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慧阅读”
——童谣集体教学活动分享“数熊山”
2018-06-22上海市浦东新区靖海之星幼儿园王玉英
上海市浦东新区靖海之星幼儿园 王玉英
好的童谣、童话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童谣、童话伴随着我们成长,让每个人感受到童年的纯真与美好。下面大家一起分享小班童谣集体教学活动《数熊山》的故事。
一、活动的缘由
在小班主题“熊的故事”的开展过程中,熊庞大的身躯及笨拙可爱的形象受到了小班孩子的欢迎。特别是在集体教学活动“大熊山”(故事)之后,孩子们对熊更感兴趣了,他们时常会拿出自己家中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熊抱一抱、亲一亲、和它们说说悄悄话,互相交流着自己的小熊……
故事:《大熊山》一只小老鼠,看见远处有一座棕色的小山坡,小老鼠说:“我要去爬山坡”。小老鼠越走越近,看见一座大山坡,小老鼠说:“我要爬过大山坡”。小老鼠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大熊在睡觉,呼噜-----呼噜---。小老鼠看见了真高兴,小老鼠爬到大熊身上,睡着了,呼噜----呼噜,小老鼠睡的真香呀;呼噜---呼噜(大熊的声音)大熊睡的真香呀!童谣:《数熊山》一只熊一座山,两只熊两座山,三只四只五只熊,好像小山连小山。我们一起来数山,一、二、三……,一共数了三(或四、或五)座山。
鉴于孩子们的兴趣点高涨,喜欢熊,渴望与熊有亲密的互动,我试图变化活动体裁,加深孩子体验。我在故事体裁《大熊山》学习的基础上,改变形式,转化为童谣体裁《数熊山》。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大熊山》故事与《数熊山》童谣作品的比较分析:相比而言,最直观的就是童谣字数少、情节简单。从童谣本质特点看,就是趣味性和韵律感比较强。
第二,从故事到童谣,对小班孩子意味着,由听老师讲述到可以自己吟诵,可以自己更容易去表演表达。不仅容易记忆,而且可以加深理解。
小班孩子对短小精悍的童谣作品特别喜欢,源于童谣本身简短生动、朗朗上口、节奏鲜明、有趣形象。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小班孩子,童谣独特的优势有助于孩子倾听、表达、词汇的积累等。
基于以上两点思考,我在故事欣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和孩子一起领略童谣《数熊山》的魅力。
二、活动的组织
我设计的《数熊山》这一集体活动,旨在通过童谣活动《数熊山》通过听一听、说一说、玩一玩、演一演的过程,使孩子们的体验更加丰富。
活动的第一环节“故事导入:小老鼠爬熊山”。以孩子们熟悉的故事“大熊山”引出活动,通过“听一听”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重温小老鼠爬上大熊山的有趣情节,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第二环节“吟诵童谣:数熊山”。孩子们一起边看教具演示,一边理解童谣内容,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的形式学念童谣,在吟诵童谣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美。
活动的第三环节“游戏:数熊山”。以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游戏的形式,在“玩一玩”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对新授童谣的理解,在参与游戏“数熊山”,演一演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童谣的节奏型、趣味性,体验表演带来的愉快。
三、活动的收获
1.童谣让幼儿乐说
《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在本活动中,教师在活动开始就提出了几个问题激发幼儿说的欲望(如“大山原来是什么?故事里的小老鼠爬上熊山了吗?”等问题),我们都知道小动物是幼儿喜爱和感兴趣的,而且“大熊山”的故事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因此让他们谈论这个话题时他们会更积极主动。
再如,为了满足孩子“说一说”、“动一动”的欲望,教师用采用了摆弄学具操作辅助童谣学习的方式;为了满足孩子“说一说”、“玩一玩”的愿望望,教师用采用了游戏的形式,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语言空间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从本活动中可以看出幼儿成了这个空间中的主人,他们能够很自主地变操作学具边吟诵童谣,还能在游戏的过程中边扮演动物角色表演边吟诵童谣;一些不爱说话的孩子也为这个自己感兴趣的童谣而变得活跃起来,孩子们“说”的欲望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2.童谣让幼儿乐演
《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在小班语言教学活动中,将适宜的游戏与相应的语言活动相结合,能使幼儿轻松愉快地获取语言经验,感受语言活动的快乐,提高运用语言交流的能力。恰恰童谣本身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幼儿易接受,能随时随地把童谣的内容用体态动作或表情表现出来,即边说边唱边做动作玩游戏,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
而且在表演童谣过程中孩子们也巩固了一些有趣的语句,开始变得喜欢表达了。
孩子是一张白纸,那么,白纸上的画面是否绚丽多彩,虽要靠他们自己去描绘、着色,但也离不开环境的烘托以及老师和家长的熏陶,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一定会越来越乐于听、乐于说,乐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