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灯塔去》中人物关系与人生意义主题的探讨

2018-06-22李盼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到灯塔去秩序矛盾

摘 要:《到灯塔去》是英国女作家伍尔夫的代表作,小说采用意识流和象征的创作手法,用一个情节极其简单的故事,却阐述了众多的主题。本文选取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的对立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进行分析。

关键词:混乱;矛盾;秩序;意义

作者简介:李盼(1991-),男,汉族,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2015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宋词。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02

《到灯塔去》是英国作家伍尔夫的代表作,相比她的前一部作品《达洛维夫人》,这一部作品中的意识流手法运用得更为成熟,更趋完美。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窗”几乎占全书的二分之一。描写了拉姆齐一家及其宾客在小岛上度假,在一个下午,拉姆齐夫人坐在客厅的窗边给小儿子詹姆斯讲故事,并答应他如果第二天天晴,就到灯塔去游览,可窗外的拉姆齐先生不时的过来干扰并坚持第二天不会天晴。拉姆齐夫人一边要安抚小詹姆斯的情绪同时还要给予拉姆齐先生安慰和鼓励。同时在这一部分中以拉姆齐夫人作为中心,客厅的窗为媒介,小说细致的描写了各个人物的意识流动,同时穿插了大量的回忆和联想。在这一部分的结尾最终因为天气原因他们没有去成灯塔。

第二部分“岁月流逝”篇幅很短,但时间跨度最长,小说用散文的手法,诗歌般的语言描写了十年时间的消逝,在这段时间里,拉姆齐夫人逝世,他们最聪明的儿子战死,最漂亮的女儿也难产而死,拉姆齐夫人促成的婚姻也出现了裂痕,拉姆齐夫人无法“征服”的卡迈克尔获得了超过拉姆齐先生的声誉。在这一部分的结尾剩下的拉姆齐一家和一些宾客又回到了岛上的别墅。

第三部分“燈塔”,描写了回到岛上的第二天上午拉姆齐先生带着詹姆斯和凯姆一同乘船到灯塔去,而莉丽也重新拿起画笔完成了十年前未完成的画,小说也随即完结。

这部小说的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小说通过大意识流和象征的写作手法,表现出极为丰富的主题,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出 “混乱与秩序”、“个人的努力与人生的意义”主题。本文试图简要的分析这两个主题。

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举家携宾客到小岛别墅度假是一件愉悦的事,但小说选取这度假时光中的一个切面,通过意识流的手法将每个人的内心活动巨细无遗地展现出来,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也被放大,我们会发现看似和谐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实际上是混乱无序的。小说中的人物都处在混乱与矛盾之中。

拉姆齐夫人是一位优雅感性,热情包容,追求完美的女性形象。她每天将各种家庭琐事安排妥当,照顾子女,为他人排忧解难,使他们和睦相处,她还不时的探访贫困家庭,可以说伍尔夫将拉姆齐夫人塑造成了一位类似如圣母的形象。她将自己的生活圈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大家处在一种和谐有序的世界之中。然而正如小说开头拉姆齐夫人想的那样:“争吵,分歧,意见不合,各种偏见交织在人生的每一丝纤维之中。” 这种表面的和谐之下包含着各种矛盾与对立。本文简要分析拉姆齐夫妇之间,莉丽和塔斯莱之间,詹姆斯和拉姆齐先生之间的矛盾。

