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元花:小小绣花针绣出绚烂青春
2018-06-21郑晶心
郑晶心
绣娘学艺苦
莫元花的家乡在江苏省宝应县鲁垛镇。上世纪80年代的鲁垛镇,水网密布、湖荡交织、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这里的乡亲以荷藕为邻,靠捕鱼为生。莫元花的父亲莫学春退伍后,整日思考着如何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他家有一个亲戚在常州乱针绣研究所工作,亲戚对莫学春说:“老莫啊,乱针绣发展得蛮好的,你要不要到这边来学习,再回家发展?”
1989年,莫学春带着自己以及跟亲戚朋友借来的一共两万元钱,领着村里的10多个小姑娘一起到常州学习。学习期满,他就回到鲁垛创办了第一家乱针绣小作坊。创业初期,没有资金,没有品牌,没有订单,莫学春硬是凭着一股军人不服输的精神坚持了下来。
2001年,莫元花从连云港外事学校毕业,在一家外企已经实习了半年,这时候,父亲突然喊她回到他创办的国凤刺绣厂学习乱针绣。父亲说:“乱针绣要传承,必须要从自家的孩子传承起。如果自家的孩子都不來传承,我怎么有说服力让别人来传承这门手艺?”
就这样,莫元花成为了一名绣娘。虽然拿起了针和线,可是刚开始的学习真叫痛苦。
练习劈丝线时,莫元花先把一根丝线分成两半,再分成4丝、8丝、16丝,一直分到128丝。她经常熬到半夜,绣两针就要拆一针,手戳破了,颈背酸了,可是她都没有叫过一声苦。她想到,既然已经选择从事这行,就一定要做好。父亲那么一个五大三粗的人,原本拿枪的手都可以拿起绣花针来,她也可以。
此外,莫元花一点美术基础都没有,如何绣出好的作品来?于是,她白天在工厂学习乱针绣,晚上回去学习画画。即使这样,还时常达不到父亲的高标准、严要求。父亲时常对莫元花和她的哥哥说:“农村人总得有门手艺才有饭吃,不论有多难,没什么事过不去的,只要肯用心,只要坚持下去,一切都能好起来。”
为了更好地掌握刺绣技巧,莫元花又专程到苏州拜师学艺,认真钻研刺绣影像基础知识和绘画艺术。
“蒙娜丽莎”的微笑
随着时间的推移,勤奋刻苦的莫元花渐渐成为了一位水平“还不错”的绣娘,但是她并不满足。随着对乱针绣这门艺术的深入了解,她爱上了这门艺术。
她首先对人物肖像绣动起了新脑筋。当时,她对自己绣制的人物肖像很不满意,绣了拆,拆了绣,反复揣摩。她还找来很多资料,一点点尝试,在前辈传下来的40余种针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研发出最适合人物肖像表达的绣法技艺———“16系环节操作法”。
莫元花开始刺绣她的第一幅人物肖像作品《蒙娜丽莎》。《蒙娜丽莎》对任何一个从事刺绣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别的且不说,蒙娜丽莎的微笑如果绣不好,就会变成哭的表情。这个变化之间非常微妙,难以把握,如果可以把《蒙娜丽莎》绣好了,其他的人物肖像就都可以绣了。
莫元花想,既然要绣,就挑战性强一点,给自己一点压力。
《蒙娜丽莎》果然是一块“硬骨头”,莫元花“啃”得异常辛苦,但每次在技术上得到一点突破,都很开心。绣眼睛时,她就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是怎样的;为了立体地呈现脸上的肌肉和骨骼,她就用手反复摸自己的脸,再把手上的感受通过针线表现出来。
最终,历时两年,用1800万针,莫元花绣出了《蒙娜丽莎》。看着自己的“蒙娜丽莎”嘴角那神秘的微笑,莫元花内心涌起一阵“刻骨铭心的幸福感”。
此后,莫元花绣过多幅人物肖像。经过多次尝试,她绣出的人物肖像表情更加逼真、流畅,不管远观还是近看,绣制的人物肖像表情都丰富细腻,活灵活现。莫元花又尝试用这种针法绣制头发、睫毛以及需要表达细腻感的背景类画面,发现也颇具艺术表现力。2013年,莫元花的“乱针绣针法与色彩搭配”得到了苏州刺绣研究所专家的充分肯定。
姐妹同致富
国凤刺绣厂渐渐打响了品牌,有了影响力。自家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莫元花却发现了一个问题,村里很多富余劳动力都去大城市打工挣钱了,但还有一些已婚妇女和待业的女孩苦于没有挣钱的技能,只能赋闲在家。
莫元花2006年时曾经收过一个小徒弟,一名15岁的下肢残疾的小姑娘。小姑娘学得很认真,很快就在比赛中获奖,后来年收入达到了5万元。莫元花觉得同村的其他姐妹一样也可以来学习乱针绣,一方面是传承乱针绣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是既可以照顾家里,还可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于是,莫元花开始一家一户地登门拜访,和姐妹们算账、交心。就这样,她让村里的300多名姐妹都成了乱针绣的绣娘。她联合当地政府开办职工职业技能中专班,与镇成人学校联合开办了中小学生“乱针绣”兴趣班,为传承非遗文化培养基础人才;与市、县劳动部门联合,建立了职工乱针绣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标准。
收割季节,村里的妇女们就在地里忙碌;一到农闲时节,她们就化身绣娘,银针飞舞,彩线穿梭,绣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扩大着鲁垛的知名度,也给自己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一个令人欣慰的现象,鲁垛镇几乎没有留守儿童。
鲁垛镇新中组的姐妹陈晓华,在莫元花的传帮带下,成为一名心灵手巧的绣娘。2010年,她家不仅翻盖了大楼房,还创办了“添彩绣苑工作坊”,培养出十多位新生代绣娘,销售产值超过百万元。
莫元花看到这些现象,心里乐开了花,她希望更多的人加入乱针绣文化传承的队伍。
未来更美好
如今,莫元花培训出来的绣娘有3000多人,乱针绣产业已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宝应还被评为“中国乱针绣之乡”。三千绣娘闻名全国,产品远销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产值达3亿元。
近年来,莫元花创绣的作品频频获奖,并亮相国际舞台:绣品《归程》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作为礼物赠送给香港;《奥运会水上场馆图》被赠送给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2015年,作品《丝路》捧回国家级“百花杯”奖;2016年的《繁花似锦》、2017年的《海阔天空》都捧回了国家级奖项。
莫元花视自己的作品就如同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她的最爱,都倾注了她的心血。从业这么久以来,她越来越看好乱针绣的未来。因为她确信,乱针绣是民族的,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如今,莫元花有很多私人订制的订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她更注重如何把传统的刺绣技艺提升为一种有价值的艺术品。她觉得,乡土产品如果故步自封,就难免会被时代淘汰,这就需要从业者紧跟时代潮流,博采众长,吐故纳新,注入新元素,顺应新时代,不断创新、寻求更广阔的天地。
莫元花心中有一个“锦绣计划”: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借助网络平台,创办中国首家乱针绣网上传习所和乱针绣培训基地,通过自己的示范带动,让更多农村留守妇女学会乱针绣技艺,走上脱贫致富的锦绣之路。
小小绣花针,将会舞出更大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