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的文化风景
2018-06-21朱少伟
朱少伟
陆定一:《两大主力军会合歌》
陆定一曾任红军总政治部宣傳部长,为长征时文化宣传工作负责人之一。中央红军跨过大渡河,翻越夹金山,来到懋功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他欣然写出《两大主力军会合歌》:“两大主力军邛崃山脉胜利会合了,欢迎红四方面军百战百胜英雄弟兄。团结我们工农武装不可摧毁的力量,哎!团结我们工农武装不可摧毁的力量,坚决赤化川陕甘。万余里长征经历八省险阻与山河,铁的意志血的牺牲换得伟大的会合。为了实现抗日救国解放民族的事业,哎!为了实现抗日救国解放民族的事业,高举红旗向前进。”
此歌词气势磅礴,既体现指战员们的喜悦,也阐明这次会师的意义。
在川西北高原,部队常遭遇敌骑兵,他为让大家熟记作战要领,与李伯钊合写《打骑兵歌》:“敌人骑兵不可怕,沉着应战来打他,目标又大又好打,排子枪快放齐射杀,我们瞄准他,我们打垮他,我们消灭他……”寓战术于歌中,易记易背,颇受欢迎。
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他又与人合写著名的《长征歌》。
陆定一在戎马倥偬之际创作的多首战歌,都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廖承志:哪个要画像?
廖承志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他在一路上忙于写标语、绘宣传画,并给刊物刻连环画。严长寿的《廖承志在长征路上》谈及:“连环画文字说明由油印股先刻好,再送廖承志同志刻连环画。”“他常对我们说,刻画任务很紧急,宁愿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尽快刻出来,部队当前急需精神食粮”。
另外,他还替战友画像,《红军长征回忆史料》记载:“过了噶曲河小休息,廖承志同志来了,掏出铅笔和纸问:‘哪个要画像?刘伯承同志要他画,还要他把岸边的渡船也画上。”当时,欣赏他那别具风格的作品,无疑成为指战员们的一种精神享受。
黄镇:《西行漫画》
黄镇说过,“长征二万五千里,我画了整整一路”。他当时在红军总政治部工作,承担着繁重的宣传任务,但沿途火热的战斗生活,独特的民间风情,促使这位曾就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艺术家忙中抽闲,用娴熟的技巧写生。
例如他的《夜行军中的老英雄》描绘林伯渠用马灯为大家照夜路;《泸定桥》描绘22位勇士冒着敌人猛烈火力攀缘铁索;《磨青稞》描绘战士过草地前准备干粮,是用蘸着黑锅灰的笔画在捡来的纸片上的,并题着几句话:“过草地前,自己磨青稞,磨子虽小,一天一夜可以磨30多斤”;《草叶代烟》描绘戴着眼镜的红军干部嘴上衔着烟斗、两手搓着“烟叶”的情景,这个细节既让人看到当时的艰难困苦,又感受到红军指战员的乐观和坚毅;《下雪山》描绘一队红军从雪山上奔下来,领头的战士迈着大步,后续的战士也精神抖擞,表现出他们战胜雪山的喜悦之情。
黄镇在一路上用随手拾来的杂纸陆续画了四五百幅写生图,画人个性传神,绘景简约生动,然而由于流动不定、雨打日晒,仅保存下来25幅。
它们后来被辗转带至上海,坚守“孤岛”从事革命文艺活动的著名作家阿英仔细察看后,立刻断定这是无比珍贵的红军原创作品,如果正式出版可以向全世界证实抗战必定胜利;阿英立刻在上海发起创办风雨书屋,经过紧张的编辑和设计,于1938年10月5日出版了三十二开本的《西行漫画》,封面选用的是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的画像,共印刷两千本。
建国后,此书又以《长征画集》之名出版,并被译成多种文字。
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
陈云跟随中央红军出发,经过四渡赤水、突破乌江、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艰难历程,他记录了许多感人事迹,收集了大量资料。
抵达四川泸定后,他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上海领导恢复白区党的组织,设法和共产国际联络并报告长征及遵义会议的情况。
在上海等候去苏联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用生动笔调写下三万字的纪实作品《随军西行见闻录》,为了便于传播,他假托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医之口,生动叙述中央红军从江西行进至四川天全、芦山,历时八个月、途经六个省的传奇经历。
《随军西行见闻录》以好多细节描述高度赞扬了红军,例如:“赤军军官之日常生活真是与兵士同甘苦。上至总司令下至兵士,饮食一律平等。赤军军官所穿衣服与兵士相同”“赤军之作战方法常以出奇制胜”“毛泽东、朱德不但是人才,而且为不可多得之天才。因为没有如此才干者,不能做这样大的事业”。
另外,《随军西行见闻录》还收入当时传唱的一首歌曲:“共产党领导真正确,人民拥护真真多,红军打仗真英勇,粉碎了国民党的乌龟壳(按即敌人碉堡),我们真快乐,我们真快乐,我们真快乐。”它首次冲破反动派的严密新闻封锁,戳穿敌人制造的红军“逃窜”的谎言。
1936年春此文署“廉臣”化名在法国巴黎华侨组织主办的中文杂志《全民月刊》连载(不久出版单行本,曾有《红军长征随军见闻录》等书名),更使各国人民了解红军的英勇顽强,并向世界宣告中国革命已经出现曙光。
完全可以说,许多红军指战员都充满艺术活力,其不朽之作已超越历史时空,在今天将继续推动人们进行新长征,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