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儿童,远离重症意外伤害
2018-06-22郑继翠罗燕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编辑南溪
文/郑继翠 罗燕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编辑/南溪
14岁的果果骑电瓶车不慎被大卡车撞伤,造成颅脑、肺、肝以及右肾等多部位损伤,治疗期间病情反复。13岁的加加不慎自6楼跌落造成严重的脊柱损伤。
这样的惨剧频频发生,由交通事故、跌落/高空坠落、异物/药物误服、烧烫伤造成的严重意外伤害危及着青少年和儿童的生命。来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1月—3月的急诊伤害病例较2017年同期增高24.1%,其中因危重症多发伤而收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患儿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7例之多。万幸的是,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多学科专家争分夺秒的抢救下,这些重症患儿死亡率大幅下降。儿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神经外科主任李昊教授表示,儿童生性好动,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生活经验不足,防范能力较差,这是儿童容易遭受创伤的主要原因。家长看护是保护孩子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因而父母有必要为孩子打造一个安全成长环境,让孩子免于意外伤害。
●多科联手攻克难题,挽救创伤患儿生命
创伤性胆道出血,在国内少见,在儿童中更是少见。14岁的果果骑电瓶车不慎被大卡车撞伤,造成颅脑损伤、肺挫伤、血气胸、腹部闭合性外伤(肝挫裂伤、右肾损伤)。果果在当地医院接受了介入治疗,然而在伤后的第12天,消化道开始大量出血,且当地医院对这一症状的保守治疗没有缓解病情,不得不转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
转入当日,果果的生命体征不平稳,血色素降低到5g并伴有大量鲜血便。重症医学科、外科、消化内科、介入科、放射科、胸外科多科介入,进行急诊内镜、增强CT检查等,考虑果果有胆道出血可能。
经过紧张的准备和多科讨论,急诊行剖腹探查。探查修补胃内撕裂伤及胆囊造瘘后,出血一度减轻,但没过多久,果果再次消化道出血。在儿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外科主任郑珊教授的极力主导下,介入科找到出血点,进行介入手术,果果的出血止住了,病情逐渐稳定并开始进食。
但果果的病情并没这么简单,介入手术后2周,进食后2天,再次出现消化道大量出血,重症医学科、介入科、外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带头人再次聚首,讨论病情及处理方案,最终介入治疗再次发挥了极致的效果。儿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陆国平欣喜的表示,最终果果的胆道出血治愈了。“如此的紧急及病情反复情况下,每次都是创伤急救中心多学科讨论、及时处理,才使得果果能够康复出院。”
通常脊柱骨折病情严重者可致截瘫,甚至危及生命。13岁的加加不慎从6楼跌落,送至儿科医院,查体发现右下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3级,考虑有严重的脊柱损伤。放射科开通绿色通道,紧急行脊柱MRI检查及其他相关的影像学检查,除了右下肢的骨折、左上肢骨折、肺挫伤之外,严重的是腰椎爆裂性骨折,脊髓圆锥受压。加加需要紧急手术减压。骨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外科、胸外科多学科带头人会诊,决定紧急手术。快速、充分术前准备后,加加接受了4小时的“脊柱骨折切开复位+椎管扩大成形+脊髓探查+脊柱后凸成形术”。儿科医院骨科主任王达辉坦言,脊柱经过及时手术,脊髓受压情况改变,加加术后左下肢肌力恢复正常,右下肢的骨折和左上肢骨折也进行了限期手术。“对于加加而言,这次手术是及时和成功的,他因此能够在今后正常行走。”
郑珊教授坦言,不仅是胆道出血、重症颅脑损伤、脊柱损伤,无论是何种多发伤,每一例患儿入院,儿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的多个科室(重症医学科、普外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心胸外科、放射科等)都是紧急联动,各个专业主任和骨干齐聚头,讨论、决定每个孩子的治疗方案。
●儿童重症意外伤害比去年同期增多
2017年12月《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显示,2010—2015年期间,平均每年有5 4194名0—19岁青少年儿童因伤害死亡。伤害一直是我国0—19岁青少年儿童的首要死亡原因,平均每10位死亡青少年儿童中有4.5人因伤害而死亡。在0—19岁青少年儿童中,1—4岁年龄组为伤害死亡占比最高人群。根据数据报告显示,2010年—2013年间,青少年儿童门急诊病例呈上升趋势,但从2013年—2015年开始出现小幅下降。
