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奶奶
2018-06-21仲永明
仲永明
近日,偶然间翻阅奶奶与二姑1964年在北京颐和园的的一张留影,唤醒了我对奶奶的思忆。
当年,我与奶奶见面不多,只有寥寥数次,相处时间加在一起总共不过三个月,但奶奶那慈祥可亲的面容,端庄大气的仪态,仍静静地沉淀在我的脑海里。奶奶曾亲手为我缝制了棉衣,让我内心窃喜,奶奶笑容可掬,夸赞及谆谆教导并举,彰显了奶奶的智慧,令我尊敬。奶奶去世已经数十年了,依然让我思念、敬仰,令我难以忘怀。
奶奶出生在清朝末年的1898年,逝世于1970年,从照片上看,祖母的“小脚”可以证实,奶奶也是生于旧时代。她与旧时妇女有些区别,认识些文字,读书虽不太多,但她思想不守旧,且有着比同时代女性更多的不平凡的经历。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奶奶积极支持祖父投身革命,做出了更多的付出,其间爷爷为革命险些付出生命,但奶奶依然坚定地支持他继续革命。奶奶不计较家庭的得失,支持爷爷革命工作无怨无悔。抗日战争时期,“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侵略军侵占北平之后,迅速侵占了爷爷及奶奶的家乡河北省来源、易县一带及山西部分地区,爷爷作为八路军中层干部,忙于抗日工作,无暇顾及家庭、妻子及孩子,奶奶不得已只身照顾家庭、孩子。初期,由于抗日群众的保护,得以生存。半年后的一天黑夜,日本侵略者得知奶奶等人是八路军家属,准备夜间抓捕奶奶、父亲、姑姑及其他八路军家属,进行杀害。多亏党组织提前一个多小时及时通知,奶奶及父親以及其他八路军家属迅速逃离,躲过一劫,但父亲家族近百间房屋被日本侵略者烧毁,奶奶及父亲从此走上无家可归的流亡生活。奶奶把姑姑送到一个亲戚家寄养,带着8岁的父亲只身躲到上山,自己搭建一个小窝棚在里面居住,靠着一双小脚走在太行山区崎岖的山路,坚强地勇敢地生活。其间,靠野菜、土豆及少量玉米充饥,奶奶默默地承受艰苦。后来又投靠奶奶的亲戚及一个比较富裕的妹妹家居住,到八路军家属家借住,艰难度日。最艰难之时,奶奶迫不得已不顾危险让父亲乞讨以保存生命,太行山区的革命群众也给了奶奶、父亲生存上的支持。由于边区抗日军民的团结,抗日形势有所好转,日本侵略军龟缩到炮楼里,外出骚扰村庄减少,奶奶与父亲又回到村庄居住。后来,爷爷冒险回家给了奶奶一些钱,奶奶、父亲、姑姑生活才有了着落。整个抗战期间,爷爷只偷偷回家三次,其中一次夜里,爷爷到家后不久,日本炮楼响起枪声,爷爷立即撤离。数年间均是奶奶独自支撑家庭,可见奶奶的坚强及刚毅。
1949年3月,奶奶随爷爷经历了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作为一个普通革命者的妻子,有幸参加了随同爷爷跟随党中央及华北军区机关进入北京城的历史进程,由太行山区阜平县到河北省涿县附近的高碑店,在该地乘坐火车进入北京城,之后居住香山附近。1949年7月份,爸爸在北京门头沟清水镇附近也参加了革命工作,奶奶告诫爸爸:以后要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者,不要贪图钱财及享受,不争利益,别犯错误,无论到哪里工作都要服从安排。建国以后,爷爷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离开北京,到察哈尔、绥远等地工作,奶奶随同,后来到了呼和浩特市。奶奶1970年末,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内蒙古军区253医院。
奶奶的一生,是普通但不平凡的一生,奶奶在土地革命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间接支持了中国革命,她是同时代表现优秀的女性之一,她思想进步,意志坚强,为革命付出无怨无悔。同时,她是一个慈祥、可爱,令人敬仰的好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