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学生运动习惯的调查研究
2018-06-22熊莉,汤琴
熊 莉,汤 琴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淮北师范大学部分在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及对策进行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淮北师范大学学生运动样本
2.1.1 样本结构 通过调查显示,淮北师范大学大一到大三参加运动的人数在逐渐增加,并且大三的人数已经高达57.33%,但到大四出现大幅度减少,参加调查的运动人数只有18人。这说明大一刚进入大学,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学习和生活,还需要一段时期的适应。到大二和大三之后,对学校熟悉了,运动兴趣也增加了不少,经常进行锻炼,从而养成了运动习惯。大四的时候,大家都临近毕业,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找工作或者进一步深造,慢慢减弱了参加运动习惯,只有一小部分人还在坚持运动。
2.1.2 运动兴趣与身体状况 调查显示,对运动几乎没有兴趣的人占11%,一般的人占26%,对运动比较喜欢的人占42%,对运动热爱的人占2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才会高涨。从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运动是处于比较喜欢的状态,但仍然有11%的学生对运动几乎没有什么兴趣。而且根据问卷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喜爱至少3个以上的运动项目,运动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既然学生的运动爱好非常广泛,那么,通过兴趣来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是有必要的。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身体素质较好的占40%,身体素质一般的占48%,而身体素质较差的占12%。很明显,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是很好的,这也显示出大部学生还是喜欢运动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处于较差还占有10%以上,而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处在一般的状态,较好的只有40%。同时据资料显示,学生的健康标准合格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这与学生的较高运动兴趣是相矛盾的。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并不能付诸实践,还停留在思想上。现在高校的体育课堂中已经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门性力量的练习,只是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忽略了身体素质的练习。所以,我们应两者相结合,科学地进行教学。
2.2 淮北师范大学学生运动形式
2.2.1 运动项目结构 由表1可知,篮球是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有26.67%的都更喜欢篮球,也有一部分比较喜欢乒乓球,女生则更偏爱舞蹈,舞蹈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塑造形体美;也有一部分女生喜欢健身和跑步,女生还是比较喜欢运动量小、轻松的运动。相比较而言,男生更喜欢激烈一点的运动项目;跑步和乒乓球次之,分别占18%和16%。选择跑步,运动起来很方便,不需要器材,既能单独进行,也能团体进行。现在的人越来越爱美,尤其是女生,所以健身已成为了女生的选择,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够塑造形体美。
2.2.2 运动时段的结构 由调查可知,早上运动的人有102人,晚上运动的人有78人。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的运动时段是在早晨或者傍晚,这与大学生的上课时间相符合,尤其是夏天,天气比较炎热,所以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在这2个时间段进行运动。
表1 学生对运动项目的选择的调查 n=300
2.2.3 平均每天运动量 由表2可知,大部分学生的运动时间并不很长,每天运动时间0.5h的有137人,身体刚刚热起来就结束了运动,所以运动时间还是不够的,只有22人坚持2h以上。
2.3 淮北师范大学学生运动目的及效果
适量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放松心情,还能促进情商的发展,有利于性格的完善、改善人际关系等等。运动目的直接决定着是否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决定娱乐方式。
从表3来看,大部分同学的运动目的是锻炼身体。而对于女生来说,有相当一部分是迫于体重的压力,不得不通过运动达到减肥的目的。这样不利于从运动中体验乐趣,引起对运动的兴趣。
2.4 淮北师范大学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对策及措施
2.4.1 加强体育基础理论课的讲授 加强理论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锻炼动机,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正确的认识,然后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合理的运动,达到一定的运动量,从而收到一定的运动效果,最终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4.2 体育课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体育课教学形式应进一步多样化,打破以前陈旧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地进行体育教学;或者教师秉着寓教于乐的原则,采取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一些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教学,将兴趣一样的分在一个小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积极地探讨,相互学习。
2.4.3 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在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学校多组织一些有利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体育活动,并且教师在上课时,多采用趣味性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引起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享受运动的乐趣,逐渐养成运动习惯。
表2 运动量的调查
2.4.4 指导学生制订科学的锻炼计划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学生制订科学的、合理的运动计划,并指导学生运动,从而养成学生的运动习惯。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要求学生每天进行反复的锻炼,强化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
2.4.5 开展体育活动的对外交流合作加强学校各个专项校级运动队的创建,积极参加各个省级的比赛,扩大学校的影响力。还要在学校开展各种比赛,如篮球赛、排球赛、武术赛等,吸引外校来学校参加比赛,促进学校与外校的体育文化交流,促进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
2.4.6 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活动 努力创造出几个有一定影响的运动品牌活动,如篮球、足球、健美操等活动。大力开展足球运动,招收高水平运动员,争取将学校的足球运动开展起来。
2.4.7 加强校园运动风气的形成 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大多数学生体育锻炼的欲望。教师带领学生创建体育类学生社团建设,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使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为了加强学生运动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给学生讲授养成运动习惯的重要性。
3 结论与建议
3.1.1 多数大学生有一种积极的态度进行体育锻炼,体育兴趣比较浓厚,体育爱好广泛,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也有比较全面地认识,但进行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还有待提高。
3.1.2 篮球和跑步深得大学生喜爱,健身逐步兴起。大学生大多为晚上运动,学校缺乏相应晚上运动的设施等。
3.1.3 大一、大二学生的运动兴趣不算很高,大三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最高涨的,到了大四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减退。
3.1.4 绝大多数大学生运动时间过短,没有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表 。
表3 运动目的的调查
3.2 建 议
3.2.1 广泛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增强大学生健康意识,激发大学生运动兴趣,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应该建设更多的健身室与运动场地,购买更多运动器材,以保证学生正常的运动需求。
3.2.3 举办更多的体育竞赛活动,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参与、享受体育,形成校园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2.4 对学生应加强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要改变过去的那种陈旧的体育课程体系,建立内容多样的、灵活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
3.2.5 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以专业的知识去指导学生,以宽容鼓励的心态去激励学生,形成自由开放的学生兴趣圈。
[1]董晓红.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现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390-392.
[2]何志文,章新安.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思考(之三):论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意义[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4):3,20.
[3]姜德昆.荆州市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特点调查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09(3):105-108.
[4]武斌.高职院校学生健身观念及习惯形成的心理因素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8(4):57-59.
[5]林茂强.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中情感培养的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8):74,85.
[6]曹英.唐山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业余体育锻炼基本现状与分析[J].唐山学院学报,2012(1):21,37.
[7]王素净.大学生业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3(3):80-82.
[8]郭斌,宋峰.天水师范学院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36):599-600.
[9]徐梓轩.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动态与进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1):144-148.
[10]赵建斌,白冰,赵云鹏.高校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4(2):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