《到灯塔去》发表于1927年,在那个时代男女关系并不对等,那时候的普遍观念还是以男人为家庭的中心,女人在婚姻关系中只是男人的附庸。具体来看,拉姆齐先生是一位严肃的哲学家,他靠一己之力养活了一大家子人“他认为一个人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品质,是勇气、真实、毅力。”他时刻追求理性,性情暴戾,沉浸在自己的哲学世界里,思考着如何从Q向R进军。他认为拉姆齐夫人有着愚蠢的妇人之见,他只有自己在哲学的领地里碰壁时才会投向拉姆齐夫人的怀抱,获取情感安慰,他认为在他们两人之中,他是无可比拟地更重要的一个,她对世界的贡献,和他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而拉姆齐夫人也以能够为拉姆齐先生或者其他人提供情感安慰为荣,她一面感慨人生的贫富悬殊,贵贱不同,区别何其显著,一面又对自己的高贵血统感到自豪。她不喜欢感到她比她自己的丈夫优越,即使一刹那也不行,他是她最尊敬的人。她觉得自己还不配给他系鞋带。在她不敢告诉拉姆齐先生,温室屋顶的修理费会达到五十英镑,亦不敢对丈夫的著作发表评论。可以看出拉姆齐夫人在物质生活中是依附于拉姆齐先生的,两人的地位并不平等,在精神层面上与拉姆齐先生在形而上学领域的努力不同,拉姆齐夫人只追求于个人的满足。所以拉姆齐夫妇从本质上是处于矛盾之中的。

如果说拉姆齐夫妇之间的矛盾主要是集中在婚姻生活中男女的不对等,那么莉丽与塔斯莱之间的矛盾则是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男女不对等了。莉丽可以说是新派女性的代表,她成熟睿智,她并不认为婚姻是生活的必须品,她无法理解拉姆齐夫人将结婚的命运强加于她,她觉得除了结婚,她还有她的父亲;她的家庭;甚至还有她的绘画。在伍尔夫的时代女性还没有上大学的权利,即使进行文学创作也只能化名为男性发表。社会上对女性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在家相夫教子,进行社交活动的刻板印象上。在书中塔斯莱说过的话一直在莉丽的耳际萦回:“女人可不会画画,女人也不能写作。”但莉丽觉得一支画笔,就是这个充满斗争,毁灭和混乱世界中唯一可以信赖的东西。在一片混乱中,存在着一定的形态,“你”、“我”、“他”都随着岁月流逝而灰飞烟灭,什么也不会留存,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但是文字和绘画却不是如此,它们可以永存。塔斯莱则是“顽固”的男性的代表,他自卑傲慢,家境一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他以自力更生和供养家庭自豪,他瞧不起女性,她觉得女人用他们所有的“魅力”和愚蠢,把文明给搞得不成样子。”他一方面需要拉姆齐夫人的帮助,找回自信。一方面又毫不留情地告诉拉姆齐夫人明天不能到灯塔去。他打心底认为女人是不能在社会中有所作为。在书中莉丽和塔斯莱是两个完全对立的形象而存在。

伍尔夫用直白的语言将詹姆斯和拉姆齐先生的矛盾向我们展现出来,面对渴望到灯塔去的詹姆斯,拉姆齐先生毫不留情的说明天晴不了。当头给詹姆斯泼了一盆冷水。他一再地让詹姆斯受挫,他夺走拉姆齐夫人对詹姆斯的爱,以至于让詹姆斯想到,要是手边有一把斧头,或是一根拨火棍,任何一种可以捅穿他父亲心窝的致命武器,当时当地地就会把它抓到手中。他痛恨自己的父亲。在小说的第三部分中,最初拉姆齐先生和詹姆斯并没有和解,他命令詹姆斯和凯姆和他一同到灯塔去,在船舱里詹姆斯希望自己能对抗父亲,他希望拉姆齐先生遭受挫折和打击,他将拉姆齐先生比作一头喜欢讽刺挖苦别人的畜生,是一个暴君。拉姆齐先生和詹姆斯之间的矛盾主要在于詹姆斯对父权文化的反抗,他希望能够自己自由的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父亲强加到自己身上的东西。

