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著名科普作家、报告文学作家叶永烈:我的写作之路,从语文不及格开始

2018-06-21冰野

北广人物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叶永烈成绩单金鱼

冰野

《十万个为什么》作者做客《谢谢了,我的家》,讲述幸福家事;晒“古董”成绩单,主持人敬一丹不由感叹:“这不像是从家里拿来的,这像是从档案室里拿出来的。”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他11岁开始发表作品,19岁写出第一本书,21岁成为风靡全国最具影响力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至今,《十万个为什么》先后出版了六个版本,总印数超过一亿册,成功引导无数青少年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他擅长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除《十万个为什么》之外,还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如科普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纪实文学《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邓小平改变中国》等等。至今他的所有创作加起来超过3000万字,作品曾获奖80余次。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于2002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叶永烈自年轻时起,便有了收藏资料的习惯。他至今保留了大量的名人书信资料。尽管如今名人书信的价格水涨船高,但他仍将华罗庚、夏鼐、傅聪、冰心、梁实秋、流沙河等一大批名人书信捐出……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自身的作风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许多父母的优秀品质会承袭给孩子,化作伴子女们终身的宝贵财富。日前,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谢谢了,我的家》节目中,作家叶永烈惊喜现身,分享了家庭故事。现场,叶永烈展示了“处女座”父亲帮他整理的“古董级”成绩单册子,笑谈童年作文不及格的经历……

32箱档案完整得曾让图书馆工作人员讶异

作家叶永烈对母亲的很多细节至今温暖于心。

“母亲名叫沈素文,是瑞安人。她个子不高,讲话声音有些大,语速缓慢而沉稳。在她那个年代,母亲就已经是个高中毕业生,平日里也爱看书,说起《红楼梦》来头头是道,一副大家闺秀的样子。我出生在抗日战争年代,那时,老家就在如今的市区铁井栏一带。父亲是钱庄总经理、永嘉县银行行长、瓯海医院院长,相比之下,母亲这辈子做的最大的官也就是社区居委会小组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热心的居委会大妈。

“以前我不太注意母亲的工作,但她的公私分明却让我印象深刻。那时,我正在念中学,十几岁的年纪一旦有了什么爱好,总是带着几分狂热。我爱好养金鱼,家里的大缸小缸,养着几十条金鱼。可是,不知怎么的,金鱼总是离奇‘失踪。后经我多次侦查,才发现是乌鸦捣的鬼——趁没人的时候,乌鸦把金鱼叼走吃掉了。这怎么办呢?我自作聪明,把剩下的金鱼都倒进家附近的水井里,这样乌鸦就吃不到了。每天放学,我就绕到水井旁,看上一会才舍得离开。

“一天,我照例来到井旁,却发现我从乌鸦嘴边救下来的这十几条金鱼全都翻了肚皮——一旁的居民说,是居委会往井里放了漂白粉。愤怒伴随着惊讶,我快跑回家,找到母亲质问:‘为什么要杀死我的金鱼?妈妈平静地说,‘水井不只是我们家的,更是邻居们喝水用的,每口井都要用漂白粉消毒。你养了金鱼,那大家怎么吃水呢?可当时的我,只记得心爱的金鱼死了,母亲说什么都是‘不近人情。几天后,失去金鱼的痛逐渐平复,我也理解母亲这叫公私分明。她也陪我去鼓楼附近又买了金鱼养在鱼缸里,并在缸口加上一层铁丝罩,提防乌鸦。为此,我还特地写了一篇周记,叫作《一件小事》。这也成为我成长中一件重要的小事。

“1963年,我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上海工作,就再也没有回温州长住过。母亲日渐年迈,1981年,我将她接到上海家中一起住。我有两个儿子,母亲来住时,小儿子还在上海中学念书。学校是住宿制的,每个学期开学,老二该带的东西都是奶奶整理的。到了学期末,老二提着行李箱回家,里头有多少条毛巾、多少双袜子,奶奶都要一一过目。男孩子过日子粗糙些,经常丢三落四,少了的毛巾和袜子是随便乱丢还是浪费扔掉,奶奶都要问个清楚。在家时,儿子偷懒不刷牙,把牙刷打打湿就想蒙混过关,奶奶也能从干燥的刷牙杯看出端倪:这小子又偷懒了!这让我两个儿子对奶奶有些害怕又有些敬佩,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太平洋警察,因为奶奶管得实在太宽了!

“母亲靠着她的细致、细心,操持着这个家。旧年热水瓶的塞子、不用了的纱窗……她都留着。这些小部件丢了,她能马上找出旧的来顶上。受她影响,我也养成勤整理的习惯,这对我的写作大有裨益。我的写作手稿至今保留完好,曾经采访留下的记录都整理成档案,已有32箱,方便写作参考、查阅。当我把这32箱档案赠送给上海图书馆时,工作人员也惊讶于手稿的完整。

“1993年,母亲从上海搬回温州。几年后病重去世。这些年,我常常想起许多和她有关的往事。最让我佩服的,是她在‘文革时期表现出的坚强一面。那时,父亲被划为右派,不仅家里光景一落干丈,原有的用人、厨师等都一一辞退,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母亲却没有一句抱怨。我感激母亲在困难时刻,默默承担的勇气。我的母亲凭着良好的品格、对家庭的守護影响着我的为人、写作。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细致品质的养成,离不开父亲的言传身教

“细致”则是作家叶永烈父亲留给叶永烈的可贵品质。

作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叶永烈能编撰出这样一套系统的、包罗万象的科普作品,除了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强大的文字功力,更关键的一点是他具备的严谨细致的作风。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写作上,更贯穿了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平时生活中,他会将收到的五六干封信件一一整理,并耐心地在每一张信纸上方的空白处标注寄件人的姓名与年月日期。而谈及这种细致品质的养成,他坦言离不开父亲的言传身教。

若论做事细致详实,叶永烈可远不及父亲,节目里,他自曝自己小时候其实是个“粗心鬼”,总是丢东西。而父亲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处女座”,任何细小的事情他都会严谨、仔细地对待,细致到儿子每年的成绩单都被他收集整理起来,修订成册。

在现场,叶老也将这本册子带到了现场,展示了父亲保留的他的小学成绩报告单。绿色的文件夹,扉页上有小学和中学成绩单的数量统计,每一张成绩单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连主持人敬一丹也不由感叹:“这不像是从家里拿来的,这像是从档案室里拿出来的。

此外,更令人惊讶的是,成绩单上显示,博学多识的叶老居然也曾是“学渣”。在这张七十多岁“高龄”的“古董级”成绩单上,语文和作文赫然印着绛蓝色的“不及格”字样。谈起成绩上的“黑历史”,叶老笑称:“这说明有的作家从小就是神童,而我不是神童,我是从作文不及格开始的。”“小学一年级有两门不及格,一是作文,另一个是阅读,阅读相当于现在的语文。我的作家之路,是从‘语文课不及格开始起步的。”“小时候一件有意义的事,会改变人的一生。”

猜你喜欢

叶永烈成绩单金鱼
可爱的小金鱼
叶永烈:食品科普创作的一面旗
那个为我们回答“为什么”的人走了 缅怀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
2018上半年纠“四风”成绩单
晒晒全面深改成绩单
成绩单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