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奇止步百度深水区

2018-06-21周超臣刘露扬

时代人物 2018年3期
关键词:陆奇李彦宏百度

周超臣 刘露扬

5月18日下午,李彦宏发内部信宣布,陆奇因个人和家庭原因无法继续全职在北京工作,将从今年7月起不再担任集团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职务,但将继续担任集团公司的副董事长。

不过,这个“副董事长”很有可能类似很多高管离职邮件里的“高级顾问”,从李彦宏邮件的最后一句“祝福Qi(陆奇)未来一切顺利、美好”也能看出,距离陆奇实质性离职不远了,目前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期。

要比别人“做得更多”

在加入百度之前,陆奇是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直接向微软CEO纳德拉汇报。在微软期间,陆奇曾领导了包括Microsoft Office、Office 365、SharePoint、Exchange、Yammer、Lync、Skype、必应搜索、必应应用、MSN及广告平台在内的产品研发与相关商业团队运营。纳德拉曾把陆奇评价为与创始人比尔·盖茨、前任CEO史蒂夫·鲍尔默、新任董事会主席约翰·汤普森等对微软贡献最多的五人之一。

其实,陆奇能做到今天的成就也是命运的阴差阳错。1961年出生在上海,当时由于体质孱弱且视力不佳,他求职造船厂工人职位被拒绝了。1980年他考上复旦大学,却再次因视力不佳不能从事物理实验,因而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后来他去了美国,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

就这样,毕业后的陆奇先后进入了IBM、雅虎。2008年,时任微软CEO的史蒂夫·鲍尔默邀请陆奇加入微软。当年年底陆奇出任微软互联网业务部门总裁,他在任期间帮助微软Bing搜索份额从8%上升到20%,并通过和Facebook的合作,对抗第一大搜索引擎谷歌。

陆奇(右)和李彦宏

无论在哪儿,陆奇数十年都遵照自己的座右铭:“do more、know more、be more”(做得更多、了解更多、成就更多)。他早起查郵件,晨跑四英里,然后到达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2016年9月,因为在骑车过程中腿部受伤,之后病情加重,陆奇宣布从微软离职。不过,似乎伤病不但没有影响到他的职业生涯,反而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一时间他成为全球不少顶尖科技公司争相抢夺的人才。但此时的陆奇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身体孱弱且贫穷的学生了。钱对于他来说或许早已不再重要了,怀抱一颗能够真正改变自己国家的热忱之心,陆奇回国加入了百度。

主航道和护城河

2016年,似乎是百度成立以来遇到的最低谷时刻,“魏则西事件”将百度核心的商业模式——搜索广告竞价排名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窘境,整个企业也遭到了社会的口诛笔伐。公司股价持续下跌导致被狠狠甩出了“千亿俱乐部”。

而陆奇及时地来到,则精准地解决了百度的困境。他在百度的486天里,给百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包括百度“主航道”和“护城河”的梳理,以及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LG)和AI技术平台体系(AIG)三大事业群,分别对应无人驾驶、智能家居等多个AI落地场景。

具体来讲,主航道指Feed流和人工智能两大业务,代表的是百度未来支柱业务;护城河是指能够让主航道业务航行更稳健的业务,起到护卫舰队的作用,说的是百度的现在。

陆奇在主航道的贡献十分明显,尤其是无人驾驶业务上:他入主百度仅两个月就开始对百度原有的内部资源进行整合,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并亲自兼任总经理,之后顺势推出阿波罗计划,目标是“成为无人驾驶的安卓系统”。

但陆奇离开后,阿波罗计划能否继续推进无疑打上了一个问号。百度的无人驾驶离职潮相当严重,仅在短短一年内,百度原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原高级副总裁王劲、深度学习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余凯、研究院原院长林元庆和无人车原首席架构师彭军等纷纷离职创业,再加上陆奇离去,阿波罗计划已经蒙上一层阴影。

陆奇宣布阿波罗计划诞生 李彦宏乘坐无人车赶往现场

回到原点踏步?

