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如美棠》:中国式爱情跨越国界
2018-06-22安薪竹
文|本刊记者 安薪竹
《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出版之后,迅速被几十万人阅读和传颂,也被中国媒体评为年度好书和“中国最美的书”。
10年前,一位中国老先生饶平如,为了怀念去世的妻子毛美棠,从未学过绘画的他,将二人的故事绘成一幅幅充满深情的画,并配上文字。《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出版之后,迅速被几十万人阅读和传颂,也被中国媒体评为年度好书和“中国最美的书”。
如今,这本小小的回忆之书正在逐渐跨越国界:2018年3月,其西班牙文版出现在西班牙的各大书店,5月,英文版和北美版同时面市。再加上已于2017年出版的法文版和即将出版的韩文版、意大利文版、荷兰文版等,平如和美棠的爱情故事正在以不同的语言呈现在世界读者面前。
“我俩的故事”
2018年3月西班牙文版《平如美棠》出版的时候,当地媒体给远在中国的作者饶平如发来一份采访提纲,不久后收到了这位97岁的老人用全英文手写完成的采访回复。
老人用美丽的书法写了自己的创作缘由:“……当我妻子过世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中,无以排遣,我不抽烟也不喝酒,我要做些什么来摆脱悲伤呢?最后我想到了把我俩的过往生活画出来……我不是主动选择去那样做的,而是不得不那样做。”
饶平如所记录的是两个人一生的故事;是一个本不想打仗的兵,为平息“国恨家难”身赴抗日战场,侥幸存活的故事;是一对中国普通夫妻在60年里历尽坎坷,命运不断被改写,却始终执手爱情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相守和错过的故事,他们年轻时卷入时代的洪流,被迫分离,老了终得以相守,一方却失去了记忆。老病相催,美棠最终离开人世,平如却因无力抵挡思念,一笔笔画下、写下他俩的点点滴滴。
饶平如(左)与《平如美棠》法文版译者杜方馁(右)
饶平如1922年出生在江西一个官宦世家,少年时生活优裕,后来就读黄埔军校。他参加过抗日战争,也曾在“文革”时期被发往安徽参加“劳动改造”。“美棠和我眼看身边太多家庭妻离子散、亲人反目、家破人亡,但所幸我们没有一丝放弃的念头。”
1979年,夫妻团圆。但美棠却病倒了,饶老坚持亲自给美棠做家庭腹膜透析。“医生告诉我最长的能做到十几年,我以为我用心一点,美棠就能再陪伴我久一些。只要有一点希望,我都不会放弃,就像她当年一样。”
2008年美棠病逝后,平如将妻子的照片、书信、用画笔画下的生活点滴足足集了近30本画册,他给这些画册起了名字—“我俩的故事”。在画册里,饶平如把他最喜欢的美棠的黑白照片重新冲洗,涂一点唇红,底下写“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饶平如的初衷,只是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儿孙们长辈曾经经历的生活。一天,他的孙女将这些画作发布到社交媒体上,这些充满生活味、流淌着浓浓爱意的画,很快引发网友和出版机构的关注。在人们眼里,这些画“没有电光石火,窗前一瞥却心中永存;没有海誓山盟,苦难关头却不离不弃;没有你侬我侬,生离死别却爱心不移”。
“中国最美的书”
2017年法兰克福书展上,《平如美棠》被法文版出版方、法国五大出版社之一的瑟依出版社摆在了畅销书的位置。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依照惯例视察书展时,在一众推荐书目当中,他选择带走《平如美棠》。
饶平如既不是专业作家,也并非画家,这位普通中国老人只是在老年大学里上过几堂美术课,他的作品如何得到众多读者的认可?
