以调整自身的状态。分数固然重要,并不是唯一评价孩子好坏的指标。在小学阶段应更多的是对孩子的品德与素养的教育,继而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家长过于倾向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
现如今的农村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家长忽视家庭教育,将教育孩子的重担压在学校的情况。虽农村经济得到一定的增长,家长能给予孩子一定的物质需求,但却严重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影响。农村学生家长普遍认为教育孩子就应该由学校负责,若孩子没教育好就是学校的问题,却往往忽略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与义务。在将孩子送至学校后,通常对班主任说“希望您能好好管教”,而将自己的责任义务推至千里之外。
(三)家长无与校方合作的教育意識,教育方式存在缺陷
在农村家庭教育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多为留守儿童,父母常外出打工养活全家。孩子大多让爷爷奶奶进行教育,而父母由于外出打工的原因,常无暇孩子的在校情况,使孩子得不到心灵上的慰问。加之,爷爷奶奶在对孩子进行教育,存在过分溺爱或疏忽的情况,且由于文化水平过低,在教育方面无法跟进时代的脚步。当学校组织家长到校进行家校合作时,爷爷奶奶更多的是手足无措与茫然。难以跟进家校合作的进度,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且学校大多以家长会的形式向孩子的监护人进行发言,家长未能向班主任提出合理的建议与要求,故难以掌握孩子的在校基本情况,阻碍家校合作的进一步实施。
二、提高农村小学家校合作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组建与完善家校合作协调组织
通过组建与完善家校合作的协调组织可促进家校合作的顺利实施。为此,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构建。如建立以班级、年级、学校为主的三个协调组织委员会。并根据学生与学生家庭的综合情况,对相关的管理制度、教师职能、家长义务等进行制定与划分。而协调组织委员会成员可由教师与学生家长组成,通过公平、民主的形式进行主要负责人的选举。于每周或每月底前召开与学生教育有关的会议,并相对应提出解决的措施与意见,增强协调组织委员会的交流与沟通,继而有效展开家校合作的管理工作。同时,学校还可设置家长教师谈话机制,由班主任或教师到学生家里进行了解,做家庭访谈。通过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与成长环境,对其父母或爷爷奶奶进行探讨与交流。让学生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继而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义务与责任。
(二)设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意识
农村家庭的父母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指导与教育训练,为此,在教育孩子时无法准确拿捏教育孩子的方式。故在学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设立“家长学校”,通过每周的培训指导工作,可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与教育水平。同时,家长学校的建立要在校方与家长的共同协商下进行,并由校方对其进行负责。选举一名有能力的教师负责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工作,并收集家教专家或教育家的教育理念进行整合,根据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规划指导,并准备好相关的培训资料及物品。可通过举办家长读书会、教育孩子经验交流大会、设立教育孩子板报专栏等;并向到场的家长讲述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转变家长传统的教育理念;耐心讲解家长所提出的问题,继而提高其教育水平。
(三)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家校沟通
随着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广泛使用,校方便可利用信息技术来增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一致性的达成,将信息技术作为家校合作的助动器,搭建家校网络平台,继而推动家校合作的顺利实施。故校方可通过建立QQ、微信群、微博、贴吧等形式,提供家长一个良好的交流反馈平台。班主任可自行组建班级家长微信群,将学生在校的活动图片、学习情况、视频等信息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传递给家长,让外出打工的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情况。在微信公众号中可专设家长信息反馈或意见箱的“菜单”功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有关教育孩子的优秀文章或教育方法。考虑到部分家长的文化水平,故应多推送一些可直接观看的教育小视频。让学生家长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意识到家庭教育对教育孩子的重要性。通过学校带动家长进行教育,转变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继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四)增设学校亲子活动,促进共同教育
在农村小学家校合作中,增设学校亲子互动环节,也可促进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并在亲子活动中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默契、融合的氛围,继而提高家长的教育参与度,积极配合家校合作的共同教育。为此,学校可每月举办一次亲子活动日,让学生将活动通知告知给家长,鼓励家长到场进行活动。或是通过让学生家长体验学生学校生活的形式,增强学生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与情感交流。在亲子活动中,主要以体验为主,让学生家长与学生在愉悦、欢快的环境中进行对话交流。举办学生文艺比赛、运动比赛等适宜小学生成长的活动,让家长作为孩子的啦啦队,为孩子加油鼓气,继而让学生家长感受孩子的个性发展。在明晰孩子的兴趣爱好中,对孩子进行针对性教育,继而推动与实现家校合作的目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是家庭父母共同的责任。学校与家庭教育都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故学校可在家校合作教育中通过不同的举措,使两者有效融合,打造良好的家校教育理念,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推动共同教育的发展目标,继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琴.关于小学家校合作,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7(22).
[2]史全红.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发展及现实意义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10).
[3]高燕燕.加强家校合作的有效性探索[J].新课程·下旬,2017(2).
[4]洪力学,王兰,何叶荣.有效的课外家校合作模式[J].小学科学:教师,2017(10).
[5]郑龙娃.家校合作有效策略初探[J].都市家教月刊,2017(7).
[6]赵伶军.农村中小学家校合作共建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幼教版,2017(1).
附 注
本文系甘肃省平凉市2017年“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農村小学家校合作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7]PLG188)。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