日前,百度发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第一季度百度活跃的网络营销客户数量约为47.5万家,每家网络营销客户的平均营收约为3.61万元,同比增长19%。如此算下来,网络营销客户为百度贡献了171.5亿元的营收,而百度第一季度的总营收为209亿元,可见其所占比例之大。

然而“All in AI”的陆奇进入百度所做的第一件事就直接砍向了“医疗广告竞价排名”。2017年2月8日,陆奇裁掉百度医疗事业部,移动医疗事业部被整体裁员,从未在国内工作过的陆奇以一己之力试图拖动百度这个庞大巨人的“身躯”。

众所周知,医疗广告是广告业务中最赚钱的项目之一,坦率地讲,这也意味着,陆奇的改革很难不触碰到高层的实际利益。纵观陆奇的履历,他骨子里流淌着工程师的血液,与百度长期以来靠医疗广告等方式创收的价值观显然有所差异。

事实上,与陆奇一直对外强调百度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相反,李彦宏则认为AI其实并不是百度的主业。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李彦宏在1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曾表示,并未说过百度All-in(全部投入)AI,“我是非常相信AI的,但百度并不是把所有资源都去做无人车、‘度秘了,大多数资源还是在百度搜索、信息流这些相对核心的业务上。”

至此,或许市场可以对陆奇离职的真实原因探究一二,与一把手志不同道不合,陆奇即使怀抱着满腔改革热血似乎也无济于事。对于离职的原因,陆奇表示是由于“个人和家庭的原因”。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年多前,陆奇上任之时,王劲从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一位退职,对外宣称就是“个人和家庭的原因”,随后吴恩达也是如此,无一例外,这颇有些耐人寻味。

5月22日,百度高级副总裁、百度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公开表示:“百度内部从来没有进行过砍掉部分垂直领域的搜索竞价排名的讨论。”

其实,就在陆奇刚刚决定加入百度时,也曾担任总裁一职的过来人唐骏就曾写公开信告诫陆奇:“在百度,一些东西无法改变只能适应。”谁曾想到现在竟一语成谶。

什么才是真相?

其实,早在4月26日就有人在脉脉上爆料称,百度有大事发生。有人在下面留言称,陆奇已经向李彦宏提出离职,但当时还在谈。后来陆奇出现在北京车展上,但这只跟陆奇的敬业有关。

李彦宏和陆奇

距爆料過去20多天后,陆奇终归还是走了。百度一位员工说,当他收到陆奇离职的邮件后“非常震惊”,他告诉记者:“陆奇非常敬业,上周还看到陆奇在跟业务线的人沟通工作。”在他眼里,陆奇是那种会坚持到最后一分钟的人,如果不是李彦宏的邮件,你很难想象陆奇的工作状态是要离职的。

但陆奇的离职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从最近百度的股票上能看出一丝端倪。过去一个多月,百度的股票一直有一些异动,有大量的交易发生,这说明有些人已经提前知道并确定陆奇会离职。

陆奇的决定应该就是过去一两个月内决定的,从陆奇的行事风格来看,他是个杀伐果断、斩钉截铁的人,一旦决定就不会回头。

至于离职原因,众猜纷纭。有人说是李彦宏“撸”了奇,有人说陆奇对百度和李彦宏失望了,也有人怀疑陆奇和马夫人不对付……阴谋论味道浓重。事实可能并非像大家脑补得那么具有“宫斗”气质,应该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友好分手”。相比阴谋论,双方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冲突可能是主因。