儿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承担着上海儿童创伤救治的主要工作,虽然全国数据显示略有下降,但送到儿科医院的危重创伤患者反而增多。据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贡海蓉介绍,儿科医院仅2018年1月—3月的急诊伤害病例就达到12 341例,较2017年同期增高24.1%。1月—3月期间有90余例伤害患儿进入急诊抢救室进行抢救。同期因危重症多发伤而收入PICU的伤害患者达37例,较2017年同期(20例)增加17例。李昊教授分析,2017年的多发伤以重症颅脑损伤为主,而2018年除重症颅脑外伤外,有脊柱损伤、脊髓损伤、创伤性胆道出血以及需要手术干预的肝脏挫裂伤等。
●意外伤害要防患于未然
虽然2018年儿科医院收治的重症多发伤较2017年同期增长,但死亡病例数(1例)却少于2017年(3例)。儿科医院副院长翟晓文教授表示“重症病人数的增多,死亡病例数减少,显示我们的重症创伤及创伤诊治的水平不断提高”。
据翟副院长介绍,儿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在上海市卫计委三年行动计划的支持下建设,具备相对完善的儿童意外伤害无创伤救治体系,有MDT(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多学科团队)支撑,有规范的抢救机制。创伤急救中心每年仅收治入院的伤害患儿达3 000余例,这些伤害包括交通意外伤、跌落/高空坠落伤、各类异物、溺水等,主要会造成重症颅脑损伤、脊柱损伤、实质性脏器损伤、胸部损伤以及很多重症多发伤。“创伤急救中心之所以能够救治这么多的孩子,靠的是多学科的亲密合作,靠的是快速的反应,靠的是每个中心人的无私。”
像果果、加加这样的惨剧在各国都有发生,创伤已成为世界各国0—14岁少年儿童的重要“杀手”。据报道,创伤是美国青少年儿童的首要死亡原因;近十年来,每年死于创伤的十八岁以下的美国儿童占该年龄段死亡率的50%左右。在欧洲发达国家,创伤也是引起1—14岁儿童致残、死亡的首位原因,每年22 000人死亡,60万人住院,1 600万人被送往急诊室。
儿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希望每个患儿能够不仅有生命的延续,更有功能、美观、心理的恢复,如正常儿童一样生活,也希望更多的孩子避免伤害。儿科医院的医生和社工部工作人员,不仅对受伤害以后的孩子及其家庭,同时也对健康儿童开展了一系列伤害预防的医学科普活动,如病床旁咨询、伤害预防进社区、伤害预防进校园、儿科医院暑期大讲堂等活动。这些伤害预防知识,在孩子们中间、在孩子父母之间、在父母—父母之间得到传播、得到应用,儿科医院的专家们希望更多的伤害得到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更多的孩子免于伤害痛苦。
●意外伤害如何预防
交通意外伤害
1.低年龄儿童,乘私家车要正确使用儿童安全约束系统,如儿童安全座椅。
2.任何年龄的儿童都要注意步行安全。年龄小的孩子一定要在家长监护陪同下过马路,年龄大的青少年要记得行走时抬头看,而不是做“低头一族”。
3.防汽车盲区:无论是道路边,还是小区内,都要让孩子远离汽车盲区,特别是幼小的儿童家长监护最重要。
4.电瓶车、电动车、自行车目前仍是我们常用的交通工具,在儿童乘坐这些交通工具时,骑行的人一定要注意远离机动车车道、运用儿童座椅,还有幼小的儿童不宜乘坐等。
高空坠落/跌落伤
在儿童意外伤害致病机制中,跌落/高空坠落伤占半数左右。2018年高空坠落伤较前明显增多,这些坠落伤不仅发生在节假日,不仅发生在低幼儿童身上,在非节假日和大龄儿童或者青春期青少年之间也时有发生。那么该如何预防跌落的发生呢?
1.对于低龄儿童监护是重中之重。
2.窗台、阳台下不要放置桌椅板凳等。
3.窗台阳台窗户使用限位器,或者安装栅栏。
4.反复提醒孩子高处的东西要大人帮忙拿。
5.对于青春期和大年龄儿童,要注意其情绪的疏导、电子产品的使用的关注,对于有情绪改变的孩子要特别引起关注。
溺水
1.孩子游泳或戏水前,家长必须为儿童准备好游泳救生衣等器材,并选择正规的游泳场所。
2.时刻提醒大年龄儿童不要在禁止游泳的地方游泳或嬉戏。
3.对于小年龄儿童,在家里也要防止溺水,记得关闭马桶盖,桶内、浴盆等的水及时倒掉,因为哪怕2cm深的水也能引起孩子发生溺水。
异物
1.小的异物(小玩具、坚果等)容易引起孩子呼吸道堵塞,所以小年龄的孩子在玩此类玩具或者进食坚果时,家长要严密监护,不要嬉闹、奔跑等。建议婴幼儿不要进食坚果、果冻、汤圆等食品。
2.提醒孩子不要把玩具、电池、磁珠等放在口内,以免引起消化道堵塞异物。
3.家内的洗涤用品、化学品等都要妥善保存,不要放在饮料瓶内、不要放在孩子能够触及到的地方。
烧烫伤
1.家中安装烟雾报警器和一氧化碳报警器。
2.小年龄儿童不要进入厨房,特别是成人不要抱着孩子进行烹饪,对于大年龄儿童可以教其如何正确烹饪。
3.热的汤、水、食物等放在远离孩子的地方。
4.给低幼儿童洗澡时注意水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