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尽诉衷情

2018-06-22迂雅晴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情郎典故

摘 要:“郎”是古代女子对心爱男子的昵称用语,以“阮郎”、“潘郎”等为代表的典故作为承寄和抒发情感的载体,在和凝存世不多的词作中被提及的次数极多。和凝词中多次借与“情郎”相关的典故写情、表情,本文将从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故展开,试析“情郎”典故在和凝词中的运用。

关键词:和凝;情郎;典故

作者简介:迂雅晴,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01

《北梦琐言》中说和凝“相国厚重有德,终为艳词玷之。”[1]这样未免只抓住他词作香艳的方面,忽视了他不乏清丽之作的现实。他的词作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风气和同时代词人的影响,但他以才子笔力描摹女子春思愁绪与羞涩情态,辞藻艳丽有富贵之气,形成纤柔优美的清艳词风。他作为花间词一大家具有晚唐、五代词绮丽靡艳的特征,内容多为情事离愁,词作基本未出艳情窠臼。写男欢女爱、离愁相思当然会存在对男女主人公的描写,和凝词中多次出现关于“情郎”的典故,极具女性化倾向。

男女恋情是和凝词的主要内容,思慕的对象在词中唤作“郎”,“郎”从“良”而来,本义是美好的事物,引申为光明美好、崇高善良之意。人们偏好用美好的事物称呼所爱之人,在表白爱情、传达相思时也多用“郎”,读来满口缱绻柔情。与“情郎”相关的典故在和凝词中被提及的次数极多,“郎”既是少女爱慕的对象,又是承载和抒发情感的载体,从词作所描写内容与所抒发情感的角度,大致有三种类型:

一、“阮郎”不归——暗相思

天仙子

洞口春红飞蔌蔌。仙子含愁眉黛绿。阮郎何事不归来,懒烧金,慵篆玉。流水桃花空断续。

词中的“阮郎”名叫阮肇,是刘义庆《幽明录》中的人物。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遇两丽质仙女,并招为婿。“阮郎”后亦借指与丽人结缘之男子。这首词借仙女之身,抒凡人之情。暮春落花纷纷,仙女含愁。心爱的阮郎一去不归使愁绪更加具体,因相思而懒于燃炉烧香更显相思之苦,使得她不禁由过度的思念而生怨,暗叹良辰空度。“洞口”点明环境为仙境,借落花之景烘染氛围,给词境镀上一层凄迷的色彩,并以之象喻仙、凡相恋的不幸结局,一个“空”字说明落红飘流、春事已空,爱恋也如瑶台一梦、回首成空。词人借“阮郎”这一带有缥缈奇幻色彩的典故抒发相思之苦,使得这不仅是一首单写男女情爱的词,而是沟通了仙、凡。刘阮之事本身是写凡人对仙遇的向往运思,此词却极写天仙对尘缘的眷恋渴盼,两者的汇合点则是人间天上对于爱情与幸福的永恒追求。

二、待“潘郎”——付痴情

情郎对这些痴情女子心理、情感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郎来时含情娇媚,郎去时愁绪频生,这样的反差皆是系于“郎”一身。二人的恩爱亲热是和凝词中较香艳的部分,词人以女性视角抒写情感体验,如《江城子》五首,五首词内容相连,构成一组组词,按照一夜之间的时间推移和情节发展叙写与情郎月夜相约的过程。相会前梳洗装扮的细细准备,可见其将见情郎的喜悦。然而月光照进门户,心上人迟迟不来,她只能暗自后悔将约会时间定的太晚。等到远处传来了马蹄声,和凝并未直写女子欣喜神态,而是以“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三个连续的举动突出女子情绪的变化,将她忽恨忽笑、先愁后喜的神态写的活灵活现。甜蜜后终要分别,情话未完却听到鸡已啼鸣,女子情绪急转而悲,全篇自然而然以“潘郎”为线索展开。

和凝往往通过动作、神态的简单描画,就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特别是描写多愁善感女性的情感变化他尤为擅长,将心理状态刻画得生动微妙。五首词一气呵成,吴梅在《词学通论》中以之为“言情者之祖”[2]。“潘郎”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贯穿始末,使词中情感不断起伏。类似作品在和凝词中还有多首,如《临江仙》、《麦秀两歧》。

三、打“檀郎”——展柔情

花间词爱描摹女子娇艳之态,以柔婉娇媚为美。《山花子》尤能体现:

银字笙寒调正长。水纹簟冷画屏凉。玉腕重□金扼臂,淡梳妆。 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

这里描写的是一个撒娇女子的形态,撒娇和小性儿便是通过“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表现出来。檀郎与潘郎皆指潘岳,潘岳小名檀奴,檀郎由此而来,后指女子所爱俊美郎君。从掷果盈车到抛掷莲子,丢掷东西似乎是向异性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女子吹笙奏乐,向香炉试探取暖,端起酒杯尝酒。情郎调笑,女子嫣然拿起红丝蝇拂子娇嗔地打向情郎。自此词人笔下活现了一个风情万种、艺色双全的撒娇女子情态。可以说没有词中的“檀郎”便没有这样情趣横生,意象美妙的词境和含情脉脉、尽显娇态的女子形象,一个“佯”字写得情趣横生。和凝词借写与“郎”闺房嬉戏表现情深意笃,自有种娇媚的风情。

和凝借“情郎”的典故写情,词中的“郎”是令少女春心萌动的对象,也是倾诉相思的对象。这些典故可以看做是承载和抒发情感的载体,女子为郎梳妆打扮,终日等待,因他的到来满心欢喜、含笑相迎,也为他思念如狂、摧断心肝。和凝虽被非议,但他无疑为人们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宜喜宜嗔的女子形象。

注释:

[1](五代)孙光宪撰,贾二强校点:《北梦琐言》,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35页.

[2]吴梅:《词学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参考文献:

[1][后蜀]赵崇祚,杨景龙校注.花间集校注[M].北京:中華书局,2014.

[2]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编撰.全唐五代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9.

猜你喜欢

情郎典故
送情郎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读成语典故偶得六首
桂花树下等情郎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闻鸡起舞
访友
杀错了别人的老婆,对面“情郎”你是谁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有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