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018-06-23胡宏军
胡宏军
【摘要】语文的本质是一门文字语言的学科,它的根基是语言,因而阅读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功,学生不但对文章要会阅,而且要会读。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在平常学习中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引导学生对语文文章进行语言探究,拓展他们的阅读思维。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写作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阅读行为,切忌用教师的分析思维去替代学生的阅读思想,要让学生能够对阅读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在阅读实践中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学生想要真正的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真正的思想内涵,就需要不断地阅读文章,教师采取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法可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使学生逐渐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朗诵,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目的。朗读需要学生通过眼、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工作,将文章上那种无声和静止的文字语言变为富有声音且灵动的语言。学生有效地朗读文字语言,可以紧密连接作者的思想情感,就仿佛学生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帮助学生引发情感共鸣。学生对文章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促进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内容。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要让学生进行齐读,需要根据文本内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引导他们采取不同的朗读方法,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文章或者模仿朗诵家朗读,学生便可以快速理解文本内容,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教师在对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准备一些生动的音乐,让学生挑选音乐,然后配着音乐进行朗读,这样他们可以理清文章的基本脉络,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读,让他们自主品读这篇文章的精美句段。组织类似的朗读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
二、给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和谈论的空间,深化学生对文章的认识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情。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切忌将自己的感情与看法强加给学生,需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交流和谈论的空间,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在他们进行交流时可以适当指点。如教师在对《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教师可向学生提问:谁是本文的主人公?为什么?教师需要适当指点学生:主人公是一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作者想要进行刻画的中心人物,文章的故事情节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如果想要明确文中的主人公是谁,需要知道哪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是能够表现出作者的意图。于是,学生通过交流和教师的指点,他们就能很快地明确该文章的主人公并非叔叔于勒而是菲利普夫妇,叔叔于勒只是个侧面人物。这样,学生通过彼此交流和讨论,他们能够真正地理解文章。
三、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质疑探究,提高学生自主领悟文章的能力
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后,进行深入思考,他们便会对文章产生疑问。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學时,需要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质疑探究,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文章时学会发现问题,然后自己进行独立思考,老师要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学习来帮助他们解决产生的问题,培养他们养成质疑的好习惯。如教师在对《孔乙己》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质疑的空间,可以要求学生课前就要预习好该篇课文,将自己在阅读时产生的疑惑点写在纸上。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时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可以提问学生:小说中哪些部分写了哪些“笑”?为什么这些人没有帮助孔乙己,却对孔乙己进行哄笑取乐?哄笑声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教师先提供学生一个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的空间,再用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再让学生彼此进行文章的探讨,如此就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解决他们自己之前对文章产生的疑问。
四、结语
语文学习是需要学习者进行终身学习的过程,人的一生应该伴着阅读度过,需要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标改革后提高对阅读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进行阅读,锻炼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学生在阅读中可以积累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对文章进行阅读,使他们的语感得到提高。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掌握合理的阅读方法,让他们能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也能使他们拥有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杨志言.议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7(5).
[2]钟朝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J].读与写(中旬),2016(3).
[3]梁文娟.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创新对策[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4).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