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浮陀螺加速度计浮油模型的阻尼特性研究
2018-06-21刘珏高艺李军李亮牛文韬
刘珏 ,高艺 ,李军 ,李亮 ,牛文韬
(1.长春理工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长春 130022;2.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北京 100039)
液浮陀螺加速度计作为惯性导航和惯性制导系统的基本测量元件,用于测量运载体的线加速度,是重要的惯性器件。当前研制的新型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计,同时采用气浮、液浮和磁悬浮三种支撑方式,具有高精度、高动态、大量程的特点[1,2]。
其中,液浮支撑功能依靠浮子周围的浮油发挥作用,其密度与浮子组件的平均密度相近,浮子的大部分重力被浮油的浮力平衡,残余的重浮力差由磁悬浮系统平衡,最终达到平衡状态。浮油通常采用高密度有机溶剂,具有较大的粘度和阻尼[3]。其中浮油的阻尼特性直接决定磁悬浮系统的出力大小、伺服回路的控制参数,进而影响仪表的动态精度。所以,对其阻尼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由于浮油模型复杂且封闭,故浮油模型的阻尼研究一直未有很好的办法。本文通过合理简化得到浮油的阻尼仿真模型,然后进行浮子绕内环轴(即Y轴)旋转的阻尼测量试验,对比测量数据和仿真结果,验证了仿真分析方法的合理性。然后运用该方法研究浮子在平行运动状态下的浮油阻尼特性。
1 加速度计浮油仿真模型的建立
1.1 加速度计浮油的几何模型
在浮油模型阻尼特性的研究过程中,影响浮油阻尼的关键因素是浮油的形状和粘度。要想得到理想的浮油模型,需要对加速度计的结构模型进行合理简化。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加速度计浮油模型的阻尼特性,故浮油模型遵循以下假设:
a.统计发现浮油的密度和粘度随温度线性变化;
b.加速度计的浮油区域无温度梯度,无湍流运动;
c.忽略零件的某些特征如倒角,但保留对阻尼影响大的过油孔及薄层油膜等。
参照上述假设,得到浮油的几何模型见图1。
图1 浮油的局部几何模型
1.2 加速度计浮油的计算模型
由于浮油充满整个内壳体,而位于内壳体中的零组件结构复杂,形状不规则,使浮油的阻尼研究难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同时,浮油位于全封闭环境中,导致浮油阻尼特性无法通过试验进行测量。故选择流体仿真计算方法(Fluent软件)进行研究,其中流体仿真计算方法遵循以下原则[4-6]。
1)质量守恒方程
式中,ρ为密度;t为时间;ui为速度张量;xi为坐标张量。
2)动量守恒方程
在惯性坐标系下,i方向的动量守恒方程为:
式中,ρ为密度;t为时间;ui、uj为速度张量;xi、xj为坐标张量;ρgi为重力体积力;p是静压;Fi是重力体积力和其他体积力,Fi还可以包括其他模型源项或者自定义的源项。τij是应力张量,定义为:
式中,μ为流体粘性系数;δij为克罗内克δ符号。
3)粘温特性
粘度是流体的重要参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浮油的阻尼特性,粘温特性则描述了流体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7,8]。本文从试验测得的粘温离散值数据出发,分析、验证和比较后发现,可将浮油的粘温特性关系看作线性变化。
式中,ηT为温度为T时的浮油粘度,K为变化率。
2 仿真分析方法的合理性验证试验
为验证仿真分析方法用于浮油阻尼特性研究的合理性,进行了加速度计绕内环轴(即Y轴)转动的阻尼测量试验,对比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验证了研究方法的合理性,为分析平行运动状态下的阻尼特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2.1 阻尼系数测量试验
陀螺加速度计绕Y轴转动的阻尼系数测量试验,原理是利用加速度计浮子自身的摆性,使浮子在重力作用下绕Y轴在小角度内自由摆动(88°~92°)。通过仪表内部自身的角度传感器记录运动曲线,并拟合运动方程即可得到内环阻尼系数。
其中,内环阻尼摆的运动方程为:
式中,m为浮子偏心配重的质量;l为浮子偏心配重的摆长;Cy为浮油阻尼系数;θ为浮子绕内环轴转过的角度;Jy为内环转动惯量。
由于试验操作是在小角度范围内,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转动,加速度很小,可以忽略,故(5)式可简化为:
积分后得到阻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t0V为传感器直流输出0V的时间;t6V为传感器直流输出6V的时间;θ0V、θ6V为对应时刻的角度。浮子组件旋转至限位结构时传感器输出约7V左右,为了提高测试精度,选取线性关系较强的运动过程进行计算,即0V~6V。试验中选取9只加速度计进行测试,各仪表的阻尼系数见图2,可认为绕内环轴的浮油阻尼系数为(8.6±0.6)×10-3N·m·s。
图2 阻尼系数统计
2.2 阻尼系数仿真试验
选用Fluent软件对简化后的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对比阻尼系数测量试验。浮油模型中间位置处即环绕浮子的部分非常薄,仅为轴向尺寸的几百分之一,且整体模型复杂。故将其分为大端部分(大护线板组件端)、中段部分(浮子组件接触部分)、小端部分(小护线板组件端),分别进行网格划分,最终得到的网格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网格模型
仿真过程中浮油参数见表1。仿真分析后得到浮油模型总的阻尼力矩为4.48×10-5N·m·s,计算后得到浮油的阻尼系数为9.16×10-3N·m·s,即通过Fluent软件计算得到的浮油绕内环轴转动的阻尼系数。
