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牡丹科观花植物在广州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2018-06-22倪建中张继方何仲坚李许文王伟代色平
倪建中 张继方 何仲坚 李许文 王伟 代色平
摘 要 对广州市园林绿地种植的野牡丹科观花植物进行种类、应用频率、应用形式和配置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园林绿地中应用的野牡丹科观花植物有11个种类品种,最常见的是巴西野牡丹和角茎野牡丹,应用形式主要为散点植和丛植。存在的问题有应用种类单调、乡土种开发利用少、总体应用频率低、种植数量少等。在调查分析基础上,介绍了几种新优观花种类品种,并提出加强野牡丹科乡土观赏植物的利用、加强选育种和注重养护的建议。
关键词 野牡丹科 ;观花植物 ;园林应用 ;广州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8.03.023
Abstract The species, planting frequency, application forms and disposition of flowering plants of Melastomataceae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parks of Guangzho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1 species/varieties of flowering plants of Melastomataceae were applied in Guangzhou, the most common of which were Tibouchina semidecandra and‘T. Cornutum, and that these species/varieties were mainly planted in scattered way and in group. Some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such as simple layout, few native plants of Melastomataceae, low frequency of application, few number of plants, etc. Some new species or varieties of flowering plants of Melastomataceae were describe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n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breeding and maintenance of Melastomataceae were put forward.
Keywords Melastomataceae ; flowering plants ; landscape application ; Guangzhou
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植物约240属,共3 000余种,广泛分布于各大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中美洲最多;我国有25个属,含160个种25个变种[1]。因其大多株型优美,聚伞花序着生枝条顶端,花朵娇美,花色炫丽,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引起园林研究者的兴趣,对广东、福建、湖南、海南等地区野牡丹科觀赏植物进行了资源调查[2-7]。对于野牡丹科观赏植物在园林上的应用未见报道,仅局限于对其观赏性及园林应用价值的评价分析[8-9]。
本文对广州市园林绿地中野牡丹科观花植物种类及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结合应用现状探讨该科观花植物园林开发应用前景。
1 调查地点与方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资料,选定调查区域,24个调查地点覆盖了天河、越秀、海珠、白云、荔湾和番禺6个区,调查绿地类型包括公共绿地(公园、广场等)、专用绿地(学校、机关单位等)以及街道绿地,调查地点分布于不同城区,使调查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
于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实地调查,记录调查区域内人工种植的野牡丹科观花植物应用状况,包括种类、出现频率、配置情况等,并根据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州市园林绿地中应用的野牡丹科观花植物种类
根据实地调查确定,广州市园林绿地中露地栽培应用的野牡丹科观花植物有3个属11个种类品种,分别是野牡丹属(Melastoma)的野牡丹(M. candidum)、多花野牡丹(M. affine)、细叶野牡丹(M. intermedium)、‘天骄野牡丹(M. candidum‘Tianjiao)和‘心愿野牡丹(M. candidum‘Xinyuan),蒂牡花属(Tibouchina,又称荣耀木属)的巴西野牡丹(T. semidecandra)、角茎野牡丹(T. ‘Cornutum)、蒂牡花(T. urvilleana)、银毛野牡丹(T.aspera var.asperrima)和大花荣耀木(T. granulosa),以及裂距野牡丹属(Heterocntron,又称异距花属)的蔓性野牡丹(H. elegans)。其中野牡丹属的5个种类品种属于乡土植物,其余2个属均为外来引进种。