“我和很多国外版的编辑就这本书进行过沟通,我好几次都听到他们使用同样的词来描述这本书,就是‘难以置信的美’,还有的编辑认为这本书中有一种诗意的东西。”《平如美棠》中文版的责编阴牧云说:“我其实完全同意他们的看法。他是非常典型的素人创作,没有科班训练的痕迹,记录故事的时候又是出于不经意,因此保留了很多活力。”
平如的笔下,曾描绘了自己参加的1945年湘西会战的战场,也用笔凝固下了和美棠一见倾心的时刻:1948年的那天,26岁的饶平如与23岁的美棠订婚。他随父亲去美棠家谈婚事,忽见西边正房小窗正开,一位面容姣好、年约20的小姐正借天光揽镜自照,左手还拿了支口红专心涂抹。尽管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老人至今仍记得这一幕。
于是,在回到部队的途中,站在轮船的甲板上,这位曾经在抗日战场上一往无前的热血青年,第一次开始有了担忧—“在遇到她以前我不怕死,不惧远行,也不曾忧虑悠长岁月,现在却从未如此真切地思虑起将来。”
在动荡的年代,平如和家人分别长达22年之久。“但是平如在作品中从来没有哀伤和抱怨,他知道哪些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他把这些值得记忆的东西都记录下来了。”阴牧云认为,她在看《平如美棠》的时候是在看一个普通人的故事,但是它绝对不俗气,既有难以置信的美,也有超脱于生活的美,又有着沉浸在生活中的温暖、厚实和踏实。
《平如美棠》内页
书的装帧也符合了这样的精神内核。封面选择了热烈的中国红,部分裸脊更让这本书具有一种“中国味”;内页用轻型纸,有点发黄、有点粗糙,还带有毛边;开本定为不大的方形,拿在手里能够感受到它的厚,却又不重。另外,书中所有图片都不作修图,完全按照饶平如绘图时本来的样子来呈现,所以读者甚至能在插图上看到他用铅笔打草稿的痕迹—他们看到的就是画作本来的面貌。
从第一次见到作者饶平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差不多花费了10个月的时间才于2013年5月向读者和市场推出了《平如美棠》。6个月后,《平如美棠》当选“中国最美的书”。
跨越文化的界限
早在2015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平如美棠》一举收到来自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荷兰与韩国5家出版社的出版请求。2015年12月6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编辑部又收到来自全球销量最大的出版集团—企鹅兰登书屋的一封信:“
我们的生产和设计团队拥有数十年的经验并曾做出过最美的图书。我们团队的负责人安迪·修斯在看过《平如美棠》的中国版本后,他特别崇拜这本书的工艺,甚至用放大镜去仔细查看纸张和油墨—我们将尽力使英文版同样不凡。现在我还不想给出更多细节,但是我们很可能会采用和中国版相同的尺寸,考虑到英语市场,我们选择首先以精装书形式出版。对于出版前景我无比期待,在全球范围内与企鹅兰登书屋合作也将使我们可以用英语真正推出这个故事并产生更大影响力。请您在中国的同事们放心,我们将为此书投入热情、创造力、专业知识并怀抱尊重去出版饶的故事。”
在被企鹅兰登购买了全球英语版权后,《平如美棠》又先后被意大利Bompiani出版社、法国Seuil出版社、西班牙Salamandra出版社、荷兰Hollands Diep出版社和韩国MillBooks 出版社购买了各自的语言版权。其中,美国版由曾出版过阿特·斯皮格曼的著名漫画图书《鼠族》的众神殿出版社出版,英国版则由企鹅兰登集团旗下的Square Peg出版。就这样,饶平如和他的故事跨越了国界。
饶平如(中)和美国记者在一起
最早发现这本书并将它推上国际舞台的是企鹅兰登位于美国的佳酿出版公司高级编辑蒂姆·欧康内尔。他表示:“这是最平凡、也最能打动人的爱情故事,对全球读者都具有普适性。而且我相信图画配文字的形式更容易打破文化的界限,打动人心。”
欧康内尔的评价很快在市场上得到了印证。由于翻译需要周期,这本书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版从法国开始,短短2个月时间,在法国亚马逊网站上曾获得“中国”分类的销量头名;总销量破2.6万册,出版社很快进行了第二次加印。
法国《观点》周刊认为饶平如“寥寥几滴笔墨却胜过连篇累牍的宣传说教”,文章这样写道:“当我们的主人公,一位生于20世纪中国的普通人,在耄耋之年拿起他的画笔讲述一段伟大的爱情故事时,中国现代史鲜为人知的一面突然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平如美棠》的外文版无一例外使用了中文封面的 “中国红”。为了展现书中的韵味,译者和编辑们也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法文版译者、法国埃克斯-马赛大学亚洲研究院博士候选人杜方绥曾经翻译过贾樟柯和莫言的作品。英文译者、帝国理工大学翻译系教授韩斌曾经翻译过贾平凹和严歌苓的小说。即使翻译经验丰富,他们在翻译《平如美棠》的过程中拿不准的时候,也经常会向饶平如请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上海编辑部经常收到来自国外译者询问《平如美棠》一书的翻译细节:比如身为外国人的译者不太明白什么是“饭票”,也不理解书中的饶平如为何在安徽一待22年,没有一纸调令就没办法回上海生活。
编辑部把译者的问题转给饶平如,而回复这些信件也成了他的乐趣。他以一贯认真的风格回复每一位译者,仔细说明这些需要加注才能让西方读者准确理解的“生活细节”;有时还会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说明—比如手绘中国的水车是什么样子的,面条是怎么做的,为了向各国出版社说明图书中的人物关系,饶平如还曾专门手绘了家族谱系说明。正是这样的细节,把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具体而微的、不容易传达的东西非常直观地表达了出来。
饶平如现在生活在上海,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已经又开始新的创作了。他为下一部作品起名为《平如的本子》,以绘图和注文的形式讲述自己从幼时至97岁人生之中的片断,像《平如美棠》一样,都是从他心里流出来的故事。
对于不同国家的读者捧读这本书会有怎样的期待,饶平如表示,这本小书竟然跨越国界,外国朋友也喜欢,这一点出乎他的意料。“我想是因为尽管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尽相同,但人类对于爱情和婚姻都充满着美好的期待,因而容易引起心灵上的共鸣吧!我希望读到这本书的外国朋友能更多地了解中国。”
最后,饶平如用32个字寄语海外期待读到《平如美棠》的读者:
人生苦短,青春难再,
莫负初衷,相敬相爱。
凡事宽容,凡事忍耐,
白头到老,真情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