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2018-06-23姬永春
姬永春
摘 要:新疆玛纳斯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处新疆腹地,与北部塔城、西部伊宁呈三角鼎立之势,素有乌鲁木齐“西大门”之称。区内光、热自然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棉花种植。近年来,棉花产业已经成为玛纳斯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新疆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开展棉花种植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给当地棉花的产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又直接影响棉农的经济收入。因此,加强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显得越发重要起来。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探讨,旨在促进玛纳斯县棉花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疆;玛纳斯县;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
近年来,玛纳斯县依托地源优势,走农业科技化道路,做强、做优棉花产业,极大的促进了当地棉花种植和生产快速发展,不仅使棉农增产增收,而且对当地现代农业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棉花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始终是困扰当地棉花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病虫害防治成为今后的工作重点。
一、播前准备
1.选用抗病虫品种。如新陆早45号、新陆早50号、新陆早57号、新陆早61号、新陆早65号等品种。
2.未包衣种子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防治棉花苗蚜、苗病、黄枯萎病及地下害虫:(1)温汤浸种(2)种子包衣(3)杀虫剂拌种(4)杀菌剂浸种。
3.播种前精细整地,有利于棉苗出土和健壮生长。
二、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棉铃虫。棉铃虫是玛纳斯县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一年一般发生4代。主要以第二、三代为害棉花,以幼虫蛀食蕾、花、铃造成为害,被蛀棉铃易烂脱落或成为僵瓣。
棉铃虫是一种典型的杂食性害虫。常年发生情况下,仅以棉花和少数作物为取食对象,但在大发生年,棉区绝大多数的植物都会受到为害。棉铃虫以吸食寄生植物的花蜜补充营养,对动植物不构成直接的危害,主要以幼虫取食棉花的组织,初孵幼虫取食棉花的生长点及上部果枝生长点,随后转移至幼蕾铃为害,虫粪排出蕾外,被蛀棉铃易烂脱落或成为僵瓣。 幼虫有转移为害的习性,一条幼虫一生可咬食蕾铃20个左右。
防治方法:(1)冬翻冬灌,轮作倒茬,消埂灭蛹,减少越冬虫基数。(2)利用一代棉铃虫主要在玉米等作物上寄生产卵的特性,在棉田边种植玉米诱集带,集中捕捉和施药。(3)加强田管力度,在棉花打顶、整枝时将嫩枝带出棉田处理,控制棉铃虫卵量和幼虫数量。(4)药物防治,可用24%万灵(灭多威)水剂,或25%甲胺磷乳油,或50%甲基对硫磷乳油,或50%甲基对硫磷乳油稀释1000~1500倍喷雾,还可选用高效的混配药剂灭铃灵、新光1号、顺风2号等在卵孵化期到低龄幼虫期喷洒。
2.棉蚜。棉蚜苗蚜发生在出苗到现蕾以后,当卷叶率达30%时开始防治,6月中旬~7月下旬是棉蚜为害盛期。为害特点主要以棉蚜以刺吸口器插入棉叶背面或嫩部分吸食汁液,受害叶片向背面卷缩,叶表有蚜虫排汇的蜜露,棉花受害后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叶数减少,根系缩短,现蕾推迟,蕾铃减少,吐絮延迟。发生特点,棉蚜有翅胎生雌蚜,体黄色,浅绿色或深绿色,前胸部背板前后各有一条色带,腹部两侧有3~4对黑色斑纹,腹管黑色。无翅胎生雌蚜体黄色,绿色或深绿色,额瘤不明显,前胸背板两侧有1个锥形小突起,腹管黑色。
防治方法:利用天敌:棉田插种高粱,招引天敌,可以很好的控制伏蚜,保护利用天敌最重要是不要随便用药,瓢蚜比在1:150以下就不要用药;药剂防治:苗蚜百株3叶蚜量2500头或以出现卷叶株为防治指标,伏蚜平均单株上、中、下3叶蚜量200头作为防治指标。棉蚜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正处于点片为害阶段,应进行局部针对性喷雾,避免大面积用药。可用内吸杀虫剂涂茎。40%氧化乐果加水7~10倍,用细棍扎棉絮头沾涂棉茎。喷霧防治:50%久效磷,50%辛硫磷,50%杀螟硫磷等药剂稀释1000~1500倍,用来喷洒防治。