陆奇在加入百度之前,曾先后在雅虎和微软担任高管,曾是美国科技领域职位最高的大陆华人,当他遇上中华田园野味企业文化的时候,那种长期形成的美式风格必然遭遇挫折。

这种文化冲突,应该也不是陆奇与百度内部具体某个人的冲突,至少不是陆奇与李彦宏之间的冲突,而是陆奇与整个百度文化的冲突。

根植于企业文化的阻力

陆奇曾在2017年11月份接受YC合伙人Daniel Gross采访时透露,他一直试图改变百度的工程师文化,使之更侧重“以产品为中心”。

但任何变革都存在阻力,陆奇用了一个词——“肌肉记忆”。他认为,任何组织都跟人一样,是有肌肉记忆的,想彻底改变企业文化的“肌肉记忆”是非常困难的。上述内部人士解释说:“一个人有一点记忆好改变,但百度上下几万人加起来,整个组织的记忆就会非常的深,可以说是根深蒂固。”

陆奇会定期跟百度一线的员工开“新风会”,让这些基层员工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他想从底层改变百度过往的风气、逐渐扭转百度的企业文化。据参加过“新风会”的百度员工描述,所有人都可以向陆奇提问,陆奇都会尽量去解答。

一位百度中层对记者说:“这也能看出,Robin其实是支持陆奇做‘新风会这件事儿的,因为像这种造文化的事情一般会让公司的创始人感到紧张。”陆奇加入百度后,李彦宏亦待其不薄,许之以百度集团总裁兼COO,几乎是百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握着除了人事和财务之外的生杀大权。但这种权力并非无限大。

《财经》杂志5月7日在《陆奇举刀,百度第三次重组内阁》一文中直言:陆奇的变革将进入深水区——“容易的事情做完了,战略和业务梳理清楚了,接下来到执行层面一定涉及人和钱。”据记者了解,李彦宏直接管理执掌人事权和财权的两员大将,“人事权和财权都不在陆奇手里,他得去摆平各方利益”。近期系列高管出走也表明,陆奇推行改革在人事上出现一定的反弹。

在这个战略强制推行和组织震荡剧烈的敏感时期,百度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文化的黏合与过度。“陆奇是一个外来者,烙印和百度文化不完全匹配。”一位从百度离职的总监级人士对记者说,“他想理解文化变迁过程,准确把握体系内各个层级人的心态是需要时间的。”

水面之下的纠葛

过去的一年多,在陆奇的主导下,百度确立了“夯实移动基础、决战AI时代”的战略,裁撤了百度医疗、百度外卖等业务,明确了主航道和护城河……虽然在百度时间不长,但陆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百度内部深得人心。但随着陆奇改革的深入,真正要触及到了某些人的利益,这些元老们或许闹到了李彦宏那儿,以离职相要挟,李彦宏耳根子软,心也软,答案就摆在了我们的眼前。

而陆奇的答案显然也很明确,借用最近周杰伦一首歌的歌名:不爱我就拉倒。

一位不愿具名的百度中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想清楚变革的方向不困难,困难的地方在于你推动变革的过程太难了。你可能会说,我把组织架构调了、把业务结构也调了,剩下的就是执行了,不是很简单吗?但你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儿,很多隐形的东西是无法调的。陆奇做的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能感受得到,所有员工都能感受得到,但阻力非常大。”

这一切,最终都指向了李彦宏。他才是那个关键先生。

至于陆奇未来的职业去向,他应该不会再继续做职业经理人,他曾说过百度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他要在百度退休。他未来最大的可能是自我转型,去做一些投资的事情。

而李彦宏是否会寻找下一个“陆奇”,目前还不得而知。上述中层员工分析认为:“存在这种可能,但想找一个合适的人太难了。”纵观中美科技、互联网圈,能力与履历可与陆奇相媲美的华人,凤毛麟角。

就这样,陆奇与百度的缘分可以说就此结束了。陆奇最大的遗憾是未能凭借自己的能力把百度这艘大船真正调头,反而触碰了暗礁。如果他真的成功调转百度船头的话,或许会被写进商学院的教科书里,成为一个企业转型的经典案例。可惜,并没有。

那就,祝福陆奇吧。

猜你喜欢

陆奇李彦宏百度
李彦宏的调侃
一个提问3000亿
李彦宏被泼水
一个提问3000亿
陆奇
百度年度热搜榜
不懂就百度
百度年度人气萌娃
万有的百度
李彦宏冒险之前先算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