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比较
2018-06-22冯均庆
冯均庆
(河南省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濮阳 455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心血管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机体内血脂含量异常,堆积在血管内膜逐渐造成血管硬化,进而影响心肌供血[1]。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可在冠状动脉的近端及远端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顺利通过狭窄部位,改善心肌缺血症状[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常规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但随着手术的微创化,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研究选取13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了依据和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每组65例。体外循环组中男41例,女 24例;年龄 45~76岁,平均年龄(60.2±2.7)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7±0.6)年。非体外循环组中男44例,女21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1.4±2.5)岁;病程 2~7年,平均病程(3.5±0.5)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标准 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非急诊手术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心脏2次手术者;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者;同时行瓣膜置换或成形术者;合并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合并感染者;合并全身免疫系统疾病者。
1.4 方法
1.4.1 体外循环组 术前,给予硝酸酯类等药物进行治疗;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方式麻醉成功后,于胸骨正中位作一切口,游离乳内动脉;静脉注射肝素3 mg/kg,切开心包,阻断升主动脉根部;术中心脏停跳时,灌注冷晶体停跳液或含血停跳液保护心肌;待心脏完全停跳后,吻合大隐静脉桥行远端与乳内动脉,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后缝合近端。
1.4.2 非体外循环组 术前治疗与切口方式同体外循环组;术中心脏不停跳,切开心包显露出靶血管并局部固定,放置冠状动脉阻塞器,采用连续缝合方式吻合端侧;对升主动脉进行打孔处理,吻合近端血管;按照乳内动脉桥与前降支或对角支,大隐静脉桥与钝缘支、后降支,升主动脉打孔与静脉桥近端的顺序进行吻合;常规的止血和缝合结束手术。
1.5 观察指标 (1)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激酶(CK-MB)、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2)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心脏彩超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3)记录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cTnI、CK-MB、BUN和Scr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cTnI、CK-MB、BUN和Scr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非体外循环组的 cTnI、CK-MB、BUN 和 Scr水平均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心脏彩超结果比较 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均明显上升,LVEDD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的LVEF和LVEDD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脏彩超结果比较(x±s)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体外循环组发生心房纤颤7例,心率失常4例,肺部并发症2例,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62%;非体外循环组术后发生心房纤颤2例,心率失常1例,肺部并发症1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体外循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62%,明显高于非体外循环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在心脏停搏时进行手术,操作方便,可排除心脏的干扰,血管吻合确切,可达到完全再血管化目的,但心脏停搏存在相应的生理功能紊乱现象[3]。一方面,心肌以无氧代谢为主,由于缺血、缺氧,会消耗大量的高能磷酸盐,导致心肌受损;加之心脏复跳后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会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进一步加重心肌的损伤程度[4];另一方面,体外循环下肺毛细血管因受损伤而通透性增加,可引起肺呼吸功能损害,破坏通气血流比的协调性,降低肺的顺应性,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5]。而非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操作,不阻断主动脉,心肌一直处于正常生理活动中,避免了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不会造成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紊乱,从而能有效地避免体外循环对多种脏器结构和功能的损害[6~7]。本研究中,术后24 h,非体外循环组的cTnI、CK-MB、BUN和Sc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62%,明显高于非体外循环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证明了以上观点。
此外,术后24 h,非体外循环组的BUN和Sc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肾脏的损伤较为严重。究其原因,体外循环状态下会对血液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对肾灌注产生相应的影响[8],并且体外循环还会诱发炎性因子,直接损伤肾脏。同时该类手术患者多伴有基础病,所以术后易出现脏器衰竭[9]。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的LVEF和LVEDD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不会降低手术疗效。综上所述,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降低对冠心病患者心肌及肾脏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王腾飞,牛建华.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2):188-191
[2]崔义.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54-55
[3]Calafiore AM,Di Giammarco G,Teodori G,et a1.Late results of first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in multiple vessel disease:single versus bilateral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with or without saphenous vein grafts[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14,26(3):542-548
[4]刘帅,高长青,任崇雷.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远期结果[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4,13(5):349-352
[5]权晓强,程兆云,孙俊杰,等.并行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2):2545-2548
[6]黄国晖,陈菲,陈伟,等.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停跳及不停跳疗效对比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3,12(3):179-180
[7]王圣,程兆云,赵子牛,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大隐静脉序贯桥与单支桥对中期通畅率的效果比较[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2):129-132
[8]李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术后肌酐清除率、NAG、SCr以及BUN水平变化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6):3005-3006
[9]吴学志,朱海文,梅永成,等.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