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动画电影的创作特色与启示

2018-06-22高立伟

传媒 2018年11期
关键词:类型化动画电影受众

文/高立伟

以漫画为依托的日本动画电影,经过探索期、成熟期、国际化发展时期,在种类、形式、题材等方面都非常细化,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创作与传播体系。如《摩卡少女樱》《千与千寻》《名侦探柯南:纯黑的噩梦》《航海王之黄金城》等动画电影,都为受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体验,日本动画电影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作之路。2016年,日本动画电影呈爆发式增长,仅上半年在本土电影票房前十名中,有八部电影属于动画电影,而下半年随着《你的名字》的播出,更是带来日本动画电影的全球热潮。据报道,2016年日本全年电影票房总收入高达2355亿日元,创造了新的纪录,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你的名字》的拉动。2017年,日本动画产业迎来100周年,日本动画电影持续发力,创造了新的奇迹。可以说,日本动画电影从本土原创,到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创作模式,再到日本动画电影风靡全球,其类型化角色塑造、多元化素材汲取、全龄化思想主题、拟态化场景设计都值得我国动画电影借鉴。

类型化的角色塑造

通过对日本动画电影的深入分析,笔者将其角色塑造分为三个类型:励志型角色、疏导型角色和轻松型角色。励志型角色传递正能量,对受众具有精神鼓舞作用,如《火影忍者》中的鸣人、《航海王》中的路飞、《死神》中的黑崎一护等;疏导型角色能够疏导受众情感,对受众具有精神抚慰作用,如《萤火虫之墓》中的兄妹、《追逐繁星的孩子》中的渡濑明日菜、《千与千寻》中的千寻等;轻松型角色给受众带来精神层面的愉悦享受,如蜡笔小新、哆啦A梦等。随着日本动画电影创作模式的成熟发展,角色塑造和关系模式越来越稳定,个性鲜明但又类型固化的角色塑造成为日本动画电影创作的重要标签。

可以说,日本动画电影不仅强调对角色心理世界的呈现,而且注重对受众的情感教育。在商业化浪潮冲击电影艺术的时代背景下,日本动画电影始终保持对人物关系的多元平衡建构,而这些都是建立在类型化角色塑造的基础上。但反观中国动画电影,在形象塑造方面普遍存在单一化问题,尚未形成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类型化模式。所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人物关系的平衡,对人物内涵的表现,对中国故事的表达应该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根本诉求。近年来,《熊出没》《大圣归来》等动画电影在主配角设计、正反面角色塑造方面都取得了进步,达到了鲜活灵动的效果,但在类型化角色塑造上还要借鉴日本动画电影,在人物灵活设计、关系多元平衡上还要下足工夫。

多元化的素材汲取

日本动画电影在素材选择方面坚持内外兼收、全面集成的原则,广泛汲取本土和外来文化元素并进行创新运用,成功打造了独具日本特色的动画电影。在创作实践中,创作主体或直接利用西方神话传说进行角色设计,具有非常鲜明的西方色彩;或直接对西方文化名著进行改编扩展;又或者故事背景选择国外,但角色形态选择本土,旨在更好地让日本动画电影“走出去”。

日本动画电影的取材范围广阔,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西方文化元素,而且大量汲取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文学素材。例如,日本动画电影对中国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非常青睐,如封神演义、山海经、十二生肖等都被大量应用于日本动画电影中,此外,《西游记》《白蛇传》《红楼梦》等经典名著也被日本动画电影创作者改编。但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西方文化元素的汲取还是中国历史素材的选择,日本都没有进行单纯地模仿,而是结合本土文化特征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具有全新内涵和质感的日式动画电影。

目前,中国动画电影开始回归传统,积极打造民族特色,成功推出了《大圣归来》《大鱼海棠》两大良心之作,但显然还不够,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要借鉴日本动画电影的模式,创作出具有国际范、民族性的高品质作品。

全龄化的思想主题

目前,日本动画电影不仅有针对受众年龄的分层分级影片,而且有不同受众年龄分层但又适合所有年龄层受众观看的影片。此外,不管是青少年影片还是成人影片,都强调对现实社会的影射,注重反映当下的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动画电影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因其实现了对人性的通融表达,全龄化的思想主题能够引发所有受众的共鸣。

以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来讲,其所有作品都是对现实的观察与思索,都有时代共性的背景和主题,如《龙猫》中有关城乡矛盾的主题,《风之谷》中有关核战争的思考,《幽灵公主》中有关阪神大地震的呈现,《红猪》中有关海湾战争的描述,《千与千寻》中有关“失去的10年”的探讨等。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不仅在日本本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化都形成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正如宫崎骏所讲,动画电影创作必须坚持入口低但宽的原则,这样才能引发所有受众的共鸣,但同时还要设定一个具有深广度的、具有净化功能的出口。这一点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得到了非常完美的诠释,这也是日本动画电影思想性的集中体现。日本动画电影走出了一条以动画电影为媒介传达社会意义和时代精神的个性化创作道路。

拟态化的场景设计

日本动画电影的场景设计具有鲜明的拟态化特征,是真实与虚幻的完美结合。具体来讲,日本动画电影很多时候都不交代具体的时代背景,而是通过多元化故事背景呈现,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交叉碰撞中完成个性化场景设计。

以《弃宝之岛》为例,该影片以现代文明为主场景,其中所有场景基本都以城市真实景观为蓝本,如其中的神社就是以日本埼玉县出云祝神社为蓝本设计的,这样能够让受众产生较强的时代代入感,让受众以为影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身边,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加深受众对影片的印象,而且能够拉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另外,从影片开头的现实世界到后来的虚拟世界,受众不仅能够感受日本城市风貌的魅力,而且能够体验童话故事的乐趣,这种放大的空间概念,让受众突破了固有的思维束缚,形成了一种宏大的视听感受,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感官冲击和价值黏性,充分满足了受众个性化的视听需求和情感需求。

随着电影制作技术的成熟发展,日本几乎完全摒弃了传统二维动画电影的创作模式,开始全面应用三维制作技术,实现了时代创新与转型。尽管三维制作水平无法与美国好莱坞动画电影相媲美,但日本动画电影通过拟态化场景设计依然赢得了受众的广泛好评。

总而言之,对日本动画电影创作特色的归纳与分析,不仅能够深入日本动画电影作品的深层进行整体把握,充分了解日本动画电影在人物塑造、素材汲取、思想主题、场景设计方面的特点,而且能够借此窥视日本动画电影与日本民族文化、社会现状、时代精神等宏观维度的内在逻辑。因此,中国动画电影必须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日本动画电影的创作经验和模式,创作出既有中国民族特色,又有全球风格的高品质作品。只有如此,才能充分释放中国动画电影的市场效能,才能推动艺术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猜你喜欢

类型化动画电影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路况报道看广播“类型化”新闻的要素构成
论“凶宅”买卖纠纷的法律适用——基于类型化方法的运用
我想拍一部动画电影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