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7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2018-06-22邹红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6期
关键词:铜绿单胞菌耐药性

邹红波

铜绿假单胞菌也称绿脓杆菌, 是一种不能自身发酵的杆菌, 也是临床患者容易感染的致病菌, 是目前医院中常见病原菌之一。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对环境适应性较强, 所以可以广泛分布在空气、水、土壤以及人体多种部位等[1]。据不完全统计显示, 国外对该种条件致病菌进行流行病学方面研究指出, 每年医院200多万感染患者中, >10%患者与铜绿假单胞菌存在显著相关性[2], 说明铜绿假单胞菌是引发医院患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且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株不断增多, 其耐药性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存在差异[3]。因此研究分析本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性, 从而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 对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和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以及感染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选择本院2017年10~12月从住院患者中分离的117株铜绿假单胞菌, 所有铜绿假单胞菌均从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采集, 同一例患者相同标本分离得出的同菌株则不纳入本次研究统计, 相同标本均选择同种方式进行标本采集处理。质控菌株为ATCC27853。

1.2 试验装备 实验前医护人员准备试验装备, 包括OLYMPUS光学显微镜、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2 COMPACT)、培养基(购自郑州人福博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药敏纸片(购自英国Oxoid Limited)等。

1.3 实验方法 首先将标本中出现的可疑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纯化培养, 再将培养出的纯菌在VITK-2 COMPACT上进行细菌鉴定, 将目标菌株纳入研究统计, 非目标菌株进行剔除,同时使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解读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标准进行判断。

2 结果

2.1 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结果 临床标本分离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879株, 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117株, 检出率为13.3%;检出多种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30株, 检出率为25.6%, 主要来源于病情较重、抵抗力较差、反复使用抗生素及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临床分布见表1。

表1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临床分布情况(株, %)

2.2 铜绿假单胞菌来源分布特征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从痰液(占77.8%)中分离得出, 而尿液(占7.7%)、伤口分泌物(占6.0%)、咽拭子(占5.1%)、支气管分泌物(占1.7%)次之, 还有少部分铜绿假单胞菌来源于导管(占0.9%)和肺泡灌洗液(占 0.9%)。

2.3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科室分布特征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侵入性操作多、抗菌药使用量多、患者住院时间长的临床科室, 其中呼吸内科和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 所占比例分别为31.6%和22.2%。见表2。

2.4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特点 根据菌株对常见药物敏感性测定, 得出头孢曲松耐药率最高, 为98.3%;其次为美洛西林, 耐药率为52.1%;头孢哌酮耐药率为29.1%, 妥布霉素耐药率为20.5%, 环丙沙星耐药率为19.7%, 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8.8%, 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3.4%, 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呈逐年降低趋势。见表3。

表2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科室分布特征(株, %)

表3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特点(株, %)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中常见病原菌, 该病菌不需要良好生长条件, 而且对很多抗菌药存在天然耐药性, 还可经过医护人员不当操作传染给患者, 潮湿环境、医疗器械灭菌不合格等均是引发病菌感染的关键因素, 容易导致院内交叉性感染, 给临床预防和治疗造成了很多不便[4-9]。

本次研究连续收集本院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进行研究分析, 并经过统计软件分析得出117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与临床分布特征, 掌握了本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布特点,对日后减少本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及感染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试验结果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117株, 检出率为13.3%,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侵入性操作多、抗菌药使用量多、患者住院时间长的临床科室;呼吸内科与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于其他临床科室。老年患者居多的科室,尤其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且伴有基础疾病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风险增高, 同时免疫功能降低、营养不足、体内留置导管等也是增加感染的重要因素, 这就要求医院对重点科室和重点病房加强管理提早预防, 加强对病房、医疗器材、空气消毒等的管理, 对高危科室进行环境动态监测, 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篇[10-18]。

总之, 加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找出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现状, 这对降低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1] 王秋菊, 秦进, 袁飞.2162株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疾病监测, 2014, 29(6):454-457.

[2] 郑多金, 林淑瑜, 殷超, 等.315株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 9(1):61-64.

[3] 翟如波, 张昊, 邱广斌.2008~2010年某院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2, 6(3):53-55.

[4] 陈映, 乔岩, 赵燕.医院感染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3, 7(1):76-79.

[5] 朱荔清, 邱广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5 9(3):52-54.

[6] 王海兴, 李建国, 项辉, 等.2092株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184-186.

[7] 肖美英, 钱小毛, 王亚玲.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8):1707-1709.

[8] 赵书平, 张开刚, 姜梅杰.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3, 7(5):86-87.

[9] 邓芳, 张健, 张世勇, 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重庆医学, 2013(35):4304-4306.

[10] 王欣.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在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耐药性分析.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2):224.

[11] 张萍, 刘红梅, 陈愉,等.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同源性及临床特点.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7, 16(7):600-605.

[12] 姜梅杰, 李树旺, 伦恒忠,等.2006~2011年某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3,7(1):91-92.

[13] 万小旭, 褚月娇 , 刘丹,等.老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实用老年医学, 2016(11):896-898.

[14] 张莹, 郭治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性分析.中国民康医学, 2014(9):65-66.

[15] 苏冬梅, 黄燕, 刘一,等.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多重耐药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7, 38(2):136-139.

[16] 赵志刚, 邱添, 王凯飞,等.136例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全科医学, 2016,14(8):1269-1271.

[17] 解泽强, 菅记涌 , 孙盼盼 ,等.血流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齐鲁医学杂志, 2017(1):48-50.

[18] 张前进, 孙德明, 谢志强,等.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24(11):2657-2659.

猜你喜欢

铜绿单胞菌耐药性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川白芷抑菌活性及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泽漆乙酸乙酯提取物对SGC7901/DDP多药耐药性的逆转及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诊治分析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