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五十,从头开始

2018-06-21闾丘露薇

时代人物 2018年3期
关键词:系统性遭遇高龄

闾丘露薇

三年前,当我用学生身份坐在大学的教室里,我已经46岁了。四年的博士课程,如果一切顺利,正好50岁毕业。我努力了一把,终于扯住四十的尾巴,成为了一名博士,按照中文世界的流行定义,成了一名“高龄”“女”博士。

2016年,48岁的范冬梅报考人民大学博士生,按照她的说法,没有导师愿意接收,招生老师更是亲自劝她放弃,直言年龄太大,不适合读博。所以,对于像我这样,过了四十五,想要接受职业或者学业再培训然后转型的人,能够拥有学习和提升技能的机会只不过是完成了起步,更严峻的问题在于重新进入职场,而这个时候,已经人到五十了。50岁求职,有无数的调查显示,不管是在英美澳,还是大中华地区,50岁是求职变得困难的分水岭,而女性比男性遭受的年龄歧视更多。

47岁的博士杜鹃,毕业后尽管已经签署了三方协议,但是最终因为超过了贵州省人事厅规定的45岁年龄限制,无法成为贵州理工学院的老师。

不管是范冬梅还是杜鹃,不管是报考还是读完了博士,都是尝试通过个人努力,尝试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进行转变。而她们的遭遇成为公共舆论的關注点,说明了她们的遭遇,并不是个案,而是代表了某个年龄层,或者某一个人群。

个人努力当然重要,尤其是那些突破社会固有偏见的行为,不管是年龄偏见,还是性别偏见,做的人多了,或者媒体的关注多了,那么逐渐的,可以改变一个社会的文化,让大家觉得习以为常,认为人生就是这个样子的,在不同的年龄,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便存在法定退休年龄,也可以为自己规划下一步的职业人生。

但是,个人的努力,如果没有政策的配合和推行,往往会在现实生活中撞得头破血流。在系统性年龄歧视存在的情况下,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工,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

对于中国内地各地政府用年龄来作为聘用和人口流入的标准,用一些中国法律和劳工法专家的说法,如果没有法律依据,只是地方政府的规定,那就是属于年龄歧视。不过专家并没有告诉大家,在中国,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来禁止就业和教育中存在的年龄歧视问题。

如果说,很多人对于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没有切肤之痛,因为自身的性别和种族的原因,那么在存在系统性年龄歧视的社会中,没有人可以幸免。因为每个人都会衰老。拿我自己来说,虽然并没有因为年龄而在求学和求职过程中遭遇问题,但我很清楚自己,从统计学的角度,属于一个例外。

在中国,有一些成功的女性认为,一切都是依靠自身的努力,性别歧视并没有出现在她们的人生中,因此,并不愿意介入关于性别平等的讨论,甚至进行切割。但是,正如我也曾经认为,不谈性别歧视的问题,可能是对女性更大的尊重;报道那些高龄博士的个案,凸显即便老了,在这个社会依然可以依靠个人努力而有无数种选择,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但是,其实,在目前的环境下,这些都是例外,不能因为这些例外,而看不见系统性存在的问题。不能因为自己是例外,而看不见自己其实甚至是系统性问题存在的受益者。

所以,身为例外,应该自觉应有的责任,和其他人携手,让未来更多像自己一样性别和年龄的人,可以拥有和自己一样自如的选择机会。

猜你喜欢

系统性遭遇高龄
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剜除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全面系统性护理在老年突发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石台行
预防遭遇拐骗
重视高中物理复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祛毒汤联合醋酸泼尼松对狼疮样大鼠IL—6、IFN—γ的影响分析
遭遇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