表1 浮油的物理参数
2.3 仿真分析方法合理性分析
在加速度计绕内环轴转动的阻尼测量试验中,运用加速度计结构的摆性特点,对浮油的阻尼系数进行试验测量,克服了仪表结构复杂、环境封闭的弊端,准确的得到了浮油绕内环轴转动的阻尼系数。随后,通过Fluent软件对浮油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对比测量试验和仿真试验的结果,基本接近,认为运用仿真分析方法对浮油阻尼特性进行研究是合理的,简化后的浮油仿真模型正确,可使用该模型分析浮油在平行运动状态下的阻尼特性。
3 平行运动状态下的阻尼特性研究
浮子组件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存在由于外环摩擦力矩造成的浮子绕内环轴的旋转运动,还存在磁悬浮系统作用下沿坐标轴平行方向的运动。由于平行运动是在微米级范围内活动,无法通过试验进行测量。故采用Fluent软件研究平行运动状态下浮油的阻尼特性。
工作时浮子受磁拉力而处于悬浮状态,所以平行运动状态具有三个方向,分别为X轴(外环轴)、Y轴(内环轴)和Z轴(马达轴)三个方向,分别进行仿真计算。由于浮油模型是类回转体,具有中心对称性,经计算后发现沿X轴和Z轴两个方向的阻尼特性基本相同,故平动状态下的阻尼研究只需研究X轴和Y轴两个方向即可,部分计算结果见图4。
图4 各方向平动计算结果(v=0.01m/s)
3.1 粘度与浮油阻尼特性的关系
加速度计浮油模型的阻尼系数与浮油的粘度密切相关,而浮油的粘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粘温特性遵循线性变化规律。通过实验测得变化率K为4.75%/℃,以某温度作为基准点,利用Fluent软件计算不同温度差下浮油的阻尼系数,结果见表3。
表3 Y方向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阻尼系数
从计算数据可以看出,Y轴平动状态下,随着温度升高浮油的阻尼系数逐渐减小,且每2℃变化值为425N·s/m。X轴、Z轴平动状态下也类似,但每2℃变化值为112N·s/m。认为在浮油模型形状不变的情况下,阻尼系数变化主要受浮油粘度的影响。
3.2 运动速度与浮油阻尼特性的关系
由于浮油模型的形状在X和Y方向相差较大,需要研究不同方向平动状态下浮油阻尼特性的差异。对两方向进行了不同速度的仿真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速度下两方向的阻尼系数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沿Y轴方向的阻尼系数要比沿X轴方向的阻尼系数大的多,为4倍的关系,且阻尼系数基本不受平动速度的影响。其中,沿X轴方向运动的阻力主要来自中段受力,而沿Y轴方向运动的阻力主要来自小端受力。
3.3 浮油阻尼特性对仪表的影响
在陀螺加速度计设计过程中,浮油的阻尼特性直接影响浮子的工作状态。在平动方面,阻尼特性直接决定磁悬浮系统的出力情况,影响仪表的快速反应时间,合适的磁悬浮出力将有助于提高仪表的精度和稳定性。在转动方面,阻尼特性决定伺服回路的控制参数,从而保证浮子轴和外环轴的垂直度,并赋予整体系统以应有的静态和动态特性,保证系统稳定工作,使仪表具有所要求的精度[9]。所以,对浮油阻尼特性的研究直接影响浮子的工作状态,进而影响陀螺加速度计的精度和使用效果。
4 结论
由于加速度计浮油模型的阻尼研究具有环境封闭、运动范围小等特点,使阻尼研究难以通过试验方法测量。本文利用陀螺加速度计的摆性和自身角度传感器元件进行试验,验证了仿真分析方法研究浮油阻尼特性的合理性,并对平行运动状态下浮油模型的阻尼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主要有:
a)浮油模型的阻尼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且Y向变化率为212.5N/(m/s·℃),X、Z向变化率为56N/(m/s·℃);
b)加速度计浮油模型的阻力在沿X轴平动时主要源于中段部分,沿Y轴平动时主要源于小段部分,且阻尼系数Y向运动为X向的4倍。
后续,根据新的阻尼系数调整了伺服回路校正网络的设计参数,并对四只垂直振动超差的仪表重新进行振动试验,均满足产品的设计指标,进一步印证了相关研究的正确性。
[1]陆元九,朱敬仁.惯性器件[M].北京:北京宇航出版社,2009:198-235.
[2]王巍.新型惯性技术发展及在宇航中的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3):1-6.
[3]孙冬梅,张贝.两种航空润滑油粘温特性的研究[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4,5:12-13.
[4]吴子牛.计算流体力学基本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0-100.
[5]王丹.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流固耦合振动的动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6]Saiz G.Turbomachinery aeroelasticity using a timelinearised multiblade-row approach[D].London:University of London,Imperial College,2008.
[7]Nam P.Suh and Nannaji Saka.Fundamental of Tribology[M].The MIT Press,1978.
[8]姜继海,季天晶.液压流体粘温关系研究[J].润滑与密封,1998,5:35-37.
[9]刘爱莉,范锦彪,张茹开,等.阻尼对压阻式高g值加速度计动态特性的影响[J].测试与控制学报,2013,35(1):10-14.