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68例宫腔粘连疗效评价

2018-06-23王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4期
关键词:宫腔粘连宫腔镜

王飞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治疗宫腔粘连(IUA)的疗效。方法 68例宫腔粘连患者, 均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 术后辅助雌孕激素替代治疗。比较不同宫腔粘连程度患者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68例患者中月经量增多56例, 月经改善率为82.35%

(56/68)。其中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为93.02%, Ⅲ度为71.43%, Ⅳ度为25.00%, 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均高于Ⅲ、Ⅳ度宫腔粘连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Ⅲ、Ⅳ度宫腔粘连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并配合术后辅助激素治疗对于治疗宫腔粘连效果显著, 术前宫腔粘连越轻, 月经恢复越好;随着宫腔粘连程度越重, 其治愈率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宫腔粘连;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4.044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是指任何创伤引起的子宫内膜宫腔部和基层损伤导致宫腔部分或完全的封闭, 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1]。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是指直观下有目的性地分离或切除宫腔粘连, 使患者恢复正常月经, 改善和提高妊娠几率。目前,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并辅助以术后人工周期, 成为治疗宫腔粘连的经典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2016年本院收治的68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1~43岁, 平均年龄30.35岁。宫腔粘连诊断标准依据欧洲妇科内镜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gynecological endoscopy, ESGE)的分类分为Ⅰ度、Ⅱ度、Ⅲ度、Ⅳ度。本组患者中Ⅱ度43例, Ⅲ度21例, Ⅳ度4例。临床症状包括月经经量减少, 闭经, 不孕等。

1. 2 方法 患者均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手术于月经干净后3~7 d内进行, 手术日前晚宫颈放置同型号导尿管扩张宫颈或米索前列醇0.6 mg后穹窿上药软化宫颈。术前联合阻滞麻醉,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 阴道放置窥器, 扩宫棒扩张宫颈, 依次检查宫颈管、宫腔各壁、宫底、宫角、输卵管开口情况, 了解宫腔大小、形态、粘连程度及性质。调节电刀参数, 输出电切功率60 W, 电凝功率50 W, 膨宫液5%葡萄糖溶液或甘露醇溶液, 膨宫压力80~100 mm Hg

(1 mm Hg=0.133 kPa), 宫腔镜以针状电凝分离粘连, 粘连病变用电切环切除, 然后向宫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或宫腔留置水囊1枚, 注射生理盐水2~4 ml, 留置5 d。术后给予抗生素1 d预防感染。术后给予激素替代, 补佳乐4 mg/d, 口服

6周后加用黄体酮10 mg/d, 共10 d, 停药后出现撤退性出血, 出血后3~7 d观察月经情况(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月经情况), 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形态恢复情况。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不同宫腔粘连程度患者术后月经改善情况, 分为经量增多、经量少、闭经, 月经改善率=经量增多/总例数×100%。观察患者宫腔恢复情况, 据此比较不同宫腔粘连程度患者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宫腔镜下宫腔形态基本恢复正常, 可见双侧宫角及输卵管开口;好转:宫腔镜下见宫腔形态基本正常, 即较分离前明显增大, 可见一侧或双侧输卵管开口, 但仍有局部粘连;无效:宫腔镜下宫腔与分离前无变化, 或月经未恢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不同宫腔粘连程度患者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比较 68例患者中月经量增多56例, 月经改善率为82.35%(56/68)。其中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为93.02%, Ⅲ度为71.43%, Ⅳ度为25.00%, 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均高于Ⅲ、Ⅳ度宫腔粘连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不同宫腔粘连程度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治愈39例, 好转3例, 无效1例;Ⅲ度治愈15例, 好转4例, 无效2例;Ⅳ度治愈0例, 好转3例, 无效1例。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Ⅲ、Ⅳ度宫腔粘连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据文献报道[3], 宫腔粘连是由手术、感染等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 由纤维结缔组织甚至瘢痕取代子宫内膜, 造成宫壁相互粘连。近年来随着接受人工流产等手术日益增加, 宫腔粘连等术后并发症也随之增多, 宫腔粘连常表现为月经减少、闭经、不孕及反复流产等, 子宫内膜损伤是其主要原

因[4-6]。李雷等[7]报道口服戊酸雌二醇可有效防止宫腔粘连;术后给予补佳乐替代治疗可以促进内膜生长, 减少粘连发

生[8-10]。本研究对68例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进行分析, 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手术, 同时术后行激素替代治疗, 术后随访患者, 82.35%患者月经改善, 其中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均高于Ⅲ、Ⅳ度宫腔粘连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 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Ⅲ、Ⅳ度宫腔粘连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宫腔粘连越轻, 月经恢复越好;术后再次行宫腔下观察宫腔情况, 可见术前粘连越重, 术后宫腔恢复正常的可能性越小, 本研究发现随着宫腔粘连程度越重, 其治愈率呈下降趋势。

综上所述,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并配合术后辅助激素治疗对于治疗宫腔粘连效果显著, 术前宫腔粘连越轻, 月经恢复越好;随着宫腔粘连程度越重, 其治愈率呈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1] Yu D, Wong YY, Xia E, et al. Asherman syndrome--one century later. Fertility & Sterility, 2008, 89(4):759-779.

[2] 夏良斌, 李爱斌, 杨菁, 等. 宫腔镜术后宫腔持续放置球囊导尿管治疗重度宫腔粘连312例疗效分析. 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16):1870-1872.

[3] Deans R, Abbott J. Review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Gynecology, 2010, 17(5):555.

[4] 王明凱, 王蔼明. 宫腔粘连的诊断及分类. 生殖医学杂志, 2014, 23(4):334-338.

[5] 吴琼蔚, 谢晖亮, 马成斌, 等. 宫腔粘连767例临床分析.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4, 30(5):354-357.

[6] 刘玉环. 宫腔镜在宫腔病变中的合理化应用. 山东医药, 2012, 52(12):4-6.

[7] 李雷, 孙爱军. 宫腔粘连的诊治进展. 生殖医学杂志, 2011, 20(1):63-68.

[8] 管媚媚, 陈勍, 刘畅浩, 等.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比较.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6, 32(7):551-553.

[9] 何艳, 季菲, 马彩玲, 等.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68例近期临床效果的观察.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4(11):898-899.

[10] 谭海平.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两种预防粘连方法效果比较. 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6):1121-1123.

[收稿日期:2018-01-03]

猜你喜欢

宫腔粘连宫腔镜
辨证论治五行理念下中医情志疗法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电切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分析
有关宫腔镜的这些真相,一起了解一下!
宫腔镜绝育术后意外妊娠率较腹腔镜稍高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后放置foley尿管球囊的治疗分析
大剂量戊酸雌二醇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预防作用
经阴道三维超声在宫腔粘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