2.2 广州市园林绿地中野牡丹科观花植物应用现状
2.2.1 应用频率
在所调查的24处绿地中,有17处应用了野牡丹科观花植物,占比约71%;其中公共绿地有9处应用,专有绿地中有5处应用,街道绿地中有3处应用。在不同类型的绿地中,虽然应用野牡丹科观花植物的绿地所占比例较高,均超过50%,但其种植绝对数量不多,仅在某一处零星点缀几株;公园和广场是城市主要景点,也是市民生活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是重要景观节点,在黄花岗公园、云溪生态公园和花城广场种植数量相对稍多。野牡丹作为较早进行研究与推广的乡土植物,在华南植物园以散点植和孤植的形式应用较多。
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园林绿地中野牡丹科观花植物总体应用种类较单一,应用最普遍的是巴西野牡丹和角茎野牡丹,分别出现在50%和42%的绿地中。华南植物园和广州园科院因有野牡丹科相关课题研究,种类也稍多,其它绿地基本以巴西野牡丹或角茎野牡丹为主。
2.2.2 应用形式
野牡丹科植物体态差异较大,从草本、灌木到小乔木,直立到攀援,在园林上的应用形式根据形态而具有多样性。在广州市园林绿地中,野牡丹科观花植物主要应用形式为散点植和丛植,而对于草本或耐修剪的种类也有片植或篱植形式。
2.2.2.1 孤植
孤植要求苗木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常选用枝叶繁密、冠形好、姿态优美的乔木,以吸引人们视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调查所应用的野牡丹科观花植物以灌木为主,但也有可塑形成小乔木状的,如巴西野牡丹、角茎野牡丹、大花荣耀木等。在广州园科院坡地上种植的大花荣耀木,满树紫花,艳丽壮观。
2.2.2.2 丛植
丛植常由多株植株组合种植在一起,可充分发挥植物的群体美,起到主景或诱导作用。新港东路的数株巴西野牡丹丛植在一起,给生硬的水泥池增添柔和感;流花湖公园的3株角茎野牡丹点缀于短穗鱼尾葵(Caryota mitis)前方,极其醒目。
2.2.2.3 散点植
散点植强调点与点之间的联系,表现出植物的韵律和节奏,突出群体美。华南植物园雾泉旁沿水边散点种植野牡丹,广州园科院办公楼前斜坡上散点种植野牡丹和多花野牡丹,粉红色的花异常醒目。天河公园内散点种植巴西野牡丹,繁花似锦点缀公园景观。
2.2.2.4 片植
该类配置方式适合低矮的灌木或草本类型,布置于坡地、林下、花境或园路边。云溪生态公园在坡地上片植花叶皆具观赏性的蒂牡花,提升景观效果。广州园科院采用细叶野牡丹和蔓性野牡丹作地被植物,搭配于石头边或银叶郎德木(Rondeletia leucophylla)下方,新颖有特色。
2.2.2.5 篱植
园林上常用耐修剪、萌芽力强的乔、灌木密集种植形成篱垣,用以做边缘地带装饰或分隔空间。黄花岗公园中就采用巴西野牡丹做绿篱,既有分隔空间的作用,又具有观花效果。
广州市园林绿地野牡丹科观花植物应用情况见表1。
2.3 广州市园林绿地野牡丹科新优观花植物评价
近些年来,国内在野牡丹科植物研究基礎上培育出了一些新品种,同时一些外来野牡丹科具备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也被引入我国。在本次调查基础上,介绍几种应用较少但适应性好的新优观花种类品种。
野牡丹‘天骄(图1-A)和‘心愿品种(图1-B)是从杂交F1代实生苗中选育而来。‘天骄为常绿小灌木,株型紧凑自然成球形,其花色艳丽,花期长,盛花期6~10月,花量大,耐修剪,可于公园和庭院孤植、丛植或散点植观花,或片植做绿篱,亦可盆栽观赏。‘心愿为常绿小灌木,枝条柔软,株型舒展,其花浅紫色,雄蕊瓣化,形成花的内环,极具特色,盛花期6~8月,可于公园和庭院中孤植或散点植观赏。2个品种均为乡土植物杂交后代,喜温暖湿润环境,喜光,稍耐阴,栽培基质以酸性砂质壤土为宜[10]。
大花荣耀木(图1-C)为多年生常绿灌木至小乔木,其花紫色至深紫色,花量大,1年可开花2~3次,花期春季到秋季,原产于美洲地区,性喜高温湿润气候,喜全阳,较耐寒耐旱,喜潮湿疏松的酸性土壤。花期长,花色艳丽,可孤植、丛植或散点植,适合用于公园、庭园或公路沿线绿化。
蒂牡花(图1-D)为常绿灌木,全株被白色短绒毛,其花蓝紫色至深紫色,花期7~11月,原产于巴西,性喜高温湿润气候,喜全阳,栽培土质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花繁密艳丽,花叶皆具观赏价值,可于公园和庭院坡地丛植或片植,亦可作花境点缀。
蔓性野牡丹(图1-E)又名蔓茎四瓣果,为多年生常绿蔓性草本,其花桃红色,花量大,广州地区盛花期2~4月,原产于墨西哥、危地马拉等中美洲地区,性喜高温湿润气候,喜半阴环境,忌烈日暴晒,不耐寒,不耐旱,喜肥沃潮湿的酸性土壤。枝叶蔓生,桃红色花朵成丛开放,是一种优良观花地被花卉。宜在庭院和公园作观花地被或花坛种植,或作花境点缀,极具热带风情,亦可盆栽或作为吊盆花卉之用。
3 讨论
3.1 广州市野牡丹科观花植物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野牡丹科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丰富。范建红等[2]对广东省野生野牡丹科植物分析认为,野牡丹、多花野牡丹等15种植物具有重要观赏价值,但未被人们开发利用。陈雷等[11]调查了广州市公园植物应用情况,发现人工景观林中野牡丹科植物应用少,多出现在次生林。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园林绿地中野牡丹科植物应用了11个种类,但总体种类单一、应用频率低,乡土原生种应用极少,在华南植物园、雕塑公园、云溪生态公园等次生林中发现有野牡丹、展毛野牡丹(M. normale)和毛菍(M. sanguineum),与前人研究较一致[12],该科植物大部分仍处于野生状态未被利用。
