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夯实脱贫时间表路线图
2018-06-22宗禾
宗禾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河南省直面矛盾问题,创新思路方法,在5月3日举行的全省脱贫攻坚第六次推进会上,推出《河南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2018~2020年全省脱贫攻坚时间表和路线图,将脱贫攻坚工作做细做实。
敲定时间表 “结对帮扶”重点贫困县
河南的脱贫形势依旧严峻。截至2017年底,河南省仍有50个贫困县(其中国定贫困县36个)、3723个贫困村、221.4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深度贫困县4个、深度贫困村1235个。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病残致贫的占72%,无劳动能力的占47%,65岁以上的老人占26%。
完成任务不打折扣。按照《行动计划》,到2020年,河南要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现行标准下所有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全面完成26.03万农村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其中,2018年实现110万人脱贫,19个国定贫困县和14个省定贫困县摘帽;2019年,75万人脱贫,14个国定贫困县摘帽;2020年,36.4万人脱贫,巩固脱贫成果。
聚焦重难点。河南把卢氏县、嵩县、淅川县、台前县4个深度贫困县作为重点难点,每年每县倾斜安排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亿元、再贷款限额调增2亿元。同时加大用地发展支持力度,每年每县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000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不受指标规模限制,可以“边建设边报批”“边占边补”“补改结合”。对这些深度贫困县的深度贫困村,省财政每年每县安排5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
河南还将组织综合实力较强的县市,对15个贫困人口大于4万人、贫困发生率高于5%的脱贫任务较重的贫困县结对帮扶。
河南提出,2019年实现贫困人口就业率和培训率达100%,贫困人口自主创业给予10万元担保贷款,1500元培训补贴。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天然商品林和省级以上公益林每年每亩补助15元,新一轮退耕还林每亩补助1600元,为贫困人口安排2万个护林员岗位,大力发展优质林果、花卉苗木、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和康养等绿色富民产业。扶贫再贷款规模逐年增速不低于20%,扩大“政融宝”等保险扶贫项目试点区域。
为确保资金投入,河南将新增政府债券每年按照不低于40亿元的规模切块到县,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今后3年,分别安排10亿元、12亿元、14亿元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专项用于贫困县。2018年安排中央和省级统筹整合资金180亿元,2019年和2020年每年安排200亿元。
明确路线图 五大实招力拔“穷根”
扶贫攻坚招数多,产业扶贫是关键。河南提出把产业扶贫作为摘“穷帽”、拔“穷根”、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之策。
根据《行动计划》,河南明确脱贫路线图,精选出5个产业扶贫方向。
农业产业扶贫:包括发展林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优质花生、优质小麦等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单位土地产出效益。今后3年,每年新安排5个贫困县、新扶持带贫生产经营主体15个以上,每年将农民合作社70%以上的项目资金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到2020年,每个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培育发展1~2个优势特色产业,每个贫困户有1~2项稳定增收渠道。
电商扶贫:2018年底前实现全省所有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和所有贫困村光纤接入全覆盖,完成2000个贫困村和1万户贫困家庭的电商帮扶任务。2019年,电商服务网点累计覆盖3500个贫困村。到2020年,所有贫困县都建成电商公共服务中心。
光伏扶贫:科学规划,稳步发展,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享受光伏效益。
旅游扶贫:发展休闲农业、精品民宿、特色餐饮、旅游商品,培育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未来两年,每年培育10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到2020年基本形成乡村旅游新格局。
科技扶贫:加快对贫困地区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新布局建设一批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载体。2018年,选派4000名以上科技特派员,培训1万名左右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等,组织实施100個科技项目,打造40个服务平台。到2019年实现贫困县科技特派员全覆盖。
规避“福利陷阱” 不要数字脱贫
如何避免对贫困户造成“福利陷阱”,引起新的社会不公?河南提出,解决最低线需求,严把退出关。
根据《行动计划》,河南提出坚持现行扶贫标准,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的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解决最低线需求。严把退出关口,退出人口逐户销号、脱贫到人。坚决防止数字脱贫、算账脱贫、指标脱贫。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高悬反腐利剑。河南明确,由省纪委、省扶贫办和各省辖市党委政府负责,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聚焦扶贫资金、扶贫项目、帮扶成效,重点解决蚁贪蝇腐、弄虚作假、失职渎职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加快全省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推广应用,加强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减少不必要的填表报数和会议文件。开展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审计和专项检查,对贫困县每年审计一次,对非贫困县3年内轮审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