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结肠癌手术的近期疗效比较观察
2018-06-23孙金峰
孙金峰
【摘要】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结肠癌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10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结肠癌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手术时间、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58.62±3.87)ml, 手术时间为(115.32±6.85)min, 术后通气时间为(2.14±0.45)d,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04±0.33)d, 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0.41±2.55)个, 术后发生感染1例(2.00%), 随访6个月复发
1例(2.00%)。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95.83±6.52)ml, 手术时间为(128.69±9.76)min, 术后通气时间为(3.55±0.98)d,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63±0.87)d, 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8.45±1.22)个, 术后患者发生感染6例(12.00%)、肠粘连3例(6.00%), 随访6个月复发9例(18.00%)。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 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传统结肠癌手术;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4.018
结肠癌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属于常见恶性肿瘤, 目前常实施手术治疗, 传统手术虽能够切除病变组织, 但术后恢复效果较差, 且容易引起较多并发症, 对此近年来, 学者开始广泛推广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其能够保证结肠系膜的完整性, 完整切除纤维脂肪组织、淋巴结、淋巴管、系膜血管等结构, 保证手术安全性 [1]。本文旨在探索右半结肠癌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式的价值性, 现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2日~2017年5月22日收治的10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41~70岁;
②患者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 均确诊为右半结肠癌患者;③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实验;④患者均为首次确诊;⑤患者均存在手术适应证。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精神家族史患者;②排除存在合并系统恶性肿瘤患者;③排除存在巨大肿瘤患者;④排除存在抵触心理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52.69±3.66)岁;TNM分期:Ⅰ期16例, Ⅱ期19例, Ⅲ期15例;癌灶部位:位于结肠肝曲19例, 位于升结肠3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52.15±3.85)岁;TNM分期:Ⅰ期18例, Ⅱ期18例, Ⅲ期14例;癌灶部位:位于结肠肝曲18例, 位于升结肠3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结肠癌手术治疗。首先在腹部正中位置实施一切口, 进行左侧绕脐, 游离右半结肠血管, 随后进行常规结肠系统切除术。
1. 2. 2 观察组 采用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建立腹腔镜四孔操作法, 首先进行中间入路, 在腹腔镜引导下, 将小肠拔向左上腹腔, 切开肠系膜上静脉主干表面系膜, 并将肠系膜上静脉左右侧分支和静脉主干分支充分暴露, 并保持从下至上进行解剖, 根部离端回结肠血管、结肠中动脉右支血管、胃结肠静脉干、右结肠血管, 并清扫周围血管分布的淋巴组织, 随后进入肾前筋膜和右侧Toldt筋膜的间隙, 进行锐性分离(由内向外), 尾侧分离至回肠系膜根部下缘, 头侧须剥离胰十二指肠, 再进行回结肠吻合和标本切除。可在右侧腹直肌实施一切口, 放置保护套, 回结肠吻合和标本切除需在体外进行, 切除肠管范围需根据血管供应情况决定, 并对右侧大网膜周围淋巴结清扫, 横断横结肠, 高位结扎结肠中动静脉 [2]。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比较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58.62±3.87)ml, 手术时间为(115.32±6.85)min, 术后通气时间为(2.14±0.45)d,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04±0.33)d, 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0.41±2.55)个, 术后发生感染1例(2.00%), 随访6个月复发1例(2.00%)。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95.83±6.52)ml, 手术时间为(128.69± 9.76)min, 术后通气时间为(3.55±0.98)d,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63±0.87)d, 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8.45±1.22)个;
术后患者发生感染6例(12.00%), 肠粘连3例(6.00%);随访6个月复发9例(18.00%)。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023、7.9286、9.2456、12.0830、4.9028,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1、7.1111, P<0.05)。
3 讨论
结肠癌属于临床常见疾病, 干预不及时, 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因此目前常实施手术治疗, 早期由于技术有限、机械的缺乏, 传统手术不具有针对性, 且无法改善患者病
情[3, 4]。而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手术方案逐渐微创化, 腹腔镜手术开始广泛推广于临床, 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疼痛感轻等优势, 可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5]。
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能够根据肿瘤位置, 确保病变的肠系膜完整切除, 且利于壁层和脏层筋膜的分离, 保证手术安全性, 利于病变周围淋巴结的清扫, 降低术后复发率。同时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能够改善术后恢复, 彻底切除病灶组织和周圍系膜组织, 提高整体疗效, 在最大程度上清扫淋巴结, 减少术中出血量, 减轻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与传统手术相比, 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针对性[6-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023、7.9286、9.2456、12.0830、
4.9028,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1、7.1111, P<0.05)。与相关报道[9, 10]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疗效高等特点, 用于结肠癌患者中, 更利于病情恢复。
参考文献
[1] 杨卫华, 高愫, 张松柏.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5, 15(4):318-320.
[2] 林永俭, 朱晓东. 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手术对右半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比较.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6, 37(4):48-51.
[3] 郭丙超.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及并发症观察. 临床医学, 2017, 37(5):83-84.
[4] 常永春, 赵守和, 费宝刚, 等. 腹腔镜与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对比分析. 中国医学工程, 2015, 23(12):
195.
[5] 严士光, 丁友宏, 罗志海, 等. 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应激反应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24):4747-4750.
[6] 杨先铭. 腹腔镜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中的应用体会.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7(1):16-19.
[7] 房俊, 崔小鹏, 樊勇, 等. 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评价及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20):3888-3892.
[8] 崔勇, 程树杰, 张燕北, 等.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人右半结肠癌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 武警医学, 2017, 28(11):1100-1103.
[9] 张鑫. 结肠癌采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的疗效比较.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 17(6):119-120.
[10] 王根柱. 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价值对比. 黑龙江医学, 2017, 41(3):235-236.
[收稿日期:20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