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中国企业贸易信用调查

2018-06-22科法斯集团

进出口经理人 2018年6期
关键词:营业额遭遇期限

中国经济在2017年有所回暖,在强劲需求、宽松货币及财政政策的推动下,GDP增速从2016年的6.7%提升到6.9%。其结果便是风险管理者无论对经济预期还是自身风险管理程序均有所懈怠。

科法斯自2003年起便在中国进行年度企业付款记录的调查,旨在更好掌握企业的信用管理行为和付款记录。本次调查数据收集于2017年第四季度进行,我从中们得到了1003家以中国为业务范围的企业的有效问卷。

40%的受访企业称其不使用任何信用管理工具。在付款状况改善的大背景下,这也情有可原。中国的平均付款期限从2016年度的68天上升到2017年的76天。此外,宣称逾期付款情况增加的受访企业有所减少(2017年为29%,2016年为46%)。

尽管表面数据十分亮眼,与经济表现的改善相反,后期风险趋势却仍继续加大。遭遇超过120天逾期付款的受访企业占比从2016年的19%增加至2017年的26%,而那些遭遇超长期逾期付款(超过180天)且超过其年营业额2%的受访企业占比从2016年的35%增至2017年的47%。

更令人担忧的是,遭遇超长期逾期付款金额占10%以上年营业额的受访企业比例,从2016年的11%增至2017年的21%。而根据科法斯以往经验,约80%的超长期逾期付款根本无法收回。当逾期金额在企业的年总营业额中占比过高,便会对其现金流构成风险。

中国经济中的一些压力是值得注意的。在超长逾期付款超过营业额2%的受访企业中,能源(33%)、建筑(32%)和汽车(27%)行业的占比最高。最低的是纸品和纺织业(10%),随后是制药业(15%)。

付款条件:

信用期限增加,但提供賒销的企业减少

尽管2017年经济形势逐渐改善,但受访企业中提供赊销者的数量却有所下降。市场信心的回落为2016年企业提供赊销的第一大原因(38%),而在2017年降至第2位(31%)。尽管认为对消费者更有信心的受访企业有所增加(从2016年的26%到2017年的31%),但仍不能抵消这种回落。

中国平均信用期限从2016年的68天上升至2017年的76天。这与2015年以来观察到的趋势相符。也就是说,平均信用期限年同比增幅为11%,相比2016年历史高位的21%有所回落。

信用期限的增加是由于到期日的大幅延后所带来的,提供低于30天信用期限的受访企业也有所减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提供平均信用期限超过120天的受访企业占比从2016年的12%增至2017年的19%。

在该调查涵盖的各行业中,差异也十分明显(见图1)。能源行业平均信用期限最长,其中1/3的受访企业提供的信用期限超过120天。制药、建筑、运输和汽车的信用期限也高于平均值,不过在不同的到期日区间中分布更为均匀。

在另一端,农产品行业的信用期限最短,2017年为55天。多数该行业受访企业(88%)的平均信用期限低于60天。木材、纺织、纸品、零售和金属行业的信用期限均低于总平均值76天。这个结果体现了不同行业的标准差异,以及在经历了2015年与2016年的艰难时刻后对消费者信心的侵蚀。

逾期付款:表面数据的改善掩盖了内部压力的上升

相比2016年,逾期付款状况有所改善。仅29%的受访企业称其遭遇逾期付款情况增加,这要低于2016年的46%。相比2016年21%的年同比跌幅,这也是一个显著的改善。与此相对应,众多受访企业表示,相比2016年,逾期付款有所减少(2016年的31%比2017年的24%)。

乍看起来,逾期付款的减少似乎令人鼓舞,但细节出真知:尽管样本中半数企业称其逾期付款平均未超过90天,但遭遇超过120天逾期付款的受访企业比例从2016年的19%升至2017年的26%。在建筑业中,遭遇逾期付款超过120天的受访企业占比最高(35%)。紧随其后的是制药业和汽车产业(均为31%)。

令人眼前一亮的表面数据还隐藏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变化:尽管经济表现喜人,后期风险却继续增长。逾期付款并不足以作为充分的衡量标准。为评估此类风险,我们还需检验超长期逾期应收账款(超过180天)金额在企业年总营业额中所占百分比。根据科法斯的经验,80%的超长期逾期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这意味着,如果这一比例提升,即使某个企业的其他逾期总额平均期限低于180天,该公司的现金流仍有较大风险。

遭遇超长期逾期付款金额超过年营业额2%的受访企业比例从2016年的35%升至2017年的47%。更令人担忧的是,那些宣称自己超过10%的年营业额被超长期逾期付款占用的受访企业比例从2016年的11%升至2017年的21%。其年同比增幅达到90%,这是中国经济仍存在重大压力的显著迹象。

按照行业来看,该数字在能源(33%)、建筑(32%)和汽车(27%)行业中最高(见图2)。在纸品和纺织业中,遭遇超长期逾期付款金额超过其年营业额10%的受访企业最少,制药业次之(15%),但是后一行业中有大量受访企业称逾期金额超过了总营业额2%,反映出其虽非紧迫但持续遭受的压力。

经济预期:强劲的增长助推了自满情绪

2017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拐点:其出口平均增长率达7.7%,而2016年该值为-7.6%。因此,大多数受访企业(67%)理所当然地预期经济状况会在2018年继续改善。

这种活跃性也使得风险管理者做出更为有利的预测。59%的受访企业表示,其营业额在2017年相对2016年有所提升,且67%预期2018年营业额还将进一步走高。而在现金流方面,这一势头稍缓:仅53%的受访表示其现金流相比2016年有所改善,而61%则预测将在2018年改善。

尽管如此,2017年经济形势向好,使得风险管理者有所懈怠。仅不到20%的受访企业称正使用信用保险或信用机构报告来减缓风险。在保理和债务追收方面,情况更为糟糕,仅10%受访企业使用此类工具。40%的受访企业承认其不使用任何信用管理工具来减缓风险。

风险管理者的放松警惕与中国面临的系列压力可以说是矛盾的存在。经济预期持续走高,但这种复苏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债务的积累息息相关。中国总体债务水平接近GDP的250%,相比国际标准仍居高不下,考虑到国家发展水平更是如此。2017年,融资总量(信贷测度)增速低于名义GDP,年同比分别为9.2%和11.2%。这条新闻的鼓舞力度微乎其微:无助于高水平遗留债务的显著下降。

近半数受访企业表示“客户财务困难”是2017年遭遇的逾期付款的主要原因(见图3)。此外,当被问及此类财务困难背后的主要原因时,46%认为是“激烈的竞争导致利润减少”,18%认为是“融资渠道有限”(见图4)。

在2018年货币财政政策收紧的大背景下,我们预计那些目前正受困于高债务水平、长逾期付款和高比例超长期逾期金额超年营业额2%的行业,将会面临更多的客户财政困境。

(本文来自科法斯集团《2018年中国企业贸易信用调查》,有部分删节)

猜你喜欢

营业额遭遇期限
预防遭遇拐骗
“迟到城”里的遭遇
“祝遭遇各种不幸”
彼欧在中国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预计2021 年营业额将翻倍至13 亿欧元
婚姻期限
我们的约定没有期限
劳动合同期限有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