二、个人的努力与人生的意义

在这部作品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对个人的努力和人生意义的探讨,本文选取拉姆齐夫人,拉姆齐先生和莉丽分析。前文已经指出拉姆齐的生活被限定在家庭的圈子里,她意识到“争吵、分歧、意见不合、各种偏见 交织在人生的每一丝纤维之中。”对于这种状况,她总是在作出各种努力来加以改变,她悉心照料自己的子女,在詹姆斯受到挫折时,她给予安慰;她使充满自卑感的塔斯莱恢复自信,支持丈夫的事业,在丈夫的哲学研究经历绝望和痛苦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她还促成了保罗和敏泰的婚姻,而且希望莉丽和班克斯先生能在一起。在晚宴上她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想方设法使大家谈话,尽力创造出一种融洽有好的氛围,对于人们之间的矛盾不合她极力去调解,她想要自己的生活和她生活中的人处于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之中,她在她的生活圈里用自己的方式追求真实,在混乱中建立秩序。这就是拉姆齐夫人所作的努力,在作品的第二部中,拉姆齐夫人逝世了,她最有才華的儿子安德鲁在战场上被炮弹炸死,最漂亮的女儿普鲁难产而死,昔日苦心经营的别墅也摇摇欲坠,保罗和敏泰的婚姻并不幸福,拉姆齐先生的哲学研究始终未能突破Q的禁锢到达R,莉丽和班克斯先生也未能结合。拉姆齐夫人的努力全部白费了,一切显得毫无意义,似乎个人的努力并不能战胜死亡和岁月的流逝。然而在作品的第三部分,在莉丽重新拿起画笔作画的过程中,拉姆齐夫人的形象却不断地显现,拉姆齐夫人的精神光辉引导着莉丽最终完成了她的画,而詹姆斯也最终抵达了灯塔。拉姆齐夫人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她的人格魅力如同灯塔的光辉一样,留存在人们心中,个人的努力还是战胜了死亡和岁月流逝。

拉姆齐先生一直致力于形而上的哲学研究,他时刻追求理性,他企图用理性和逻辑在混乱之中发现规律和秩序,他向着人类思想还未到达的领域进军,他在到达了Q的境界后,又向更深处的R前进,他有一种夸张的英雄主义,以探索真理为己任,忽视现实生活中的温情慈爱,严厉的对待子女,当他在学术上的探索遭遇挫折时,他就转向拉姆齐夫人的怀抱寻求庇护与安慰。而在作品的第二部分,给予拉姆齐先生安慰的源泉逝世了,他的子女也夭折离世,他的哲学研究始终禁锢在Q 的范围,他的宾客获得了超过他的声誉,似乎拉姆齐先生的努力也失败了。但在作品的第三部分中拉姆齐先生得到了莉丽的理解,在他带着詹姆斯和凯姆乘船前往灯塔的过程中,他最后赞扬了詹姆斯,得到了詹姆斯的谅解,最终顺利抵达灯塔,这也是是一种成功。

莉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率性而活,她不在乎世俗的女人必须结婚,女人不会绘画。也不能写作的观点,她想要作画,她企图用艺术来给混乱无序的生活绘出一幅稳定有序的面貌,她想通过自己的画笔来留下那些在岁月中转瞬即逝的东西,她不依附于任何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对人表达喜欢或厌恶。在作品的第一部分中莉丽并没有完成她的画作,后来也没有能和自己欣赏的班克斯先生结合。在作品的第三部分,莉丽重新拿起画笔,决定完成在心中构思已久的画作,她追忆往日时光,她想起拉姆齐夫人,并在回忆之中最终画出了在她心头萦回多年的幻景,她取得了成功,至于画得怎么样,挂在哪里都不重要了。小说以莉丽完成画作结尾,对所有人的对人生意义的探讨所做的努力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参考文献:

[1](英)伍尔夫.到灯塔去.瞿世镜,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2]张宁,徐合阳. 《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的形象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5.02.

[3]刘春芳.《到灯塔去》的情感拯救主题[J].天津大学学报,2009.02.

猜你喜欢

到灯塔去秩序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秩序与自由
孤独与秩序
英语翻译作品在我国传播与接受的成功原因探析
《到灯塔去》来洞见回忆的再现
浅析伍尔芙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