3.棉叶螨。棉叶螨又名红蜘蛛,在棉叶背面刺吸汁液,棉叶受害初期叶正面出现黄白色斑点,3~5天以后斑点面积扩大,斑点加密,叶片开始出现红褐色斑块。随着危害加重,棉叶卷曲,最后脱落,受害严重的,棉株矮小,叶片稀少甚至光杆,棉铃明显减少,发育不良,棉株枯死。棉叶螨的发生蔓延和繁殖速度与温、湿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叶螨是高温活动型,高温干燥对其发生有利。在15℃~30℃的条件下,虫态的发育期随温度的升高发育速度快。当气温升高到30℃以上时,产卵量就下降,升高到34℃时就停止产卵。当气温在23.0℃~27.5℃时,对棉叶螨生长、繁殖最有利。5月中下旬至6月初,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繁殖速度随之加快,并集中开始危害棉花,棉叶上很快出现红斑,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繁殖和传播蔓延速度最快,于是6月中旬至7月初便出现第1个危害高峰期,7月中下旬会出现第2个高峰期。这2个时期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到8月下旬会使棉田呈现一片红,对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棉叶螨在干旱、高温的生态环境中发生频繁,其为害从6月中旬延续到8月下旬,具有点片发生、爆发快,为害大的特点。食螨瓢虫、捕食螨、草蛉、蜘蛛等天敌对棉叶螨的前期控制作用有限,因此对棉叶螨主要是用化学防治:(1)坚持冬翻冬灌,冬春季节消灭田边杂草,恶化害虫越冬环境条件、降低害虫越冬虫口基数,减少危害。(2)坚持点片发生即点片防治的原则,用农药喷洒棉叶背面及用农药涂茎、点顶心等方法小面积挑治,减少大面积施药杀伤天敌的机率。(3)不同类型农药交替使用,不准随意加大施药浓度,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在红蜘蛛单发地块,选用20%三氯杀螨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喷雾,可以杀死卵和虫体;如需兼治其他害虫,可选用新型的有机氯杀螨杀虫剂,如20%双甲脒1 000~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2 000~3 000倍液喷雾,也可与合适的药剂复配,对防治红蜘蛛、棉蚜、玉米螟效果好,药效可持续15~20 d;另外,也可结合当地农药市场,选用一些杀虫杀螨剂。
三、棉花主要病害
1.棉花立枯病。症状:棉籽受害,造成料籽和烂芽;幼苗茎基部受害,出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并渐扩展围绕嫩茎,病部缢缩变细,黑褐色、湿腐状,病苗倒伏枯死。子叶受害,多在中部发生不规则黄褐色病斑,易破裂脱落成穿孔。
防治方法:40%多菌灵胶悬剂,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托布津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隔1周喷1次,共喷2~3次。
2.棉花黄萎病。症状:棉花枯萎病,黄萎病都能为害棉花的维管束组织,引起棉花叶片变色,干枯、脱落,棉株变成光杆,植株萎蔫,以致枯死。
棉花枯、黄萎病的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棉籽、病株残体和土壤,其次为带菌末腐熟的粪肥。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也可直接穿透根尖幼嫩组织侵入。侵入的菌丝先在皮下组织的内皮里发展,进入维管束中并迅速向上发展,到全株各部位。
防治方法: 在轻病田和零星病田,采用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于初病后和发病高峰各挑治1次,每病株灌根50~100毫升。
参考文献:
[1] 高友峰,任建军,卢其真.棉花立枯病的发生及防治[J].河南科技:乡村版,2015,(4):18,
[2] 王智南.棉花病害虫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信息,2015,(12):28.
[3] 李翠英.棉花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及防治措施[J].中国果菜,2016,(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