在调查中,部分绿地栽培养护不到位,植物株型散乱,景观效果不佳。此外,未能完全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选择适宜种植地点,如角茎野牡丹是喜阳植物,珠江公园将其配种在大树下,植株偏冠严重。野牡丹、毛菍和细叶野牡丹早期已被开发应用于城市绿化中[1],本次调查中未发现,可能是养护不到位或不适宜的栽培环境导致植株死亡。
3.2 建议
3.2.1 加强乡土观花植物的开发利用
广东省野牡丹科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其中不乏观赏价值良好的种质,如棱果木(Barthea barthei)是我国特有植物,其花色艳丽、灿烂夺目,可于庭院种植或盆栽;地菍(M. dodecandrum)花果可观赏,用做地被植物,引人注目;此外,毛菍、展毛野牡丹、柏拉木(Blastus cochinchinensis)、叶底红(Phyllagathis fordii)、虎颜花(Tigridiopalma magnifica)等均可根据植物特性和资源数量合理开发利用。作为乡土植物,其不仅是重要的园林绿化素材,还能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因此,在引进外来种推广应用同时,建议加强乡土种的驯化利用,促进野牡丹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3.2.2 加强选育种研究
虽然野牡丹科植物观赏性多样,可观花、观果或观叶,但也存在花型单一、株型不够紧凑等局限性,部分种如野牡丹、毛菍等花量大,花后挂果量多,植株过多消耗营养易导致枝条干枯,观赏性降低。目前,国内关于野牡丹科新品种的报道仅有野牡丹属‘天骄、‘心愿和‘碧霞。野牡丹科植物不同种的地域隔离很强,可通过远缘杂交培育有优良观赏性状的品种[13];或结合国外引进的观赏价值高、花期长的种[如巴西野牡丹、蒂牡花、银毛野牡丹、印度粉花野牡丹(M.malabathricum)等]进行杂交育种。野牡丹属植物自然杂交率高,实生后代变异类型多[14],可从中优选株型好、观赏性高、适应性强的单株。此外,可采用多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多花少果的品种,提高其适应性与观赏性。
3.2.3 合理配置,注重后期养护
野牡丹科植物分布广泛,株型多样,这决定了不同种在生态习性上的区别。在园林应用中应根据植物习性,选择适宜的场地条件进行种植。同时注重种植后的养护,适时修剪整枝,使植株株型美观,充分发挥其美化功能。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53卷第1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4:135-293.
[2] 范建红,冯志坚,向春玲. 广东野牡丹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1(04):19-21.
[3] 代色平,劉连海,刘 慧,等. 广东省野牡丹科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J].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04):121-126.
[4] 赵 健,仇 硕,李秀娟,等. 广西野牡丹科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开发前景[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7):80-82.
[5] 彭东辉,张启翔,黄俊婷. 中国野牡丹科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在福建省的分布初步调查[J]. 中国园林,2007(11):83-88.
[6] 曹 瑜,彭重华. 湖南省野牡丹科野生观赏植物初步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2010,37(1):30-33.
[7] 尹俊梅,王祝年,杨光穗,等. 海南野牡丹科野生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热带农业科学,2006,26 (6):63-66.
[8] 林秋金,林秀香,苏金强,等. 16种野牡丹科植物观赏性及适应性综合评价[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10,30(5):33-37.
[9] 余智城,何雪娇,林秀香,等. 野牡丹科植物观赏特性及园林绿化应用[J]. 福建热作科技,2015,40(3):51-53.
[10] 代色平,张继方,贺漫媚,等. 野牡丹属新品种‘天骄和‘心愿[J]. 园艺学报,2016,43(09):1 847-1 848.
[11] 陈 雷,孙 冰,谭广文,等. 广州公园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J]. 生态科学,2015,34(5):38-44.
[12] 朱 纯,陈妙贤,彭狄周,等. 10种野牡丹科植物引种栽培及应用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5 (4):64-67.
[13] 彭东辉. 野牡丹科植物研究进展[C]//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 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8.
[14] 徐晓新,苏金强,黄阿凤,等. 几种野牡丹科植物的物候期观测[J]. 福建热作科技,2010,35(1):6-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