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守护妈妈心中的天堂 腾格尔用生命演绎《敕勒川》

2018-06-21

北广人物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敕勒川里格种树

在央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腾格尔为古老诗词《敕勒歌》谱上新曲,一改往日温润“草原风”,颠覆众人想象。

1500年前在家乡土地上流传的这首歌,今天极度震撼人心。康震教授一语中的,《敕勒歌》是一首生命之歌,它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草原的美景。曾经是原始森林、草原之地的家乡,现在已经变成戈壁和沙漠。那些枯叶的“沙沙”声,仿佛在呼唤着他不要离开。腾格尔的母亲一生都在守护这片草原,他和母亲一起,在两干多亩的沙漠地带种树养树,这片树林也被母亲命名为“腾格尔林”。母亲已逝,腾格尔正在用自己的歌声和行動,帮助着家乡这片土地早日重回《敕勒歌》中如诗如画般的美景。

“一切都源自于母亲”

腾格尔凭借自己对故乡、对母亲的眷恋,为这首《敕勒歌》灌注了力量。生在草原,长在草原,可以说草原给了腾格尔一切。一首《天堂》曾经让这个西北硬汉红遍祖国大地。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年的腾格尔除了唱歌以外,也默默守护着母亲长眠的这片故土。鄂尔多斯的沙漠区里,2000亩的“腾格尔林”就是他多年坚持公益环保事业的最好证明。

苏里格嘎查发现了油田,昔日荒凉寂寞的草原一下子热闹了起来。那里历史上有一座叫苏里格的喇嘛庙,后来借着腾格尔的名气,在当地大力发展旅游业。游客日渐增多,让腾格尔没有想到的是,父母的家经常被游客“骚扰”。得知腾格尔的父母家就在苏里格庙旁边,游客总是按捺不住好奇要去“参观”。每当有客人到来,父母总是按照蒙古族的礼节拿出奶茶、炒米热情招待。如果游客人数众多,到了吃饭的时间,母亲还招呼乡邻前来帮忙,杀羊做手扒肉招待。一年下来,母亲的羊至少有几十只就这样免费招待了客人。但她却总是乐呵呵地说:“客人大老远来了,都是我儿子的朋友,怎能不留他们吃顿饭?”对于儿子是不是名人,母亲其实并不在乎:“不管我儿子干什么,不管他有名没名,只要不干坏事就行。”这朴实的话让腾格尔深为感叹。出道这么多年,腾格尔一直在歌迷中保持着良好的形象。他说,母亲的话,其实一直就是他一生做人的准则。

母亲离不开大草原

在腾格尔的记忆中,母亲永远也离不开那片土地,永远离不开大草原上的牛、羊。2004年11月24日,腾格尔的女儿嘎吉尔呱呱坠地。这时,初为人父的腾格尔开始体会人到中年的最大成就与收获,更体会到了父母养育自己的大恩。他发现,父母已经白发苍苍。他觉得,自己以后除了事业、家庭,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抓紧时间孝敬父母。

其实,早在10多年前,腾格尔和哥哥、姐姐就都想把父母接到自己的身边居住。但在牧区生活了一辈子的父母却无论如何也适应不了大城市的生活,不管儿女怎么做工作,他们都坚守在草原上不愿离去。腾格尔每次将母亲接到北京自己的家里,待不了一个星期,母亲就总是念叨着要回去。为了让母亲多住些日子,腾格尔经常推掉演出,叫上朋友陪母亲到大酒店吃饭,逛名胜古迹,到商场购物,但母亲似乎对这些不感兴趣。一次,在儿子家住了“长达”一个月后,看到儿子还不让自己回家,她干脆躺在床上“生病”抗议。“她永远离不开那片土地,永远离不开她的那些牛啊、羊啊,那个对母亲来说,才是真正的家”。腾格尔母亲生前在老家养了200多只羊,20头牛,每天一个人放牧照料。因为怕孩子们不忍心她独自操劳,后来她雇了一个工人帮忙。

2005年6月,腾格尔应邀回自己的老家鄂尔多斯演出。忙里偷闲的腾格尔再次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家看望父母。回到家里,腾格尔穿着蒙古袍,跟着母亲一起到草原放羊。中午,一家人干脆就在野外架起炉灶烤起了羊肉串。在老家的蓝天白云下,和母亲赶着羊群在绿色的草原上游荡,腾格尔觉得幸福极了。腾格尔印象中每次回家,附近的牧民闻讯后总是骑着摩托车从几十里外赶来看他。在大家的眼里,看到的总是这样一番景象:在他们眼中的大明星腾格尔,穿着蒙古袍,手拿牧鞭,和妻子手拉手,跟在年迈的母亲身后,在夕阳中赶着羊群悠闲地向远处炊烟袅袅的家中走去……

守护自己的天堂

母亲在天上守护的这片草原,才是腾格尔一家永远的天堂。“这是游牧民族的根”,有了母亲的以身作则,腾格尔一家人从小就耳濡目染。腾格尔的母亲守护的那片草原,对腾格尔来说才是天堂。于是有了后来的“腾格尔林”,他也要守护自己的天堂。

“腾格尔林”始建于2013年4月,是腾格尔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建设之情,在故乡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苏里格嘎查建立的防沙治沙造林绿化基地,规划面积2800亩,是鄂托克旗“四大”义务植树基地之一。“每年清明节左右的时候,我都会带着我的家人或者带着朋友们去那里种树。”

腾格尔回忆起母亲和草原,饱含了无限深情:“我前年在那片土地上种了五千棵,前年活了,去年也活了,可是我今年4月份去的时候,五千棵松树只有十几棵活着,其他全死了,着急啊!种树的时间就那么短短的一个月,这一个月不种的话,今年就过去了。”正因为他用生命去诠释《敕勒歌》,他才会把这个歌表达得如此激荡人心.歌中所描绘的就是腾格尔心中的天堂,他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歌曲中所描述的“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象。

生于腾格尔林,也终于腾格尔林,腾格尔的母亲将永远地在此处长眠。腾格尔用《敕勒歌》中的字字句甸,抒发对母亲和这片草原无尽的赞美和致敬。腾格尔所歌颂的经典,其实就是在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在用自己的魅力和包容的姿态,感召着更多的人。

腾格尔曾说自己会一辈子为那片辽阔的草原而歌唱,再把自己的草原情怀带到天涯海角。虽然自己是一个离开家乡的游子,但是却永远都忘不了那片生他养他的大草原。如今虽然年岁已长,还是坚持每年亲自种树,为了防沙治沙、绿化草原身体力行,希望通过切身努力将家乡变为从前的“天堂”。

相关链接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牟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猜你喜欢

敕勒川里格种树
爱上敕勒川
种树
一起来种树
苏里格气田总产量突破1000×108m3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层识别难点及方法评述
苏里格气田东区组合式排水采气应用浅析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